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魔法学院”法律硕士备考经验贴

时事新闻2024-04-14 18:21:29无忧百科

“孙逸仙魔法学院”法律硕士备考经验贴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本文作者,在大四学年开启了考研之路。其间,作者经历了毕业论文答辩、律所助理工作过渡等诸多事件。全文内容从备考心路历程、到各科备考思路、复试心得、上岸反思总结,展示了作者从双非上岸985梦校的不易。当然,文中备考经验属作者一家之言,读者朋友可据自身情况借鉴之。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朋友向我们赐稿经验帖,征稿启事参见:。

作者简介:Jack Wong,广州大学法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山大学2023级全日制法律硕士(涉外律师项目),曾在律所任职律师助理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时间线

第二部分:被人淡忘的“执行力”

第三部分:诸君切勿忘记考研的初心

第四部分:被“打入冷宫”的政治

第五部分:专业课变难了?亦或是一件好事?

第六部分:简要谈一下英语一

第七部分:告别“脑中林志玲,落笔罗玉凤”

第八部分:谈谈诸君心心念念的“魔鬼复试”

第九部分:谈谈不足

结语

前言

首先在此感谢青法在线平台提供的宝贵机会,让笔者有机会与诸君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值此提笔之际,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阶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不禁让笔者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笔者初试的分数:政治79,英语一78,法基106,法综110,在当年报考中山大学法律硕士(法学)的考生中排名第10。

2021年下半年,笔者通过了司法考试,当时笔者大四,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抉择,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亦或是趁着年轻再次追逐一下名校之梦,圆当年高考失败的遗憾?2022年1月,辗转反侧多日后,笔者选择了后者,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后,毅然拿起了考研的教材,埋头苦干。

在笔者开始撰写本篇拙作之时,突然有一种“下笔千斤重”的感觉——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经验贴,特别是对于硕士研究生考试等已经持续了多年的考试而言,望向网络平台上堆积如山的经验贴,诚然,不乏有诸位前辈的金玉良言,但也充斥着仅为了搏人眼球的营销帖子,所以问题来了,笔者作为一名法学人,作为一名应当具备批判思维的人,应该写点什么样的经验贴,才能尝试着真正走进诸位研友的心。

因此,笔者给自己撰写本篇拙作立下了两个要求:(1)讲真话,不讲套话;(2)讲述正反两面的经验,即便我的结果是成功“上岸”,但反思整个考研的过程,依旧有一些纰漏,希望后来者们尽力避免。

是为前言。

第一部分:时间线

先大致与诸君回顾一下我的备考时间线。

2022年4月:开始全力备考,主要围绕专业课与英语,因为要撰写毕业论文,而且笔者以前也读过考研资料,所以有一定把握。

2022年6月:专业课基本完成了一遍听课+一遍地毯式扫盲,在此之后会适当穿插政治的复习。

2022年8月:完成了专业课和英语的第二轮复习,做完了专业课教材的习题集

2022年9月:专业课把重心倾斜向背诵,先听带背课再自己看书政治听完了徐涛老师的讲课以及读完了精讲教材。

2022年10月到考前:关注考纲变化,阅读肖老的时政热点,至于其他嘛,就是不断地重复与巩固了。

2023年1月:在律所找了助理的工作,开始过渡期,并且也在准备复试,首先阅读的就是黄瑶老师和陈东老师主编的《当代法律英语》。

2023年4月初:复试,上岸。

在此有必要向诸君说明的是,笔者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喜欢做事情“很精细”的人,例如,我不会设定每天的精细到小时的计划,我不会精准地统计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再各个科目上(但决不是说看哪本书顺眼就多读一下,笔者尽量还是以分数占比为导向大致平衡各科的复习时间),我每天也是睡到自然醒(尽管9点左右也会醒来,但中午我不睡觉),我也记不清我到底每本书重复了几遍。这里绝不是说其他上岸的研友的各式招数没用,而是每个人风格不同罢了,但请诸君谨记,方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检验自己学习方法对不对的标准只有一个——“做对题”。笔者也希望读者在规划自己备考生涯的时候能够做到“兼听则明”,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各路大神风格迥异的备考方案,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

第二部分:被人淡忘的“执行力”

