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近日,白酒企业2023年的营收数据已陆续公布。财报显示,20家白酒企业202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92.43亿元,实现销售量为115.24万吨。此外,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国白酒企业实现营收7563亿元,产量为629万千升(此处忽略白酒吨量与千升的差异)。由此可见,20家白酒上市企业的营收和销量分别约占行业的54.11%和18.32%。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家白酒上市企业公布的2023年库存量,分别包括成品和半成品酒总数高达362万吨,这其中大部分为半成品酒即基酒。此外,这一数据不包括郎酒、剑南春等国内未上市企业的库存量。且包括剑南春、西凤酒等酒企仍在扩建产能。
“随着中国酒类消费结构不断上升,以及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需求的持续释放,酒企都在积极地进行产能与储能扩张,通过提高产品的年份价值与稀缺性,为增强产品价格做准备,配合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并且外采基酒存在经营风险,名酒企倾向于自建产能满足企业需求,所以,行业性的库存高低还是要具体到企业情况。”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头部名酒拥有品牌、产区、工艺等多重优势,相应的产能溢价较高,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竞争实力的体现,也是未来产品销售市场变现的保障。
行业进入缩量内卷竞争时代
在白酒上市公司中,头部企业如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采用吨量计算,山西汾酒、顺鑫农业(牛栏山)等企业采用千升计算。在此忽略这一差异,统一视为吨量。
相关统计显示,20家主流白酒上市企业中,2023年成品酒和半成品库存为362万吨,其中半成品主要是基酒。按照2023年全行业产量629万吨核算,占比高达57.55%。
有数据显示,洋河股份以65万吨的基酒和近4万吨的成品酒位居行业第一,泸州老窖以47万吨名列第二,口子窖以29万吨名列第三,贵州茅台位列第四,剩下超过20万吨级的还有山西汾酒、五粮液、迎驾贡酒、古井贡酒,10万吨以上级别有顺鑫农业(牛栏山)、今世缘、舍得以及老白干酒,库存量最低的分别为岩石股份(上海贵酒)和皇台酒业,两家加起来库存总量为1.3万吨。
记者注意到,洋河股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储有60多万吨不同年份的原浆陈酒,储酒能力最高可达100万吨,其中陶坛存贮的高端年份酒已经达到23万吨。
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认为,白酒行业已经进入缩量内卷的竞争时代,更多的主流规模白酒企业非常重视产能的扩建和基酒的扩容,产能扩建的目的是取其精华段来装瓶高端酒。高端酒的装瓶必须有足够年份的老酒作为支撑,比如说茅台飞天要五年老酒,郎酒公开承诺要装六年老酒,还有很多酒企承诺是瓶储老酒。这一系列的方式证明,中国酒业过去是一种粗放的、以量求胜的时代,未来是求质、以质制胜的时代。
肖竹青发现,一些规模酒厂推出瓶储老酒,或者很多酒厂都在承诺真实年份酒,就迎合了消费者认知。“储存足够多的老酒是为高品质高端酒来做品质支撑,因为只有高品质才能支撑高价格。”
打造酒企“高城深池”
正如专家所言,从企业层面来看,酒企库存高并不是一件坏事,老酒能够为产品品质做支撑。基于此,不少品牌都在扩充产能和储能。其中,包括珍酒李渡的三大品牌。珍酒李渡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吴向东表示,产能对于高端酱酒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能优势能为白酒企业建立起“高城深池”,且无法在短期内被赶超。产能的优势也会转化为产品力方面的巨大竞争优势。
无独有偶。西凤酒也在扩产当中。根据西凤此前发布的招股书,2015年至2017年,公司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外购基酒占比分别为68.03%、67.36%和70.31%。此外,今年3月27日,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7万吨制曲大楼封顶。“我们目前外购基酒的占比已经不到一半,而且在快速下降。”西凤酒高层向记者透露。
此外,剑南春在德阳绵竹的大唐国酒生态园酿酒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拟新建10个曲酒车间,逐步新增曲酒生产能力5万吨/年以上。
就此,肖竹青表示:“名酒企提升产量或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考量。一是增加高端酒产量,纯粮酿酒工艺讲究‘分段取酒,分级储存’,只有摘取10%左右精华段基础酒才可以做高端酒。二是各大酒企需要丰富产品线、全价格带全产品形态和全产品概念,才能具备全产品矩阵,以更多的产品线应对行业内卷竞争并增加效益。”
“市场普遍认为虽然行业性产能过剩已经出现,但优质产能依然稀缺,而基于区位生态的名酒产能更是不足。另外,对于酿酒具备超长保质期特点的行业,产能扩张具有延续性与增值性,乐观地看,头部名酒的扩产是对于产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整个行业消费品质提升。”蔡学飞表示,不少酒企扩张因为它们是品类名酒,也是产区名酒,扩产是为了增加老酒储备与优质酒产能,从而为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与全国化市场发展做基本保障。
去库存依然是行业性难题
虽然对于龙头酒企而言,2023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动销良好,但是对于二三线酒企来说,市场的挤压越来越严重,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动销不足已然成为今年的关键词。多位经销商表示,目前社会库存压力过大,警惕成为“堰塞湖”。
根据白酒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财报,已经有4家酒企营收增长为负数,其中酒鬼酒、岩石股份同比增幅分别为-48.80%、-71.94%;此外,有3家酒企的营收增幅在个位数。
记者注意到,习酒一则《告知函》就较为直白地点出当前面临的渠道风险:由于库存高于警戒线,部分经销商的第二季度供货将被暂停。
“行业内来看,当前我国白酒行业挤压式存量竞争态势正在持续演进,行业竞争的格局正在加快重塑,酒类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疲软,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水井坊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经销商的库存控制在2个月以内,接下来公司将促动销去库存,提升门店存货的周转速度。
“库存问题是行业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例如供给过大、需求不足、动销率降低等。目前来看,内外部复杂经济环境叠加了行业调整周期,去库存依然是行业性难题。”蔡学飞认为,随着名酒不断渠道下沉,挤压二三线市场,许多原先以低价为导向的区域酒企出现了滞销、停产的问题,这也加重了行业库存,这些地方性库存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而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名酒需求旺盛,这导致产区与品类名酒优质库存紧张。应该说,目前中国酒行业就面临着这样的库存难题。
“此轮库存过剩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但积极地看,酒类库存需要时间消化,往往伴随着行业洗牌,在社会经济不断恢复,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后,库存问题就有望缓解,并且进入产区优质库存、品类名酒库存为主导的新阶段。”蔡学飞强调。
肖竹青研究发现,强势品牌依靠高端酒来获取足够的利润,依靠中端酒来抢市场份额、抢消费场景,依托低端酒打价格战来做市场的渗透。“不少品牌都在依托强势品牌的市场支配地位,全品类、全价格带、全包装形态、全产品概念全线出击,甚至在不同的规格方面都会有很多品种,从而抢占经销商资源,抢占渠道资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占领更多的终端陈列位置,占领更多的消费者心智资源,让战果扩大化,挤压区域酒的生存空间。”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