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一个量级,有PK的可能吗?
这个市场,赢家能通吃吗?
4月26日晚间,国内调味龙头企业、有“酱茅”、“酱油一哥”之称的海天味业(以下简称“海天”)发布2023全年财报及2024年一季报财报。
从账面表现来看,2023年海天的业绩并不及预期,不过一季度似有好转态势,市场关于海天“又行了”的讨论开始火热。
那么,海天从2022年那场风波中恢复没有?
海天失速,调味料巨头咋了?
根据财报,2023全年,海天实现营收245.59亿元,同比下滑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27亿元,同比下滑9.21%。
这一成绩实在谈不上多好看,从2014年上市以来,公司连续八年均实现营收利润双增,且同比增速多年持续维持在两位数,但从2021年开始出现下滑态势,增长神话破灭。
2021年,海天营收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2022年因为“添加剂风波”,当年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再到2023年,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业绩不容乐观。
中国厨房调味市场有三巨头——李锦记、海天、千禾。
李锦记成立时间虽久但至今未上市,且是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典型,因此跟海天和千禾不在同一对比维度上。提到资本市场表现,海天、千禾、中炬高新等才是宠儿,以前两者为尤,很受资本市场关注。
在调味品这个市场上,海天和千禾竞争直接,两家的核心产品都是酱油,虽然后者无论是在业务体量、市场份额、公司营收等方面,都跟海天不在一个量级上,但千禾的发展势头很猛,看好声音不少。且囿于两家都是以酱油业务为主,也有不少人将之跟海天进行直接对比。
那么,对比的结果如何?
财报最能说明问题。笔者梳理完两家企业近三年财报,发现两家企业的发展势头确有差异,且似有分化趋势。
遥想2021年,海天的酱油业务仍然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
根据2021年财报,海天全年共实现营收250.04亿元,同比增长9.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71亿元,同比增长4.18%;整体净利率26.68%,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公司继续保持在调味品行业的龙头领先地位,产销量分别为430万吨、433.5万吨。
这其中,海天酱油产销量更连续二十五年名列行业第一。2021全年,酱油业务实现营收141.88亿元,增长8.78%;业务占营总收56.74%,已然过半,是公司最重要的营收来源。
酱油以外,其他业务也表现不错。蚝油实现营收45.32亿元,增长10.18%;酱料实现营收26.66亿元,增长5.61%,市占率稳步提升。
但面前笔者也提到,虽然海天各方面业务仍然表现不错,是当之无愧的“酱油一哥”、调味品龙头企业,但这一年的营收和净利增速已经有所下降,至个位数,而2022年更是好景不再。
2022年10月,海天被曝出国内外销售的酱油产品配料表“双标”,一度成为热点新闻,引发消费者关于海天“科技与狠活”的质疑。
也就从2022年开始,海天的业绩已经不是增速不及预期,而是开始出现下滑,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了自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下降,海天在财报中重点强调了舆情对于公司业务的冲击。
根据财报,2022全年,海天实现营收256.10亿元,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98亿元,同比减少7.09%。这其中,作为营收大头的海天酱油业务,营收为138.61亿元,同比减少2.30%,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4.12%;销量为250.27万吨,同比下降近6%。酱油之外,调味品和耗油业务的营收也出现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3.07%,2.54%。与此同时,这三大主营业务产品的产销均在下滑。
而从2022年开始,千禾的市场份额、营收净利、产销量均在提速。
是谁挤压了海天?
海天“失速“,但调味品市场不缺对手。
2022年,千禾实现总营收24.37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酱油业务收入为15.13亿元,同比增长28.01%,占营收的比例为62.08%。产销方面来看,千禾味业的酱油销量为33.6万吨,同比增长27.49%。
可以看出,自从海天遭遇“双标”风波以来,千禾迅速依靠“零添加”这一卖点,一方面抓住了海天溢出的流量和市场需求,一方面将调味品健康概念推进消费者的心坎里。
调味品作为每天都在被消费、且跟一日三餐息息相关的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健康食品日益流行的消费态势下,调味品的添加剂问题也成为消费者选购时的重要因素。
千禾显然是吃到了这波红利,且红利一直持续到现在。
根据千禾发布的2023全年业绩预告,去年千禾实现归母净利润5.09-5.78亿元,同比+48%-68%;扣非归母净利润5.08-5.75亿元,同比+50%-70%。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相差无几,且几乎是同幅度大增,说明去年千禾实际经营情况较好,是实打实的净利润,公司财务情况整体比较优秀。
笔者以为,虽然舆情冲击是海天业绩下滑的导火索,但可能不是全部因素。大众对于食品健康与安全的关注在两年达到高峰,将目光转向主打“零添加”的千禾,也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次舆情事件,更像一个契机。
海天的失速,除了舆情危机,还有一部分因素,或许跟渠道布局相关。
渠道一直是海天的核心优势,在调味品领域,“零添加”很难形成技术壁垒,千禾想要靠这个标签增收不难,但挑战海天却是不容易,后者作为日常消费品,渠道布局深厚。但在最近两年,海天似乎在渠道布局上也存在困难。
2023年,海天超过92%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向经销商销售调味品。但近两年,公司的经销商数量不断下滑。根据每经新闻报道,海天在2021年末经销商数量达到7430家后,2022年经销商下降至7172家,2023年末则大幅下降至6591家。此外,今年一季度末,经销商数量再次减少至6506家。
谁能笑到最后?
2023年全年,海天的股价跌幅超52%,而千禾味业的跌幅为22%。4月26日收盘,海天每股报收38.84元,总市值约2160亿元;千禾味业每股报收16.42元,总市值约169亿元。
股价的长期表现一般能够反映市场态度,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主打健康和“零添加”标签的千禾的确有着更多期待。
不过,两者目前的体量仍然相差较大。
酱油及调味品市场长期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海天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作为国内调味品龙头,已经有百年历史,底蕴深厚。其深耕市场多年,底子和实力都在。千禾作为后起之秀要想挑战,难度尚大。
只是,百年企业成长殊为不易,虽有积累,但船大难掉头。就比如健康、有机、零添加等消费者钟爱的选购标签并非这两年才兴起,但作为“晚辈”的千禾显然更高效得抓住了这个机会。
当然,从一季度的成绩来看,海天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努力扭转不利局面。
根据海天披露的2024年一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76.94亿元,同比增长10.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9亿元,同比增长11.85%。
另外,虽然去年的酱油业务不算好,但海天的其他产品如醋、料酒和复合调味品等,在2023年仍然实现营收34.99亿元,同比增长19.35%,这些品类都有望成为海天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财报中,海天也明确提到,醋和料酒将作为细分行业的重点发展目标。
相信在未来,经历负面和阵痛的海天应该会有更好表现。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