或许诸君很急,恨不得笔者马上给各位铺开“我每科是怎么复习的”、“我的计划是怎样的”、“鸭大死亡复试我怎么活下来的”、“初试排名多少比较稳”之类的热门话题。

但不好意思,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问题,冒着“忤逆”诸位读者老爷的风险,笔者想先讲一个被许多人淡忘甚至遗忘的话题——执行力。

笔者的许多朋友经常问我一些考试的经验,包括司法考试、考研、雅思等,而笔者总是把这句话摆在前面——“你要去执行”。

这个世界上极聪明的人与极愚蠢的人都是少数的,大多数人都是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对于考研而言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持续了那么多年的考试,笔者相信网上不乏各路大神的高见,大部分的研友也不会闷着头直接开冲,大家或许都会去寻找经验,制定计划,正如前述所言可以推理得出一般,极度精明以及极度荒谬的计划,或许都是少数的。

那,同样都看了经验,有了计划,为什么还有这些参差呢?

私以为,执行力才是造成差别的原因。请各位思考一下如下问题:

(1)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没有被执行,不就是空中楼阁吗?

(2)诸君可以努力做到从3月至12月(当然,不绝对,仅为举例),周一至周六都来图书馆静下心来学习8小时,从一而终,跟任何使自己偏离轨道的诱惑say no,原则上不打任何折扣吗?

(3)诸位可以努力做到不仅在自己状态极佳的情况下认真学习,而且在心情低落、失眠、焦虑的情况下也咬牙坚持吗?

(4)在遇上知识上的“硬骨头”时,诸君可否坐的住?除了可以秒选的客观题,是否有耐心去把看似又长又臭的主观题老老实实写完、修改、甚至再写?

(5)哪怕诸君把复试各位考官的风格摸得一清二楚了,甚至知道了复试所有的考题,不去扎扎实实储备相关的内容,不是照样答不上来吗?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笔者在此仅是想努力点醒梦中人。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笔者本科时期的五位室友,跟笔者一样,大四都打算去参加司法考试。笔者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便成为了图书馆的钉子户,不仅要准备司法考试的内容,还要兼顾校内课程、班务和社团事务。每天早上起床迎接笔者的,是舍友们间断的打鼾声,以至于笔者曾在一位设有心情低落时被其抱怨过“起的太早”。后来因为一些个人原因,笔者从2021年暑假开始就开始租房。2021年9月开始,笔者时常在宿舍群里听到他们说“图书馆没位啦”......后来的结果便是,大四毕业之际,我是唯一领取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再后来,我成为了全宿舍唯一一位就读于985高校的人。

从2021年7月到2023年8月,笔者一直在租房,两年的租房时光见证了笔者的司法考试、毕业论文、考驾照、考研与工作。很多朋友纠结考研场所的问题,笔者只能说,没有完美的场所,只要它能够让诸君在备考期内(这里笔者建议诸君涵盖从一年的春天到下年的春天的时间)能够相对安静的学习,便是适合的场所。在第二部分笔者会讲述“初心”的重要性,先分享个故事,在上岸后,我和一位做公务员的本科校友吃饭,她问我,“你租房自己一个人住,备考时几乎没人跟你说话,你不会孤独吗”,我的回答是,“忍受短时间的孤独,对于更大的目标而言,不值一提”。

第三部分:诸君切勿忘记考研的初心

诸君为什么要考研?

看到这里,想必又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老爷不耐烦了,又在这里给我们灌鸡汤?要看鸡汤我看你的经验贴干嘛?

笔者写这个的理由同第一部分类似,希望诸君能重视一些不被频繁提及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在第一部分写的是大部分研友产生参差的关键,这一部分想说的,是精神动力的问题。

诸君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可以将这些原因分为产生于自身外部的原因和产生于自身的内部原因,例子笔者相信诸君可以想出来很多,并且这两种原因之间的界限也不是泾渭分明的。

以笔者为例,笔者选择考研,主要是三个原因:(1)想拥有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多的资源;(2)想增长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眼界;(3)想圆当年没有达成的名校梦。

这三个原因未必高大上,但确是笔者真实的内心所想,并且它们让笔者在备考最艰难的时期坚持了下来,因为笔者的精神动力是来自自身的,其不会随便因为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消逝,笔者的初心像一盏明灯,哪怕在再黑暗的时候也给予笔者光亮。

笔者的一些朋友说,他们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考研,因为学校的鼓动而考研,因为很多人报名考研所以去考研......并非说此类“外力”没有作用,但“外力”也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当这些“外力”减弱甚至消失时,诸君是否有足够的“内力”去支撑自己呢?

