张小泉的至暗时刻

时事新闻2024-05-18 00:29:06无忧百科

张小泉的至暗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近400年“老字号”、A股“剪刀第一股”张小泉(301055.SZ),正经历至暗时刻。

5月上旬,因张小泉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关联方未及时偿还一笔3亿元的借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兄弟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同时二人也被采取“限高”措施。

事实上,这并非张小泉实控人首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两个月前,相似的一幕曾经上演。

今年3月,由于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未能及时归还1.28亿元借款,张小泉集团、张国标、张樟生等多方也被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对于大股东股权质押以及公司实控人成为被执行人等风险,张小泉在5月14日的线上业绩说明会回应称,“公司将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大股东质押相关事项的进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5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张小泉证券部,对方称“(实控人成为被执行人一事)如有重大进展,上市公司会及时公告”,其强调,“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除了公司实控人的债务风波,上市未满三年的张小泉也不乏烦恼:2022年和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0.25亿元,相比2021年0.79亿元大幅下滑。

在二级市场上,张小泉也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公司股价(收盘价)从2021年9月6日上市首日34.09元/股下跌至今年5月17日13.60元/股,已跌去60%。

实控人两次成被执行人

张小泉两位实控人成为被执行人并“限高”,和其关联方的债务风波有关。

公告显示,早在2023年7月,因项目建设需要,富春控股集团关联方网营物联(杨凌)供应链有限公司(简称“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向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杨凌示范区支行(简称“长安银行杨凌支行”)借款3亿元。

除了网营物联杨凌公司以其土地及在建工程提供抵押担保、网营物联杨凌公司100%股权提供质押担保之外,富春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控股集团、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今年5月,因网营物联杨凌公司未及时还款,长安银行杨凌支行向法院申请执行,富春控股集团、张小泉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等各方均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98亿元。

同时,张国标、张樟生等人被出具了《限制消费令》,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5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发现,张国标、张樟生等人的“限消令”依然挂网。

谈及此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张小泉在公告中回应,“网营物联控股集团、网营物联杨凌公司已对该笔债务提供足值抵押、质押物,并正在积极和债权方沟通和解方案,暂不存在执行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票的可能”。

5月17日,浙江三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伟立律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如果因为债务纠纷引发诉讼,将可能导致所持公司股份被冻结、甚至强制过户,最终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

眼下,张樟生还担任张小泉董事长一职。

张小泉也强调,“公司将于5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出于审慎考虑,张樟生未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候选人,换届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

此次未能还款的主角网营物联杨凌公司,是网营物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网营物联背后有三方股东,分别为杭州奋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59.41%,富春控股集团持股40.38%,上海富春投资有限公司持股0.22%。

其中,杭州奋华的合伙人包括浙商证券(601878.SH)、五矿证券、浙商创投(834089)等。

作为富春控股集团在陕西省投资布局的重要一环,网营物联杨凌公司的信息频频见诸网端。

根据杨凌区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官网等信息,网营物联(杨凌)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是富春控股集团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在2018年沪-陕合作项目推介会上签约的重大产业项目,是2019年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三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占地350亩,总投资额15亿元,一期8亿,二期7亿,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靠前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事实上,这并非张小泉实控人首次列为被执行人。

今年3月的公告显示,由于一笔1.28亿元的借款逾期,张小泉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提供连带担保责任的富春控股集团、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等人被西安中院列为被执行人。

此事源于2023年12月,张小泉集团向西安大明宫雁塔购物广场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委托的西安国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1.28亿元,但这笔借款随后逾期。

上述公告还透露,作为借款人,张小泉集团共有三笔融资逾期,涉及金额1.69亿元(包含上述1.28亿元借款)。

与此同时,作为股份质押担保方,张小泉集团也有三笔股份质押对应的融资逾期,金额4.20亿元。

目前,张小泉集团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几乎悉数被质押。根据2024年一季报,张小泉集团持有上市公司约7600万股股份(占比48.72%),其中质押约7593万股,质押率高达99.90%。

“拍蒜断刀”风波后,业绩与股价跳水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拥有近400年历史,“张小泉”也是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回溯张小泉的历史沿革,虽然实控人张国标姓张,但其并非“张小泉”传人,他在2007年通过富春控股集团以1.2亿元增资扩股和收购张小泉集团职工持股的方式,拿下了张小泉集团70%多的股权,并在随后的两年里结束了“张小泉”在各地的品牌之争。

经过一系列增资扩股后,张小泉向资本市场进发:公司于2021年9月6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刀剪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目前,张国标、张樟生兄弟,张国标之子张新程等三人为张小泉公司实控人。

不过,上市未满三年,公司就经历了一场“拍蒜断刀”的风波,业绩也面临挑战。

2022年7月,广州的王女士用99元购买的张小泉菜刀拍蒜,菜刀断了。对此,张小泉经销商客服答复“菜刀不能/不建议拍蒜”,“力度掌握不好是会断的,所以不建议横拍食物。如要拍蒜建议轻压”。

该言论一出,引发市场争议。

张小泉在官方微信发布长文回应称:“已联系消费者,为经销商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表示歉意。”同时公司指出,“一般而言,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公司也友善地提醒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适合用来拍蒜,一些硬度较高或者有专用用途的刀具如果用来拍蒜的话,有断刀的风险。”

尽管“拍蒜断刀”风波目前已平息,但的确冲击了张小泉的业绩。

2022年之前,张小泉的业绩相对稳健:2017年-2021年实现营收分别为3.41亿元、4.10亿元、4.84亿元、5.72亿元、7.6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44亿元、0.72亿元、0.77亿元、0.79亿元。

2022年成为一个转折点,张小泉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增长8.75%,但归母净利润下滑近五成,仅为0.42亿元。

在此基础上,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8.11亿元,同比下降1.82%,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降39.48%。

在2023年年报中,公司也坦言,整体业绩“受到上一年度品牌舆情事件余波扰动影响”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仍“增收不增利”:营收2.13亿元,同比增长11.38%,但归母净利润仅为766万元,同比下降9.58%。

除了业绩承压,在二级市场上,张小泉的股价也经历跳水。

张小泉在2021年9月6日上市首日拿下最高点37.91元/股,但随后不到三年内股价整体下行,今年2月8日更是创下新低的7.7元/股。

截至5月17日收盘,张小泉报13.60元/股,股价较最高点已跌去60%,最新市值约21亿元。

在此之前,已有公司股东计划离场。5月15日晚,持有约469万股(占比3.10%)的张小泉股东金燕宣布,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约117万股(占比0.77%)。

张小泉也在谋变。从业务布局来看,在以刀剪具产品为主线的基础上,张小泉围绕厨房家居场景等进行多元布局,已形成刀剪具品类、厨房五金品类、家居五金品类等三大类产品,并推动产品整体更新换代,连续开发了 “大师印”“流线几何” 等中高端系列化产品。

但在新的消费趋势下,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能否焕发新的活力?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标签: 杨凌  张小泉  至暗时刻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