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202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仍面临下行压力。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06%、12.12%、10.54%,较2022年末分别下降0.11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开年至今,已有多家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永债”进行资本补充。4月19日,中信银行公告称拟发行2024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发行首日为4月24日。
财报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58.96亿元,较上年减少2.6%;实现归母净利润670.16亿元,较上年增长7.91%。时隔14年再次出现营收滑坡,但利润却不降反增。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总资产在2023年继续扩张,突破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1%。在资产小幅扩张的背后,中信银行的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一降一升,原因在于公司拨备持续反哺利润增长。
随着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行业性压力还在增加。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板块对营收贡献度与公司对其的投入反馈不成正比,信用卡业务不良贷款率风险频出,再添阴霾。
营收14年来首次滑坡
大幅拨备调节持续反哺利润增长
事实上,在LPR利率持续下调,银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中信银行2023年的表现还算尚可。
从规模上看,2023年中信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大关,达到90524.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1%。年报指出,其增长主要由于贷款及垫款、金融投资增加。
中信银行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2058.96亿元,比上年下降2.60%;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1%。
虽然2023年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不少。2021年和2022年,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41亿元和621.03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6%,2022年增速降至11.61%。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3年度报告
虽然中信银行2023年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却实现反向增长,这是银行通过扩大生息资产来弥补利息下行的结果。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分析,中信银行零售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以及个人存款定期化带来的付息成本上升,进而拖累全年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72%。全年非息净收入同比微增2.65%,这主要是受到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中收同比下降12.70%,但投资净收益高增30.96%,对冲弥补了中收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信银行的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一降一升,可看出中信银行进行了大幅的拨备调节。
年报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622.04亿元,比上年减少92.亿元,同比下降12.88%。其中,计提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498.4亿元,比上年减少59.46亿元,下降10.66%。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3年度报告
中信银行2023全年的拨备前利润为1370.91亿元,相比2022年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5.34%。正是由于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对减少,才能促进其2023年的利润总额实现2%的增长,达到748.87亿元。
此外,中信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也并不显著。截至2023年末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23.57亿元,比上年增加16.12亿元,增幅为2.65%。不过,财报中中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组成部分显示,因为受投资收益变动影响较大,去除投资收入外的净收入依然相比前年减少。
零售板块利润与投入不成正比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再上升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银行成立于 1987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同时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2007 年 4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 A+H 股同步上市。
2014年起,中信银行启动零售业务的“二次转型”,随后几年里其零售金融从“一体两翼”战略中的“一翼”逐渐成长为与对公、金融市场“三驾齐驱”的业务模式,发展势头稳中向好。
自此,中信银行身上的零售金融标签愈发清晰,即使在同业竞争愈发激烈、经营压力日益增加的环境下,零售板块对营收贡献度也越来越大。
在2023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再次强调了中信银行的“零售第一战略”,并表示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五个领先”银行,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
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零售板块营收864亿元,对该行的营收贡献提升42%,较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但对利润贡献占比却由2022年的23.7%下降至21.3%。
因此,尽管中信银行增加了零售的投入,但零售板块的利润贡献却低于公司板块以及金融市场板块。
图源:中信银行2023年度报告
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方合英曾提出两到三年实现零售板块收入占比超50%的目标,但如今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依然有较大差距。
从财报数据看,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息增长主要来源于个人贷款和信用卡。对中信银行的零售金融体系而言,信用卡尤其是重头业务。
2023年,中信银行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17109.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73.58亿元,增长10.13%;报告期内,中信银行新发放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8553.02亿元,同比增长1464.8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及信用网络贷款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受 LPR 下调、住房按揭市场利率调整及优质客户的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信银行2023年新发生的个人贷款定价进一步下行。
2023年度,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1552.06万张,较上年末增长8.37%;信用卡贷款余额5206.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2.24亿元。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量 27,159.95 亿元,同比下降 2.7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 594.21 亿元,同比下降 0.67%。
同时需要警惕的是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31.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8亿元;不良率2.53%,较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风控风险有抬头趋势。
地产不良贷风险高于同业
内控防线和风险管理仍待提升
中信银行还有多个“历史风险”亟待关注。
首先是对公房地产不良率问题。据公开报道,2022年,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成为率先披露涉房风险敞口的三家头部股份制银行。
2021年末,兴业银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为1.65万亿元,不良率为1.34%;招商银行2021年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由0.3%大幅上升至1.41%,不良贷款余额从11.9亿元升至56.55亿元。
对比来看,中信银行当时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已显著偏高。2021年末,中信银行涵盖地产相关的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为3977.13亿元,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为3.63%,较2021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
两年过去了,中信银行的房地产不良率问题依然比较严峻。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12年到2019年,中信银行在制造业上下游的风险集中暴露。从2019年以后,房地产业的风险开始逐渐显现,当年房地产业的不良率显著攀升,与之同一产业链的建筑业贷款质量也在不断恶化。直到2023年,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仍为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最多的两大行业。
图源:开源证券
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房地产风险暴露高峰期已过,未来对中信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将小于很多可比同业。他同时指出,中信银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较低,且风险处置比较早。
但这个历史遗留“包袱”究竟何时真正能卸掉,尚需持续观察。
除此之外,中信银行在2023年多次面临行政处罚,尤其是年底收到超2亿的巨额罚单,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其内控防线和风险管理工作。
去年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信息显示,中信银行因存在56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总行被罚款15242.5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62.59万元,分支机构被罚款6770万元,罚没合计22475.18万元。
2024年一来,中信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然频踩合规红线。近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因授信管理不审慎被罚款30万元。
2023年以来多次被罚,不禁让业内和投资者对中信银行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产生质疑,如何进一步降低金融风险,也是中信银行在今年亟待思考的问题。拾盐士关注到,中信银行A股股价4月19日大跌8.32%,但4月17日和18日均大涨,其中4月17日以涨停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