第四部分:被“打入冷宫”的政治

欸嘿,你终于开始谈具体的科目了!什么,不谈法学基础和法学综合两张各150分的卷子,也不谈英语一,谈政治这个“鸡肋”干什么?不就是肖八肖四一通乱杀吗?

如果诸君想让政治成为自身扎实的基础,不妨听笔者说几句,笔者的考研政治79分,并且负责任的告诉各位,这不是单纯背肖八肖四得来的。

政治分为两大块,主观题与客观题。这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科目,必须反映当年最新、最热的话题,特别是在主观题中,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为什么需要肖八肖四活命的原因。但请不要忘了还有客观题——一个可以考的很杂的板块,不仅是当年的热点,而且还有传统的知识点,如果诸君连政治教材都没有适当地翻一下,难道用朴素的正义感去做吗?或许大家的主观题答得都不会差太远,毕竟大多数人也只是肖老爷子的搬运工,但在客观题这个真正考验政治知识储备的战场,参差就产生了。

退一步讲,哪怕是在主观题,正式的考卷也不会跟肖八肖四一模一样,笔者当年领到政治考卷后马上就很庆幸自己没有在最后关头才来学政治,而是在平时法基、法综学厌了的时候,翻翻政治教材。笔者当时是购买了徐涛老师的政治讲义,并且把配套精讲课程认认真真看了一遍,然后自己也读了一遍教材(若没有记错的话,笔者在九月份已经完成了该两项任务),确保自己对政治各个板块的框架有着大体性的认知,特别是对于理解性最强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如果对其没有深刻的理解,答题时自然不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至于毛概、近现代史与思修部分,理解起来虽不如马原那么“烧脑”,但理解记忆总胜过死记硬背。

在完成知识点“地毯式轰炸”之后,我们也要学会“适当偷懒”,比如,马原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头,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占比小,基本不可能出大题,毛概中前几任领导人时期的重要思想大多作为客观题考察(因为主观题必须结合当年最热点的缘故),近现代史部分更多考察近代史,现代史占比较小。

十二月拿到肖四后,对于主观题,笔者也没有上来就开始“背诵”,而是上B站找了一位考研UP的讲解视频(此类UP有很多,大家根据自己风格选择即可,不必说谁很好谁不好,能受大家欢迎的都有两把刷子的),理清各个问题的答题思路,画出关键点,至于具体的展开,笔者认为诸君更多是要学习参考答案的“话风”,当然,漂亮的表达能记下来肯定最好,毕竟考试一天不到,重复知识一天不止(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法基与法综的答题)。请诸君谨记,我们要“背”肖四,但又不能只“背”,肖四的作用在于补充当年的时政热点,与传统的知识点结合,作为我们的答题素材,而非直接把考试答案告诉我们(这也不现实)。

请诸君谨记,考研不仅有总分的复试线,也有单科的复试线,每年总分过线、单科不过线的大有人在,笔者不希望诸君因偏科而饮恨。

笔者用到的政治复习资料:(1)徐涛老师的讲义和配套精讲视频课;(2)肖秀荣1000题,只做了客观题,因为此处主观题可参考性不大;(3)肖秀荣的时政归纳和背诵版,有空翻了翻;(4)肖八肖四,客观题自己做,主观题老老实实都抄了一遍;(5)肖四主观题带背参考了一位名曰“苏一说了”的UP主。

当然,笔者有必要提醒诸君,对于考研资料的选择,比如用哪个老师撰写的资料和录制的视频课,并没有一定之规,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老师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对网络上针对考试培训类老师动辄的“吹黑大战”嗤之以鼻的原因。如果不知道喜不喜欢,不妨花一点时间试听一下他的视频课,了解一些过往的课程,相信即可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此观点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几科。

第五部分:专业课变难了?亦或是一件好事?

依稀记得2022年考研初试结束后,整个公屏上都弥漫着忧伤的情绪——“法综法基,你们是想跟司法考试比谁更难吗?”

