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松了一口气,但以色列应该深吸一口凉气

时事新闻2024-04-24 16:29:11无忧百科

世界松了一口气,但以色列应该深吸一口凉气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4月19日,在沉寂了五天之后,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反击,美国宣称一枚导弹击中伊斯法罕的S300防空导弹的雷达,伊朗否认任何损失。

伊斯法罕是伊朗古城,这里有巨大的空军基地和飞机工厂。伊朗在巴列维时代曾引进贝尔直升机技术,就是在这里组装的贝尔214直升机,这是越战时代UH-1的改进型,伊朗到现在还在这里继续制造贝尔214的改进型。

伊斯法罕空军基地是伊朗F-14战斗机的主要基地,这些老旧的战斗机依然是伊朗空军的主力。伊斯法罕据说还是伊朗弹道导弹和巡飞弹的主要制造基地。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伊朗核研究的中心。伊朗曾经誓言,如果伊朗核设施遭到以色列攻击,绝对会反击以色列的核设施。这肯定导致难以难料后果的交替升级,因此以色列反击后,伊朗核设施是否受到攻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对此,伊朗方面的回应是:核设施没有受到攻击,没有损失。并且进一步回应说,没有受到来自以色列的攻击,只有3架伊朗境内起飞的多旋翼无人机参与攻击。言下之意,这些小东西微不足道,伊朗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反击。

伊朗兑现了“严厉反击”的重誓,以色列也兑现了“势必反击”的重誓,双方似乎都认为就此住手是好主意,世界为此松了一口气。

但以色列应该深深吸一口凉气。


4月22日,伊朗德黑兰街头现多幅反以色列广告牌,图源:epa/东方IC

长期以来,以色列刻意打造“小超级大国”的形象,对内可以鼓舞人心,对外则用来震慑对手。在这一段“回合战”中,以色列将自己的实力极限公诸于世。内坦尼亚胡可能想借加沙战争和伊朗冲突化危为机,但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安全危境。

当然,以色列的“小超级大国”形象倒不完全是吹出来的,而是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打出来的。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为独立战争)中,新生的以色列在建国第一天就遭到阿拉伯联军的围攻。以军不仅兵力占劣势,装备也是二战剩余物资拼凑起来的。以军里只有极少数军官有最起码的军事训练,伊盖儿·亚龙和摩西·达扬在英国托管时代就在英国人奥尔德·温盖特指挥的特种夜间巡逻队里服役。虽然是镇压阿拉伯暴乱的特种部队,但犹太人最多只是士官而已。

奥尔德·温盖特是陈腐、僵化的英军奇人,他推崇大胆、果断、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在东非、中东屡建奇功,深受丘吉尔的推崇。他后来在日占缅甸组建敌后游击队,在飞机失事中丧生,最后与同机丧生的美国官兵一起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是阿灵顿里罕见的外国人之一。

但大部分以军名将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伊扎克·拉宾和阿里尔·沙龙是学农业的,第一任总参谋长伊盖儿·亚丁是学考古的,退役后主持死海经卷的发掘和解读。

就是这么个草台班子,在亚丁的指挥下硬是打败了英国训练和装备的阿拉伯军队,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更是直接由留用的英国军官指挥。以色列立国的法理基础是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但以色列无视第181号决议对以巴疆界的规定,“犹太士兵踏上的土地就是以色列的疆界”。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为西奈战争)中,达扬指挥以军穿插奇袭,迅速击溃埃军,进逼苏伊士运河,夺占整个西奈半岛。但在安理会美苏联手决议干预下,以军最终与空降占领运河区的英法部队一起,被迫撤出。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为六天战争)中,拉宾指挥以军各个击破,在六天里击溃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军队,占领了西奈、加沙、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尤其是耶路撒冷。经此一战,现代以色列的势力范围达到最大。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为赎罪日战争,阿拉伯方面称为十月战争)中,埃叙联军发动突然袭击,以军仓促应战。在坚持过最初的艰难时光后,以军反攻渡过苏伊士运河,迫使埃军投降;再冲下戈兰高地,迫使叙利亚也接受停火。

超级大国之所以超级,首先在于“不可战胜”。在历次战争中,以军展现了强盛的战斗力,但“不可战胜”的含义,最终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阿拉伯人再也不敢琢磨进攻以色列”,变为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的“即使阿拉伯人占了先手,以军终将在反击中获得胜利”。

