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朋友圈可见

时事新闻2024-04-25 21:42:42无忧百科

阿里云,朋友圈可见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一则名为《我用的云,是阿里云》的广告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微信朋友圈阿里云广告展示的是阿里云的「朋友圈」——高途集团创始人陈向东、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接连出现,他们分别讲述了选择阿里云的三个因素:成本、大模型和出海。

01 成本下行的背后

朋友圈广告可以理解为向更广泛的中小微下沉市场进军的一个强烈信号,这里面的预判是:大模型会让应用开发门槛迅速降低,原子化、碎片化应用将涌现。大量中小型独立应用开发商会因此诞生。一些5-10人的技术团队,也能短时间开发出解决用户特定需求的爆款应用。

背后的决定性前提是价格和成本壁垒,阿里云已经率先发动了成本战。在一个多月前,「阿里云全线降价最高幅度达55%」的新闻上了热搜;随后罗永浩在直播间亲自给阿里云带货,折扣极大,其中一款基础云服套餐售价不到1折低至99元。

这场「促销」与传统意义上的「价格战」不同,从其降幅较大的几款云服务产品来看,目标都在瞄准民企、中小企业甚至超级个体用户,能看到降价背后,是阿里云坚定地选择走公共云路线。也只有公共云,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倒逼价格逐步下探。

尽管,公共云在当下,还是一条吃亏的路线主张,会丢掉相当一部分眼前利益。相对于「信任壁垒」较高的「公共云」,金融行业与央国企这样的采购大客户,更容易接受可控制基础设施的「私有云」。而且很多企业在上云前,本身都已经拥有了惯用软件,一些私有云工具能够基于企业现有软硬件资源来构建云,进而降低学习与接受成本,因此在抢夺用户心智方面公共云并不占优。

向现实投降的诱惑是巨大的。相当多的中国云厂商面对成熟庞大的政企市场时,既缺少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也缺少保持克制的定力,很容易陷入比拼商务关系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互联网云厂商需要巨大的战略定力,才能跳出这种泥地战,专注于公共云的技术投入。

但技术代差的核心是公共云。多位数字化企业高管长期对媒体直言,公共云一定是正确的产业技术方向。哪怕会面临短期阵痛,也应坚持以公共云为技术方向进行长期投入。中国云厂商如果贪图短期利益,大量精力人力投身于政企集成业务,就会沦为披着科技公司外衣的「包工头」,退化成工程建设企业。就始终无法像微软云、亚马逊AWS、谷歌云一样具备创新力。



好在,阿里云2024年包括朋友圈广告在内的一系列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其投入公共云的长期决心。趋势也站在阿里云这一边,中国云市场传统软件、集成业务为主的现实有机会被扭转。AI和大模型会改变云计算产业的游戏规则。如同电网一样,接入范围越广,才越能对冲短暂的峰值与波动,稳定性和经济性才越强。当高途、百川这样的新生产力出现时,私有云已不能满足新需求,公共云终于迎来爆发期,云的生产关系,急需被改写。

在一些仅在特定时间需要高能服务器支持的业务中,公共云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快速增加或减少资源。这种弹性伸缩能力是私有云无法具备的,也因此更能满足「成本效益」这样的基础需求。一个典型案例是,高途教育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随着用户量增长,刚上线一两个月的东西就要重构,而废弃链路并没有及时销毁,形成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高途技术部工程师发现「最终将数据迁入阿里公共云后,这一决定使成本直线下降了57%」。

除了通过公共云解决直播业务负载的问题外,高途还利用公共云精简应用层,解决了多种引擎并存的技术泛滥现状。目前,高途教育每日处理数量超过300亿,历史数据峰值约100万条/秒,数据延迟在1分钟以内。同时,其技术服务费占收入的比例,在2024年Q1相比于2021年同期下降了72%。这就是通过公共云特性所释放出的新质生产力。

因此,公共云所提供的高度可扩展性,将引发商业模式、行业生态、社会效益的大变革,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的云生态环境。

02 订阅超大算力

新生产力出现的另一个标志是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我们突然发现云计算才是AI的双生子。

中国信通院2022年数据显示,美国算力结构中,云计算占比超过60%,中国仅为28%。但私有化部署的算力资源,锁在各自的深宅大院里,使用率一般不超过5%,通俗来说,属于占着餐桌却不吃饭,闲置浪费严重。

而在这场不能输的人工智能竞赛中,我们面对的对手却能调动着骇人的算力:比如,OpenAI的GPT-4部署在微软Azure上,Azure用公共云为之提供了超2万枚英伟达A100的算力;Anthropic的Claude3部署在亚马逊AWS上,AWS用公共云为之提供了超1.6万枚英伟达H200算力。大模型训练要基于万卡规模的算力集群,锁在深宅大院里小而散的算力无法负载训练需求。