当笔者做完2012年至2022年的所有法基和法综真题时,笔者体会到了法硕考试的重大转变,曾经那个靠着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必须要对知识点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拿到理想的分数的时代。

是的,法硕联考变难了,但笔者也想谈谈这一趋势的潜在利好:

其一,记忆负担的减轻。在近10年的真题中,偏早期的题给我的感受就是要背,多背则多分,但这体现不了笔者作为法学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在于运用法律,而非形式上的死记硬背,在法硕联考专业课难度提升的同时,笔者的感受是对于记忆负担的减轻,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背诵,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笔者更多的是通过记忆关键点+掌握法律语言的表达逻辑,而非把教材原文背的大差不差,同时关注知识点背后的底层逻辑,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其二,有利于未来实务思维的养成。笔者本科期间曾三次在律所实习,初试后至入学前也曾在律所短暂工作,在实务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死记硬背的脆弱;在经办一些在法律适用上有疑问、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中,对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理解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很多时候,并没有clear-cut answers,而是需要我们的发挥与想象(这里笔者想起了2022年“论述醉驾入刑合理性”的论述题)。

其三,选拔对法律制度有真正的理解的人才。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法律界需要的不是背书机器,而是能够把法律制度运用起来的人。

并且,希望诸君不要把理解与背诵对立起来,它们是互相促进的,甚至说二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当然,可以前期侧重理解、后期侧重背诵。在前期学习时,请诸君把“又长又臭”的教材老老实实地看完,有视频课程的,请不要开过快的倍速,请耐心地理解每个知识点,耐心地去打好思维框架,前期的“慢”是造就后期的“快”的必要前提。

笔者大概是4月份写完毕业论文后开始全力复习的,把五个科目的精讲课程和精粹背诵课程都耐心地看完了一遍,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要不要听两遍三遍的问题?笔者只能说,其一,因人而异,理解才是王道,做对题才是目的,其二,不管听几遍,请不要让它成为你的累赘,比方说到了十月还在慢慢悠悠地听精讲课,其三,或许诸君无需摊大饼,后续可用“查字典”法,“哪里不会点哪里”。

至于说总有一些小点会忘,怎么办?遗忘是人的本能,感到“复习不完”是很正常的,笔者认为,能够做到理解层面对所有知识点的扫盲、对关键点的记忆以及在复习期间能重复多少就重复多少,就不会有太大问题。笔者已经记不清我翻了多少遍教材,没有很细致地去制定每日的任务量,也没有说利用什么遗忘曲线之类的方法,可能简单粗暴才是笔者的风格,但或许“前期靠理解,后期靠重复”是大多数人必须秉持的理念。

笔者使用的法基与法综教材:众合教育的法硕套装,因为司法考试期间用的也是众合教育的资料,所以笔者自然考研也选了他们的资料。

第六部分:简要谈一下英语一

记得当年新考纲发布的时候感到一阵阵后背发冷——作文的题型又增加了,什么会议纪要、议论文,乱七八糟的......结果英语一还是老老实实的考了最传统的图画作文。

笔者在这方面非常认同王江涛老师的解读,英语的考纲在这些年在形式上变动并不少,但是出题人到执行层面却很“reluctant”,几乎没有对题型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历年真题仍然是参考价值最大的资料。

虽然考研英语离笔者有点久远了,但是笔者在2024年1月份考了雅思,取得了总分8分,其中听力8.5、阅读9.0、写作7.0、口语6.5的成绩,所以也可以结合雅思的一些心得与诸君分享一些笔者的拙见。

首先,笔者认为英语是一门很难速成的科目,必须要靠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笔者英语一是78分,高考英语是140分),建议诸君“细水长流”,用每天相对均衡的复习时间坚持到考前。笔者会想起写作时的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很多表达方式似乎并非是语法规则的强制规定,而就是“约定俗成”的,这些只能靠积累,而积累词句的来源诸君大可不必想的那么局限,不管是词汇句式书籍、做过的题,还是看过的范文,不都是很好的来源么?

