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基于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开展跨学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基于课程目标、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或重组,建立了学习内容与学科育人之间的联系,以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原则,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对跨学科和单元整体教学比较迷茫,不知从何入手。针对此情况,经过分析思考及实践,笔者基于课程目标、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组,建立了学习内容与学科育人之间的联系,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01
单元整体教学的逻辑思路和要素阐释
1.单元整体教学的逻辑思路
整体主义教学论源于整体取向的学习理论,它期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整体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学科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各部分内容,还能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不仅要掌握某一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还要了解该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外在联系。
单元整体教学是整体主义教学观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整体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内容之间、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关注学习和教育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突出具体清晰且联系紧密的知识结构。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旨在培养尊重整体的学生,追求课堂的统整,构建整体的教学环境,强调艺术的价值,实践整体的语言,以及形塑整体的教师形象。
2.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和一般步骤
单元整体教学和传统的单元教学相比,不仅有内容规模和编排组元的不同,更有教学功能指向、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价值追求上的不同:第一,其突破了单一学科界限,具有跨学科视角的综合性特征;第二,其中心任务是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第三,其目标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并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法中通常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开展教学,以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为例,教材基本是以相对独立的专题或模块为单元进行的内容编写。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要综合思考历史背景、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四个方面,基本的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3.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要素
结合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探索与实践,笔者梳理了初中信息科技单元整体教学的七个关键要素:单元主题、核心问题、子问题、单元目标、单元评价、任务群与课时设计、分享交流(如图2)。
图2
单元主题:主题是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要强调基于学生立场,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结构性、序列性和跨学科性,起到在单元学习之前“全景”了解单元的作用。
核心问题: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需基于信息科技学科,聚焦单元主题,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学习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跨学科整体思考知识体系,并通过解决核心问题、核心概念,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所以,提炼核心问题就成为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的关键要素。
子问题:核心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多个子问题。
单元目标:在经历了确立单元主题、提炼核心问题、分解子问题后,教师需强化素养立意,充分挖掘单元的育人价值,带领学生一起围绕单元主题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目标,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需解决的问题制订单元学习目标,积极参与、体验,最终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单元评价: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初中信息科技学科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如图3)的指导下,将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与学生素养发展评价融合到一个完整的单元中,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和素养的落地。
图3
同时,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的单元评价设计要与单元目标保持一致,要针对每个单元的核心概念确定评价目标,设计整体的评价框架,设计的具体评价内容包括评价细则、评价观测点、评价主体、评价类型和评价形式等,同时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进而保证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任务群:教师首先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习惯,结合单元需解决的问题、子问题以及核心概念,确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由相互联系的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并以此建立子问题与任务群之间的关联。接着,通过任务群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连接起来。一个任务群可以由一个或几个课时承担,一个课时里面也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任务群。
分享交流:分享交流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分享交流是单元学习中的“教与学的可见性”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梳理、反思,进而输出表达,同时,通过倾听他人的分享得到启发或形成新的思考,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02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下面,笔者以“我的绿植我养护”单元为例,介绍跨学科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七个关键要素及实践过程。
1.确立单元主题
“我的绿植我养护”单元的主题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一家人要到外地旅行一个月,家中的绿植长时间不浇水可能会枯死,怎么办呢?学生把这个问题带到学校,基于问题解决,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我的绿植我养护”单元主题。
2.提炼核心问题
在“我的绿植我养护”单元主题下,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是给栀子、蝴蝶兰、君子兰、绿萝浇水的问题,而这些植物对水的需求量并不相同,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时,教师带领学生透过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同植物浇水的间隔时间不一样,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制作智能浇水系统?
3.分解子问题
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如何设计制作智能浇水系统”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进一步分解(如表1)。
4.设计单元目标及单元评价指标(如表2)
5.任务群与课时设计(如表3)
6.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整个单元学习之后的最终成果,也可以是某一个或几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课时中的分享交流主要是学生分享自己或团队的创意、构思、作品立意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其他学生也可以及时提出对作品的疑惑或者建议;单元结束后的分享交流主要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分享最终成果。分享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在组内或班级内交流,也可以是在校内、家庭或校外举行成果发布交流分享会等。
03
结语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教师能够对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为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逐渐清晰,进而能够在教学中更加注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连接,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力。
本文作者:
刘贯南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6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刘贯南.基于整体教学论的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06):49-52.
欢迎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