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化教学在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应用

时事新闻2024-05-09 20:21:33无忧百科

实体化教学在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应用

实体化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体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项目化和活动化的方法将信息科技理论知识实体化。

实体化策略通过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活动,提升了学习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与知识的联系,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本文聚焦于项目化和活动化两种实体化手段,以《物联网通信协议》一章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实体化。

01

理论背景

实体化策略为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提供了具体化的学习路径,它植根于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主动构建知识和在实践中学习。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的教学中,如面对《物联网通信协议》一章的内容,学生面临理解复杂协议的挑战,如NB-IoT、5G、Wi-Fi等。而项目化和活动化策略通过实际项目与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能促进学生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具互动性和实践性。

02

项目化的内涵

项目化的定义和特性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具体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方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知识综合运用的必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推广。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项目的策划者与执行者。

项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①结合课程内容。项目设计需紧密结合课程核心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②关注学生的兴趣。项目需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③设定明确的目标。项目目标应清晰,让学生知晓项目目标及评价标准。

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步骤

(1)计划阶段

在项目启动之前,学生需制订一份详尽的项目计划。该计划应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配、时间表和资源配置等关键要素。在《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一章的课程框架下,第1课时被设定为“项目分析——北斗架起万物互联的桥梁”,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分组和分工,以更好地进行项目研究。

(2)学习阶段

此阶段,教师会根据项目需求,辅助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第2课时被设定为“项目探索1——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差异,了解物联网协议的功能及其在多样化应用场景中的作用。第3课时“项目探索2——丰富的物联网协议”,则旨在让学生熟悉几种典型的物联网协议,并分析各自适用的场景。

(3)执行阶段

在完成项目计划和必要的知识学习之后,学生将进入执行阶段。此时,他们需要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第4课时被设定为“项目实施——制作北斗主题的数字化作品”,学生将围绕“北斗架起万物互联的桥梁”这一主题,深入探索北斗系统的强大功能和物联网数据通信之间的关联,通过分工合作,使用合适的工具,共同完成数字化作品。

(4)评估阶段

在项目完成后,学生将对项目的整个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评估。他们需反思个人的学习过程,总结所获得的成果。因此,第5课时为“交流、展示与评价”,在此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旨在鼓励学生展现他们的数字化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03

活动化的内涵

活动化的定义和特性

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操作、互动交流和创新思维。

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①情境创设。创建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类似实际生活环境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和学习。

②问题导向。设计活动应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分阶段任务。将活动划分为多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

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根据活动目标策划和组织活动,如了解活动背景、收集所需材料、详细规划活动流程、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措施。例如,在“项目探索1——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中,笔者导入“特洛伊咖啡壶”的情境,对咖啡壶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知道咖啡壶需要改造的原因,以及改造后的咖啡壶需要具备的功能。

(2)执行阶段

在实施阶段,学生需严格遵循活动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阶段考验学生的知识水平,锻炼其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特洛伊咖啡壶”改造活动中,学生在充分了解了活动背景和要求后,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方案设计与展示。

(3)反思阶段

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阶段,学生需要审视整个活动过程中个人的学习、表现和成果,客观评价自己的表现,总结经验,提炼知识,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特洛伊咖啡壶”活动的展示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方案展示。

04

项目化与活动化:相辅相成的实体化策略

项目化与活动化的关系

项目化教学和活动化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们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项目化教学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活动化教学则更注重在单一学科或课程单元中运用具体活动来促进学习。活动化教学可以看作是项目化教学中的一环,通过更小规模、更具体的活动来支持整个项目的完成。

如何在项目化中融入活动化

在项目化中融入活动化,关键在于将大项目分解为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都由具体的活动来支撑。项目设计可能涉及长期的、系统的探究,而活动设计则可以是一系列短期的、高度集中的学习体验。活动设计可以是项目设计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针对特定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为更大规模的项目设计奠定基础。以《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一章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开展活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1)任务分解

首先,将大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可管理的小任务,这些任务应与学习目标直接相关。在实施“北斗架起万物互联的桥梁”这一大型项目时,笔者将其细分为四个关键阶段:项目分析、项目探索、项目实施以及交流、展示与评价。

(2)设计活动

笔者为每个小任务设计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支持任务的完成,并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项目探索1——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具体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并分析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异同,明确物联网协议的作用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

(3)串联活动与项目目标

每个活动都应与最终的项目目标相对应。活动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还应该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向最终目标迈进的。在“项目分析”阶段,学生初步了解该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在“项目探索1、2”环节,学生通过三个活动得以明确物联网通信协议的概念及其在实现万物互联过程中的作用。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素材,组内合作进行知识点汇总、要点提炼,深入理解北斗与物联网通信协议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北斗在万物互联场景中的重要作用。

(4)反馈和评估

反馈和评估应存在于项目化教学的全过程,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项目探索2”中,学生需借助已有的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并分析三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之间的差异(讨论结果也需进行展示与评价)。

(5)整合和应用

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需要回忆前一阶段学习到的知识,并结合互联网的搜索结果,准确把握作品内容,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实现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6)反思和总结

在项目制作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与评价,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项目化和活动化教学相辅相成,既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又增加了灵活性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05

结论

项目化和活动化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实践策略。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项目或任务,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活动化教学的各种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学生能在参与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综合而言,项目化和活动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且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作者:

何芙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8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何芙珍.实体化教学在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08):43-45.

欢迎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