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TikTok,改变立场是因为他?特朗普:no!no!no!

时事新闻2024-03-19 00:58:27无忧百科

再谈TikTok,改变立场是因为他?特朗普:no!no!no!

(观察者网讯)继指责TikTok禁令只会让“人民公敌”脸书(Facebook)捡漏后,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又一次公开反对拜登政府试图禁止TikTok的做法,并再次否认自己被TikTok投资者、共和党主要捐赠者杰夫·亚斯(Jeff Yass)“收买”的猜测。

当地时间3月17日,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播出的专访中,特朗普警告美国国会议员不应禁用TikTok,此举有危险,“涉及言论自由,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你禁用TikTok……那些用户就会转向脸书。在我看来,脸书比TikTok差远了。”

同一天(17日),白宫呼吁美国参议院尽快推进所谓的TikTok封禁法案,但参议院本周忙着政府预算谈判,参议院民主党(多数党)领袖舒默已表态称不急于通过TikTok法案。


图源:视频截图

目前,面临4起刑事诉讼的特朗普已经锁定了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将全部注意力放到了与老对手拜登的较量上。

在当地时间17日播出的专访中,被福克斯新闻《Media Buzz》节目主持人霍华德·库尔茨(Howard Kurtz)问到为什么改变总统任期内试图禁用TikTok的态度,特朗普称自己之前“给了美国政府禁止它的选项”,但他称自己“没有做任何游说,什么也没做”。

特朗普称自己当年只是说“如果你们想禁用的话(可以禁用)”,随即称美国国会那时候可能不希望禁用,“这不是我要求的措施,如果我要求了,我认为我会达成。”

特朗普在总统任期内曾签署与所谓TikTok封禁法案手段一致的行政令,以阻止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上架TikTok,但联邦法院做出裁决,阻止特朗普的TikTok禁令生效。

如今,特朗普立场转变,他告诉库尔茨:“禁用它(TikTok)是有危险的,涉及言论自由,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

“而且我发现脸书非常不诚实,如果你禁用TikTok……那些用户就会转向脸书。在我看来,脸书比TikTok差远了。”

库尔茨接着问特朗普,他的新立场是否受到最近与TikTok投资者、亿万富翁杰夫·亚斯会晤的影响,特朗普对此予以否认。

“不,不,不。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那些情况。”特朗普称,他从未与亚斯讨论过TikTok。

特朗普仍然声称TikTok受到“中国控制”,但他不支持拜登政府试图禁用TikTok的做法,“如果你要对TikTok这么做,那就对脸书这么做吧。”

本月11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电话访问时也表达了类似态度,被问是否因为被亚斯“收买”才改变对TikTok的立场,他予以否认,称对方没有提到TikTok,“我和他见了非常简短的一面。”

特朗普还称,TikTok有很多忠实用户,“有一大堆小孩,如果没有它,他们会发疯。”他表示自己“不想让脸书的规模扩大一倍”,如果禁用TikTok,脸书和其他公司将从中获益,“我认为脸书一直也都忙于此事。”

3月8日,特朗普还曾在自己创办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TruthSocial)上发文称,如果禁用了TikTok,那脸书和扎克伯格的业务将翻倍,“我不希望在上次选举中‘舞弊’的脸书做得更好。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公敌!”

在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暴乱发生后,特朗普脸书和Instagram账号被禁用,直到2023年1月才解禁。

据CNBC报道,今年3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表示,美国参议院应迅速推进所谓的TikTok封禁法案,迫使字节跳动剥离这家子公司。

此前,美国会众议院以352票支持、65票反对,通过要求字节跳动剥离旗下TikTok的所谓“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的立法提案,接下来该法案需要美国参议院和美国总统通过后才能生效。拜登已表示,如果国会两院通过该法案,他会签署。

然而,CNBC指出,参议院在接下来的一周分身乏术,要对6项政府支出法案进行谈判,如果不顺利,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将在3月22日面临停摆。

参议院民主党(多数党)领袖舒默已明确指出,他不急于通过TikTok法案,称会继续审查文本,但不设定投票时间表。

此外,一些参议员没有全盘接受该法案,而是放慢节奏来审议。比如,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籍参议员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和马里兰州民主党籍参议员本·卡丁(Ben Cardin)已经对该法案表示了初步的支持,但对投出赞成票犹豫不决。

3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表示,TikTok完全按美国的法律注册,经营合法合规,接受美方监管,美方却千方百计动用国家力量对其打压,不仅要实施禁令,甚至还要强制剥离。一个标榜言论自由、自诩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却不惜动用国家力量打压特定企业,真正具有讽刺意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