其次,请诸君谨记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英语相较于其他科目,可能没有什么“新知识”,但也请尽量不要一上来就盲目背词句、背范文、刷题,还是耐心把教材里的长难句解析看一下,把各个题目的方法论看一下。

第七部分:告别“脑中林志玲,落笔罗玉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喜欢看课不喜欢动笔,喜欢客观题不喜欢主观题,是笔者身边很多人的毛病,须知诸君上考场是要自己亲自答题的,而往往参考资料上写的、自己脑子里想的与自己写出来的完全可能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此处可能涉及的题型:法综与法基的主观题,英语的翻译与大小作文。至于政治的主观题,笔者并没有提前去做一些模拟题之类的,因为大部分人也只是肖老爷子的搬运工嘛,而且因为时效性的关系,政治往年大题参考意义确实不是那么大。

正如笔者在第一部分所讲,请诸君务必把执行力记在脑子上,老老实实写主观题,再结合参考答案完善答案,必要时重写,如果确实时间紧张,后面修改的时候至少也应该批注一些关键点。

这里笔者想额外说的一点是英语作文,因为笔者报名过某机构的雅思培训,其中一个很好的服务就是无限次的作文批改,因为通过批改可以纠正自己的语法和惯用表达错误,至于范文,更多是一种积累表达素材的作用。当时我准备考研曾经用有道写作AI批改,但后面考雅思的时候发现AI有时候的批改还是过于机械,缺乏变通。某宝上有很多作文批改的服务,诸君可作为参考。

第八部分:谈谈诸君心心念念的“魔鬼复试”

确实,笔者也曾经被吓到过,但本着不想出省又想上985的执念,还是在报名系统上填写了“中山大学”四个大字。

网上总流传着两派声音,某些落榜的人一个劲地说“中大复试魔鬼,劝退”之类的话,而某些上榜的人也表示“也就那样”吧。

先列举一下笔者认为的复试难点:

其一,复试分数占比高,达到了50%,与初试权重相同,这意味着哪怕在初试中排名靠前,到了复试亦不可松懈,笔者在寒假结束后就投入了复试的准备中,尽管那时还没有发布初试成绩,但做好准备好过赤手空拳,在此建议诸君不要等到初试成绩发布再来准备复试(当然也包括考虑调剂的朋友),是准备了发现自己没过线,还是过了线发现自己没准备从而饮恨,相信诸君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二,复试对于知识储备的广度、深度,以及面试者的应变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是考察综合素质的考试。复试的笔试环节一般没有太多波澜,法本生一般考察法理学,非法本生一般考察法理学、民商法学和刑法学。在复试面试环节中,一般固定的题目是一道法律英语语段的翻译加上两道与专业知识有关的问答,而后,就到了考官们的自由开火环节(尽管我认为我在这个环节表现的比我前面回答固定问题要好)。如果您是过于社恐的人,是对法律制度没有自身的一些理解的人,是知识储备严重匮乏的人,是扛不住压力的人,是只懂得背书的人,那这场复试确实对于您是一场噩梦。

再说一下笔者认为诸君不必过度恐慌的点:

其一,复试占比50%,初始占比50%,都很重要,这就要求大家全过程都不能松懈,毕竟初试擦线进,复试突然翻盘的人寥寥无几,还是要稳扎稳打。

其二,中大历来的复试线都不会特别高,所以进入复试阶段的竞争者也多,而某些复试可能相对轻松的高校,在初始阶段已经刷了很多的人了,所以剩下的人不多,复试竞争自然也就不那么激烈。

诸君切勿把初试与复试对立起来,初试的五门专业课,里面的问题在复试中也极有可能被考察到,这是诸君的基本盘。此外,对于法学本科的同学,千万不要忽视其他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毕竟如果笔者是一个名校的领导,笔者会想要一位不学无术的人吗(若您是现在才大一大二的读者,请务必不要荒废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对将来的复试很有用)?对于非法学本科的同学,请你们想一下本科专业与法学的关联点。此外,诸君可以多了解一些近年的法律热点问题和新颁布修改的法律,准备一本读过的法学著作。

从2021年开始,部分院校的法律硕士新增“涉外律师项目”方向,2023年开始增加了“国际仲裁项目”方向,中山大学也是试点之一,在复试阶段考生才填报自己的志愿,当时笔者按顺序填写了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仅法学本科可填)与普通方向,最终录取的时候会结合考生成绩与志愿顺序确定最终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诸君填报何种方向,在复试时的内容都是大致相同的,不会说因为你选了涉外律师或国际仲裁就提问诸君特别多关于涉外法治的问题。

