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实习生 冉怡乐
6G、空天一体化通信、电磁技术的产业应用场景有哪些?近日,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举行的2024信息系统电磁交叉前沿技术与应用会议上,多位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给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就我国探月工程现状与展望作报告讲述。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院所高校的近30余名专家发表主旨报告,聚焦6G通感存算一体、新兴通信技术、超高频段通信技术、空天信息技术等。
据介绍,专家们的研究结合了正在崛起的无人系统、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他们普遍认为,变革性信息技术和颠覆性应用是当今经济社会生活改变的主旋律。追根溯源,无论信息领域怎么分化和改变,电磁技术几乎是所有这些领域的基座技术,涵盖并影响着器件、电路和系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而要实现航天强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必经之路。”在通感存算一体电磁交叉专题报告系列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就我国探月工程现状与展望作报告讲述,并结合国内国际基本情况,重点讲述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工程实践及主要创新成就。
于登云院士表示,目前我国在空间科学探测已有多个新发现、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技研究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探月精神。“我国的探月工程在世界探月领域正从跟跑、并跑走向部分领跑。”于登云院士说,在达成成就中逐步突破了智能自主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新型科学载荷技术等关键技术。
创新决定未来,世界正掀起一轮新的月球探测高潮。于登云院士还对我国探月工作作出了展望——“共同努力,加速推进后续月球探测活动,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
200余名嘉宾齐聚现场,共同探讨6G、空天一体化通信、信息系统前沿电磁技术与应用。
在新兴通信技术电磁交叉专题报告系列中,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吴永乐教授,以薄膜工艺集成无源体声波融合滤波和放大射频芯片研究进展为主题,探讨了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发展过程中射频前端芯片的新需求与新难题。
射频芯片,也称为无线电芯片或RFIC(射频集成电路),是一种设计用来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的电子元气器件。
“射频集成电路与芯片发展呈现新趋势,如5G通信频段的增加导致射频各部件的数量增加,手机主板的面积限制导致射频前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等发展的方向。”吴永乐教授表示,射频芯片在我国仍有较大的需求。
“电磁技术,是通信的基础性技术之一,只要生活中涉及无线通信,都离不开这项技术,包括我们常用的手机、天线、雷达等。”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邓敏军表示,电磁技术也是卫星互联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的基座技术。
因此,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在智能车联网方面作出了探索:在李克强院士团队、西部智联、西部车网、中信科智联等科研机构的带领下,聚集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等4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初步建成了智能车联产业链生态圈,开放了试验路段,未来将向高新区全域拓展。
邓敏军表示,会议进一步促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产业创新发展要素集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与6G、卫星互联网、新兴通信系统等未来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