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港澳市场挑战特斯拉!又一新势力品牌入驻,性价比是关键?

时事新闻2024-05-15 05:58:01无忧百科

到港澳市场挑战特斯拉!又一新势力品牌入驻,性价比是关键?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已达到52%,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车被自主品牌打得一败涂地。然而不少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时却发现,该地区的的电动车几乎清一色是特斯拉,国产新能源车的强势似乎并未在这些城市中得到延续。

前段时间,曾被誉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御三家”之一的小鹏汽车,宣布即将进入港澳市场,已授权森那美汽车集团为香港地区代理商,重点车型预计五月登陆香港,第三季度开始交付;授权新康恒集团为澳门代理商,小鹏G6、G9、X9、P7i等车型,左舵车预计5月开始交付。



合资车风靡大陆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产品超高的性价比,小鹏同样具有这一特质,旗下的G9、G6、P7i、X9等车型,均深得消费者认可。实际上,进入港澳市场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已有数家,面对陌生的市场和熟悉的对手特斯拉,小鹏等准备好了吗?

大陆车企齐入场,携手挑战特斯拉

香港不是没有电动车,国内老牌车企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城等车企,早已进入香港市场,并推出了多款纯电动车型,挑战特斯拉的地位。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德日车企,也针对香港市场推出了新产品,只是过去的特斯拉太强大了,占据了香港纯电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香港电动车资料库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3年七年时间,香港登记的纯电动私家车总量为62458辆,其中特斯拉汽车为33909辆,占比高达54.3%。

2023年香港电动车登记数据显示,特斯拉以9639辆销量位居第一,接近第二名宝马的两倍,第三名比亚迪与第四名奔驰(平治)相差无几。



上汽旗下的名爵和大通分别取得了1194辆、919辆的成绩,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品牌销量为440辆,长城旗下的欧拉品牌销量为291辆。

不过到了2024年1月,比亚迪汽车以334辆月销量位居第一,略超特斯拉316辆的销量成绩。到了3月,特斯拉以862辆销量数据反超比亚迪812辆销量,整个香港电动车市场几乎成了比亚迪与特斯拉竞争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未进入香港纯电动车销量排行前十的奥迪汽车,今年1月以13辆销量位列第11,3月以231辆销量位列第8。

除了这些表现优异的大陆车企,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品牌于2023年10月与锦龙汽车集团联手进军港澳市场,基于极氪009和极氪X(参数丨图片)开发的右舵车将于今年同步在港澳两地上市。



广汽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安位于香港的首家门店于春节前夕在九龙开业,鉴于截至2023年底香港仅有7415个公共充电桩的问题,埃安还表示将加速布局充电网络初步已规划超过300个1000V充电桩。

结合销量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大陆车企逐渐在香港地区发力,特斯拉的优势越来越小。小鹏汽车的加入,无疑将加剧港澳地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程度,为当地消费者带去更实惠的产品。

然而进军香港、澳门市场很难对小鹏汽车扭亏为盈取得太大帮助,甚至说在进入香港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之前,小鹏在当地大概率是亏本卖车。

香港,地狱级别的汽车市场

香港环境保护署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香港纯电动车已占交通工具总量的7.7%,并且上半年新登记的私家车中,已有超过60%是纯电动车。

的确,单纯考虑出行成本和便利程度,陆地面积不到1200平方公里的香港,驾驶纯电动车完全不会有续航焦虑。再加上香港地域狭小、交通拥堵,城市出行燃油车能耗会特别高,而且当地98号汽油价格目前约22.2元/L,综合考虑非常适合纯电动车发展。



问题在于香港太小了,大约广州六分之一的面积,居住了相当于广州五分之二的人口,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为了缓解当地交通情况,香港政府对于汽车征收重税。

比亚迪在香港地区推出的海豹车型,参加一换一活动后(用油车换电车),510公里版本售价仍高达309000港币(约合人民币28.6万元),再加上要交的税,购车总成本517350港元(约合人民币47.9万元)。



除了购车成本高,香港的上牌费、车位、保险费用也非常高。香港在职员工的月工资中位数虽高达2万港币(约合人民币1.85万元),但他们购买比亚迪海豹的压力,可能比大陆地区北上广深打工人更高。

这种情况就导致,拥有750万居民的香港消费者虽然非常愿意买纯电车,但当地纯电车销量并不高,7年来累计销量才62458辆。

小鹏进入香港市场后,一方面要面对本就不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还要与特斯拉、比亚迪、宝马、奔驰等众多强敌竞争,堪称地狱级难度。哪怕旗下车型在香港市场的售价比内地高很多,初期也很难在香港、澳门地区实现收支平衡。



然而对于小鹏汽车而言,产品出海是下一步主要战略,近在咫尺的香港和澳门地区若不能取得成功,何谈距离更远的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等市场。

更何况,香港汽车市场的现状更适合自主品牌车企发挥固有优势——性价比,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其他车企竞争。

智驾和性价比,国产品牌的取胜之匙

今年小鹏加速海外布局,2月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达成合作,进军中东非市场,3月进军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及德国市场,5月进军澳大利亚市场。

2023年小鹏汽车仅出口3261辆车,占小鹏销量的2.3%。日前小鹏汽车宣布,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汽车总量已达去年全年的61.8%。严格来说这个数据并不算很高,但对于小鹏也是值得庆贺的进步,同时也说明小鹏汽车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不断攀升。



面对香港、澳门及其他,小鹏与其他自主品牌车企相同,优势主要在于中国全套供应链和成熟运输体系下的低成本。再加上小鹏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拥有足够的实力通过性价比杀入海外市场。

香港地区目前汽车普遍价格昂贵,且存在极高的税率,比亚迪旗下海豹、ATTO3(元PLUS)等车型,几乎都是价格翻倍后在港销售。小鹏如果能坚守价格优势,在结合关税之后合理定价,有机会取得不错的销量成绩。

另外,香港和澳门属于中国,而且距离小鹏汽车总部所在地广州很近,采集道路信息用于适配高阶智驾较为方便,有利于小鹏通过另一项核心竞争力——智驾,与特斯拉、比亚迪、BBA等车企竞争。不过小鹏的智驾普及在海外也有一定的进展,比如说日前正式宣布在德国开启XNGP的测试,但距离全量推送、普及,相信仍有较长的距离。



综合来说,港澳市场固然是“吃之无味”,但不失为国产品牌出海的一个试验田。当然,如果国产新能源车想要在港澳这片自家土地上大展拳脚,除了等到当地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进一步上升外,相信还有赖于政策方面的调整,比如调整相关准入规则,让国产车到当地销售不再以进口的方式,从而降低购车成本。

此外,以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身份,随着国产新能源车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当地市场中,相信也能让外国消费者来香港旅游之际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情况。用产品品质取得用户认可继而进一步占领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从来都是依靠这样的“套路”攻城拔寨,这一次相信也不例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