但在这次与伊朗的回合战中,以色列连这点牛也吹不动了。现在,以色列的实力极限真切地显示在全世界的面前,尤其是在大中东。

在历次中东战争里,每一次决定战场胜利的都是陆军。也就是说,以色列的实力边界在于陆军所及之处。但在与伊朗的冲突里,以色列陆军基本上发挥不了作用。

以色列为自己的空军而骄傲,但以色列空军的实力源泉还是在狭小的国土之内。超过飞机作战半径的地方就是实力范围之外,这在对伊朗的反击里毕现无遗。

伊朗不仅在以色列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外,还需要飞越约旦、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等中立国家的领空。在伊朗反击后各国都处于最高戒备的时候,以色列飞机偷偷穿越领空不再可能,而地区邻国也没有理由为以色列空军提供方便。


伊朗德黑兰街头宣传语向民众传达表示“以色列比蜘蛛网还脆弱”,图源:epa/东方IC

以色列空军如果要杀出血路,不仅军事上问题极大,政治上问题更大。除了叙利亚,这些邻国的空军还都是以美制战斗机为主,沙特阿拉伯是F-15,约旦和伊拉克是F-16,这要是对打起来,热闹就大了。

以色列有巡航导弹,但是战术性为主,射程只有几百公里。这对反制地区邻国威胁够用了,但对伊朗不够用。巡航导弹低空穿越邻国领空的政治问题不比战斗机小,所以没有追求更大射程不是没有道理。

由于西方军事传统的影响,也由于美国对中程导弹战略性的顾虑,以色列对发展弹道导弹不重视,否则现在倒是动用的好机会。

反过来,伊朗切实展现了攻击以色列的手段和决心,而且耐人寻味地早早通知了地区邻国和美国,尽管美国否认接到伊朗通知。

以色列一面誓言要反击,一面深感实力的局限。这里牵涉到超级大国之所以超级的第二个方面:行动自由。如果事关国运的关键作战必须得到美国支持,以色列才能对“悍然攻击”的伊朗实施反击,那以色列就不是超级大国。

如果美国海军的舰载加油机提供空中加油,以色列作战飞机是有可能绕道红海和阿拉伯海对伊朗发动攻击的。伊朗是个地区大国,核设施是坚固目标,要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还是需要足够的弹药吨位,这只有飞机能做到。

美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甚至拒绝在政治上支持以色列反击。

美国很清楚:如果以色列-伊朗冲突升级的话,中东石油出口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伊朗石油不是问题,本来就受到制裁,但伊朗依然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控制中东石油出口的主要通道。即使美国不再担心石油断供,欧洲还是受不了。石油断供将使得欧美恶性通胀再起,通胀无国界,美国石油自足也不能置身事外。

美国直接军事介入意味着比反恐战争更大、更深的卷入。在小布什时代,美国没有胃口,现在更不可能。但离开美国直接介入,以色列就不可能在军事上战胜伊朗。

结果是,以色列用几架多旋翼无人机发动了象征性的攻击。这些无人机从伊朗境内起飞,极可能是以色列特工渗入后放飞的,也可能是通过伊朗反对派干的。关键是,“渺小”的无人机对核设施或者任何大型军事设施都不起作用。

还记得阿勒颇、巴赫穆特和阿芙迪耶夫卡吗?现代武器精度和威力大大提高,但现代防护甚至一般民用建筑的强度也大大提高,没有足够的弹药吨位上去,要摧毁核设施一级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在轰炸伊拉克奥希拉克核反应堆的长途奔袭中,以军还展现了一把“无远弗届”,重磅炸弹精确炸毁了反应堆。值得赞叹的是,这些是无制导的铁炸弹,并非制导炸弹。在1981年,以色列空军或许已经装备了激光制导炸弹,但需要有另外一架飞机稳定照射目标,投弹机需要稳定进入投弹航线,炸弹飞行时间也较长,容易惊动伊拉克防空力量。隐蔽地直接逼近后精确投放铁炸弹达到最大的突然性,但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最高。

今天,以色列只祭出几架无人机,全世界都惊呆了:就这?