公共云,就是为大模型时代而生的。大模型需要消耗巨额IT支出用于采购GPU(图形显卡)芯片。管理GPU算力集群也需要更高的技术门槛,并不仅仅是算法问题,而是囊括了底层庞大算力、网络、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诸多复杂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球领先的公共云厂商才具备这样的技术实力。



而在这场AI军备竞赛中,中国生成式AI领军企业百川智能是幸运的,及早接入了阿里云的算力集群,使得百川几乎每月就能发布一款大模型,这样的效率已经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在公共云平台上,不仅仅是算力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可以让一朵云下的所有企业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百川科技就利用了阿里云魔搭社区吸引大量开发者,共同对大模型进行优化迭代,同时探讨更多落地场景。从历史经验看,软件产业创新往往先诞生在公共云上,而非私有云上。公共云容易培育出统一开放的生态,而非一个个割裂封闭的孤岛。

公共云为大模型提供了迅速成长的云生态环境。当前,中国有一半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270多万名AI开发者的创新理念在阿里云上得以实现,也有无数模型使用者因此受益。在AI与公共云的相辅相成下,一个基于公共云的创新生态正初具雏形。

03 落子全球

云服务本身是没有边界的,特别当中国创新企业走向全球时,云的出海,也就成了一个相伴发生的确定性大趋势。在出海企业的全球化业务中,高并发处理能力与低延迟响应,是极为突出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出海大户们:程序化广告、社交应用、游戏等应用更是如此。

分众传媒就成了云出海的一大受益者。分众在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百万量级的电梯海报需要精准送达,但各国经营环境的差异与当地激烈的市场竞争,制约着分众传媒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若按照传统服务器的模式在海外进行业务拓展,不但要克服语言障碍,同时也需要招聘大量人员来支持对应的运维工作。所以分众传媒需要一种成本更低的方式来提升供触达消费者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一个更智能的沟通渠道来增加对大客户的服务深度。

因此具备分布广、高性能、高吞吐、低延时等特点的云计算产品就成为了分众的解决方案。分众传媒研发总监吴松曾在在阿里云云原生实战峰会上分享过他们的「上云」经验,「我们通过利用阿里云的IOT服务,使屏端连通率大概可以保持在95%左右,大大提升了团队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在采用阿里云Serverless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运行后,整体开发运维效率提升了80%,计算成本下降了50%。以前分众会部署很多的服务器,以及GPU服务器去实现图像算法业务,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弹性效果提升了十倍以上。」也正是通过利用阿里云在全球部署的云平台,建立了能够快速反应的数字化系统,让分众这样的中国企业有能力应对海外激烈市场竞争,这也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腾云」出海的一个缩影。

阿里云在全球30个地域开放89个可用区,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万客户,为超过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服务。

云计算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快速部署和调整计算资源,无需前期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数据中心。对出海企业而言,云计算提供了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大大降低了国际市场进入的门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阿里云的海外市场也增长迅速,带动超过22万家中国企业规模化出海,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万客户。在云计算技术的辅助下,很多企业甚至实现了无需海外驻地的全球「云上市场」,进而大幅减少成本和时间开销,一些使用阿里云服务的企业,业绩规模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0%。

从云计算天然的物理特性上来看,公共云的规模更大、效率更高,基于云的架构向全球市场扩张的能力更强,而私有云向外辐射的能力几乎为零。在各国逐渐将云计算列为「特定重要物资」的今天,公共云的全球化布置,就成了必修课。

大模型变革来临,全球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加剧。公共云渗透率低越来越成为限制产业竞争力的瓶颈。云是核心基础设施,它和5G、芯片、AI一样重要。公共云强大与否,影响算力产业健康发展,影响软件产业创新节奏,影响人工智能军备竞赛。

到了今天,阿里正沿着既有布局在全球落子,整体来看,虽然中美云计算产业差距仍然存在,但中国云计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还是那句老话,十年的差距,不一定需要十年来追赶。

云计算是个聚合的过程,而不是分散割据。坚持公共云优先原则,是中国云厂商追赶国际云厂商的唯一路径,也是中国AI选手追赶硅谷头部AI选手的唯一路径。

而阿里云正通过长期对公共云的技术投入来不断降低成本、压低门槛,从而撬动中低游企业的上云意愿,以大算力支撑AI的创新生态,引领中国云计算重新回到公共云的道路上。

用阿里云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的话说,「作为中国云计算头部企业,我们希望带动这个行业一起加速,一起把市场做大,一起推广云计算对企业的价值。」为了这个目标,阿里云不断加深技术池,为企业出海、大模型研发;同时也在不断释放市场红利,再以此吸引新用户加入数据中心,增强规模效应,扩大公共云边界,周而复始,就会形成一个成本-规模-资源效率的正向闭环,最终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入公共云爆发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