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电再上车!北京类私桩、超充站加速建设中

时事新闻2024-03-24 21:56:17无忧百科

充满电再上车!北京类私桩、超充站加速建设中

买了新能源汽车,却没有固定车位、没有私人充电桩,针对部分居民面临的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记者在北京进行了采访。

部分新能源汽车用户存在“充电焦虑”

记者:您觉得在您小区充电方便吗?

北京市民 石桂云:充电不太方便,我觉得应该多安装一些充电桩,因为太远了,得充好几个小时。平时就在外边充电,因为充电桩还没装呢,家里这边装着不太方便,没有地儿。

截至去年年底,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多万辆。去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优化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居住区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鼓励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并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


记者了解到,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家充电仍然是大多数车主的首选,而北京城区土地利用率高、结构复杂,住房大多为商品房,尽管私人充电桩需求很大,但是因为存在停车位紧缺,物业管理、消防安全、电容不足等方面的困难。所以,新能源汽车用户有车无停车位、无私人充电桩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缺口将近一半。

摸清需求 寻找新能源汽车充电难解决方案

有新能源汽车但是没有私人充电桩,去公共充电桩充电距离又远、排队时间又长、充电服务费用还很高,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加快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充电服务水平,保障新能源汽车基本充电需求,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一环。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车用能源站管理处处长 徐芳:我们前期也是经过了大量的民意调查,对市民的充电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摸底,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不同场景下的一些示范站点的方案。这是我们城管委去年印发的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的一个试点的工作方案。


记者在北京市城管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青塔蔚园小区,这个建于1992年的小区,住宅楼多而且密集,小区内的道路排列也比较复杂。类似这样的小区附近就有8个,430多辆无私人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难。而这些小区内一直存在着停车难的问题,无法建设公共充电桩。

那么,像这样的小区怎样完成充电设施的安装,北京市城管委正在试点推进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工作。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车用能源站管理处处长 徐芳:打造一批统一选址原则、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的“统建统服”的示范站点。我们给新能源车主解决一个在小区周边,叫类私桩的一种充电服务体验。

解决方案解决小区充电难题

小区周边这样的“类私桩”该如何建设和运营呢?记者探访了青塔蔚园小区“统建统服”充电站。

所谓“统建统服”模式,就是引入充电运营商,按照统一选址原则、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的要求,建设居住区公共充电设施,为居住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找桩距离不大于500米、服务费不高于0.5元、排队时间不长于5分钟的充电服务。

青塔蔚园小区是北京“统建统服”充电服务的第一批试点,既要有建设的场地,又不能距离小区太远,在选址上,北京市城管委工作人员充分挖掘了公共停车场、底商、街道边角空地等潜力空间。最终,充电站地址选在了离这8个老旧小区都不到500米距离的一家公共停车场内,12个停车位上建设了120千瓦和100千瓦的充电桩各6个。


当前,北京市正在各个地区试点,已建成19个“统建统服”示范站,覆盖了周边近500个小区,第二批“统建统服”充电站建设的计划也正在实施当中。

加快公共充电桩优化升级 提高充电效率

除了在小区周边建设充电桩,北京这些年在一些商圈、写字楼等地,陆续建设了超快速充电站,在这些超充站充电速度能有多快呢?

在北京丰台区马家堡商圈的一个超快速充电站,记者体验了超快速充电的过程。


总台记者 魏雨彤:您看这把枪在给这辆车充电的时候,最高可以达到240千瓦的功率,也就是10分钟能充300公里的里程。在这个超充站,每把枪都能达到这个速度,而我们很多国产品牌的汽车也都已经达到了超级快速充电的标准。

这种超快速充电桩依托于大功率技术,单枪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可以减少新能源汽车充电占位的时长,提高人群密集地区停车位资源的利用率。


总台记者 魏雨彤:超级充电站不仅体现在超级速度。同时,车辆充电过程中对电压、温度、电流进行实时调整,保证电池充电安全。

目前,北京建成超快速充电桩充电场站超过70座。同时,正在同步推动快速充电桩向超快速充电桩的优化升级,在消费商圈、商务办公、交通枢纽等6类人流量大的场景,优先推动超快速充电桩的建设。

确保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 有人管 能持续”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充电难也是普遍问题,这既是民生问题,也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地需坚持问题导向,摸清百姓需求,因地制宜找对策,确保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让充电服务更具便捷性和经济性,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交通出行需要,也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福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