必须说,以色列还是精心选择了攻击方式和目标的。在伊朗境内放飞无人机避免了借道邻国领空的麻烦,攻击伊朗核设施附近的S300防空导弹雷达,则显示了“我有能力打痛你,现在只是手下留情”。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如果冲突升级,伊朗可以隔三差五地放几枚导弹,或者通过真主党密集发射数以千计的火箭弹,而以军缺乏可靠、有力的军事反击伊朗的手段,

伊朗进一步反击的可持续性不用怀疑。伊朗导弹是自主制造的,不需要外购。伊朗久经西方的极端污名化和政治经济封锁,真主党更是在西方黑名单上名列前茅,进一步政治经济压力也没有作用。

冲突的长期化对以色列是灾难,对美国也是灾难。且不说已经巨大的援助压力进一步激增,在以色列-伊朗的回合战中,美国影响尽失,既吓不住伊朗,也管不住以色列,对局势发展基本失控。

但最大的输家还是内坦尼亚胡。


4月17日,内塔尼亚胡于曾表示以色列对伊朗方面的袭击“保留自卫权利”,图源:Kira Hofmann/澎湃影像

内坦尼亚胡一直自诩为“安全先生”,只有他的强硬政策才能为以色列带来安全。哈马斯在10月7日的突然袭击,粉碎了内坦尼亚胡“安全先生”的夸口,但也提供了化危为机的窗口。内坦尼亚胡一直坚持加沙战争不到彻底消灭哈马斯绝不结束,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但5个月打下来,打得不明不白,缺乏可以吹嘘的胜利。即使按照以色列官方口径,也只消灭了不超过一半的哈马斯武装人员。

哈马斯和伊朗同为以色列一直欲除之而后快的最大威胁。

对于以色列来说,哈马斯介于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之间,也因此既不能把哈马斯的突然袭击当作抵御外敌处理,也不能当作国内镇暴处理。哈马斯与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融为一体,已经是注定不可能彻底消灭的。内坦尼亚胡要对加沙无限期军管,意味着要实行比当年南非更加严厉的种族隔离政策,且不说内外反对,也注定无用,毕竟以色列也不是没有军管过加沙。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内坦尼亚胡主动攻击大马士革的伊朗大使馆,制造国家暗杀事件,试图刺激伊朗过激反应,然后把美国拉下水,尤其是要借美国之手,或者在美国支持下,打掉伊朗核能力。

伊朗研发核电是公开的,至于是否有研发核武器的猫腻,伊朗说没有,以色列和西方说有,这已经不是事实问题,而是信与不信的问题,实质上和当年萨达姆是否研发核武器可以相提并论。

但在以色列威胁要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时候,伊朗公开宣称,可能重新考虑研发核武器的问题。内坦尼亚胡的冒险不但没有消除伊朗的核威胁,反而增加了。伊朗的重新考虑说不准是否认真,但切实展示了直接攻击以色列本土的能力和决心,中程导弹是主要手段,巡飞弹和巡航导弹都是为中程导弹趟地雷的。

现在离伊朗反击的时间尚短,即使出于作战保密,以色列和美国也不可能很快公开伊朗导弹反击的详情,尤其是导弹种类、分布、攻击目标和命中情况,特别是9枚命中以色列的导弹种类和发射阵地,和2个机场目标的命中情况。中程导弹弹道高,速度快,本来就不易拦截,已经在“爱国者”和“大卫投石索”的有效拦截范围之外,“箭”式的实战性能从来没有披露过,这也是第一次实战。

以军除了偷偷摸摸弄几架无人机糊弄事,实际上没有反击伊朗的手段。

不管对哈马斯还是伊朗,以军在战术上没有赢得有意义的胜利,在战略上根本看不到通往最终胜利的路径。

俗话说,“战场打不赢,一切都是零”。以色列正在危险地接近于零。

以色列的威慑一半靠吓,一半靠打,现在吓不住了,也打不赢了。这都发生在“安全先生”内坦尼亚胡的任上。

哈马斯打破了“以色列碰不得”的神话。在此之前,巴勒斯坦人不乏绝死攻击,但哈马斯第一次做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使得巴勒斯坦人的抗争不再只是以死明志,而是为了胜利。

而伊朗可能建立了“以色列拿伊朗没办法”的新神话,第一次做到了“以色列都不敢怎么样”。以色列不仅在政治上没法把美国拉下水攻击伊朗,在军事上也无法独力对伊朗发动有意义的攻击。

最重要的是,全世界都看到了:以色列的实力有极限,而且极限并不高,“小超级大国”一点不超级。

这对以色列的安全是个糟透的坏消息。“不可战胜”对以色列安全极端重要,毕竟这是个老百姓要逃离战火都只能上天或者下海的地方,连往邻国逃难都不可能。

但现在,以色列人想要睡个安稳觉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伊朗  约旦  以色列  哈马斯  伊拉克  叙利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