笔者选择涉外类方向的原因倒也很简单:希望能给自己开一扇“窗口”,了解一下不同的世界。

回忆一下笔者复试大概的感受吧:(1)上来的法律英语翻译环节,抽到一个“又长又臭”的语段(这里笔者提醒诸君注意,读《当代法律英语》更多是作为储备,并不一定直接考原文),翻译的结结巴巴;(2)两道固定的问答题,抽到一个宪法学和中国法律史的,前者答得一般,后者答的相对流畅;(3)自由开火环节,除了一些短平快的问题外,借着一位老师抛出的话茬,笔者顺势谈了谈自己的毕业论文的优势与不足,所以也建议诸位,复试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完全当成接受拷问的一方,把复试当成一种“对话”,有机会的时候也可以展现一下自己的优势。

还有很多朋友问笔者,本科期间如果有比较丰富的活动、科研与实践经历。会为自己的复试加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复试要求交的资料不包括诸君的简历,但是诸君不妨把这些经历当成一种储备,在复试与考官的对话中,很有可能就某个话题就能延伸到自身的经历。

笔者的复试资料:因为不想花太多时间搜集资料,所以报名了一家平台的复试指导班,用的是他们提供的资料,包括了法律英语常见词汇、复试回忆版题目等。此外,除购买了《当代法律英语》外,笔者继续沿用着初试的专业课材料,外加翻阅了一下当年考司法考试用过的资料。

第九部分:谈谈不足

撰写本篇拙作,不只是为了希望能给诸君一些启示,对于笔者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反思改进的过程,并且其中的一些改进已经对我的硕士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部分我列举几点我在备考期间做的不足之处。

其一,没有坚持规律地锻炼。特别是在后期,笔者基本已经是sedentary lifestyle,在硕士开学后也给导师批判过肥胖的问题。并非笔者天生不喜欢锻炼,而是感觉锻炼侵占了学习的时间——这是错误的想法,但想刨除确有难度。我建议各位研友一定要保持每天的锻炼,是的,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会有体力消耗,客观上也减少了你坐在桌边的时间,但改变总是痛苦的,笔者在硕士生涯初期也是如此,顶着诸多任务,还要经常去健身房上健身课,特别是初期时还要忍受全身的酸软,但坚持下来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体态、体能有了不同程度地改善,并且很多时候其实时间是充裕的,只是我们感到一些无谓的焦虑,所以觉得时间不够。

其二,对于时间的安排有些不规律。笔者在备考期间,曾经试过学习4天就休息一天,也曾经试过因为过度焦虑连着二十天学习没有休息,这是过松与过紧的两个极端,希望诸君能够努力做到“细水长流”,笔者现在原则上就是周一至周六学习与处理各种事务(坦率讲,现在比备考期间忙多了),周日娱乐。

其三,有些过于使用“蛮力”。尽管笔者在本文第一部分给诸君强调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但笔者在考研备考中有时确实用了太多“蛮力”,比如在英语一的准备中,一上来就是背单词+积累句式+做题,而没有先花点时间看一下教材中老师讲述的解题技巧,应对长难句的方法,所以效率不够高,希望诸君铭记,磨刀不误砍柴工。

结语

2023年是特别的一年,也是笔者人生的转捩点。这一年,笔者在年初感染了新冠,但旋即全球疫情大流行基本结束,笔者的生活也逐步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状态;笔者考上了中山大学,圆了五年前与笔者擦肩而过的名校梦,也实现了本科毕业典礼上副院长问笔者“毕业后的打算”这一问题的答案;笔者的足球主队曼城拿到了队史上第一个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并且成为了当赛季的“三冠王”。

转眼间,笔者从当年的“取经人”,变成了现在的“被取经人”。

听说现在考研压力很大,复试线水涨船高,甚至报名人数也下降了。

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参加考研的结果无非不就是上岸与饮恨吗?

或许,诸君不要过度纠结诸如报录比、分数线、排名、难度等这些表层的问题,而是去做,对,去做,不要问那么多,不要在意那么多的评论,不要在意身边有多少竞争者,干就完了,均衡输出,直到考试的前一刻。努力了未必一定有好结果,但不努力就真的什么也不会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自身的实力是在内卷的时代冲出重围的最有力武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在此,不祝诸君一帆风顺,但祝诸君乘风破浪。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笑人间举子忙。”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 确幸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