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房地产行业骤然下行,猝不及防的不仅是民营房企,部分央企也不例外。
日前,中交地产披露2023年业绩数据,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24.68亿元,同比下降15.59%;归母净利润为-16.7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达到-5029.65%。
同时,企业截至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5.59%,远未达到“三道红线”标准。
截至发稿,这家总资产超过1200亿元,净资产176.75亿元的央企,市值仅剩66亿元。
要知道,就在两年前,正值规模扩张巅峰的中交地产还在寄希望于凭此冲进“央企前三”,将招商、保利、华润其中之一挤下去。
尤其是2020年,中交地产顶着净负债率超280%的债务压力,依然保持告诉扩张势头,全年新增土地30宗,计容建筑面积635.59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76.90%,土地购置总价款高达535.80亿元,权益价款252.54亿元;持有项目8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376万平方米。
截至到2023年末,中交地产累计持有房地产项目来到117个,土地总面积1071.40万平方米。
然而行业急转直下,中交地产也不得不踩下急刹车,2023年全年新增仅2个地块。
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在今年年初的全年工作会议上直言,2024年,中交房地产要深刻领会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加快新发展模式的建立。
中交地产董事长李永前也为企业下达新的任务方向:维持好现有规模,搭建好管理体系,严谨审慎谋求增量、下大力气去化存量、狠下决心做实资产、做强投资。
随即,中交地产就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核心动作有两个,一是从三级管控调整到两级管控,从过去的“总部-区域-城市”架构调整为“总部-城市”架构;二是业务重组,把过去的16个城市公司重组为9个城市公司。
然而,这种就是一场迟来的变革,压在管理层肩上的担子丝毫不比2023年轻松。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企业待售存量住宅(存货)高达932.5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76.04%,若加上其已售未交付部分住宅产生的215.73亿元合同负债,这一比例将上升至93.63%。
而过去一年,尽管企业勉力加速去化,存货金额也仅仅减少了136.8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下降1.85个百分点,这还是在去年一口气计提了25.8亿元 存货跌价准备的基础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央企的中交地产自有其优势,即背靠大股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始终畅通。
2023年上半年,成功发行公司债、中票、供应链ABS,合计超170亿元。
2023年9月,中交地产披露,将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亿元;10月,又宣告拟将发行不超过43亿元的公司债券。
这些融资,均有赖股东方的背书,甚至得到直接“输血”。
今年1月,中交地产提出,拟向中交房地产集团借款不超过100亿元,借款年利率不超过7.5%。
然而,融资输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几年间企业所面临债务压力与去库存化压力依旧不容小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