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文化应对指南

时事新闻2024-03-16 08:02:59无忧百科

加班文化应对指南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本指南纯属雷同,如有虚构纯属巧合。

在本指南正式开始前,首先要区分一对概念:加班加班文化

俗话说得好,加班我不怕,就怕加班成文化。在漫长的打工生涯中,偶尔碰上几次急难险重任务,加点班,很正常,真有完不成的工作,也只能加班完成,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打工人都能理解。

但加班文化不一样。所谓加班文化,是指经常加班、天天加班、一加班就加到后半夜,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加半天班,也没干什么具体工作,就是翻来覆去捣鼓那点事、甚至纯粹靠时间,可是不加又不行,因为领导看重加班,谁加班多提拔谁,还美其名曰“注重实干实绩导向”。

换句话说,当加班升级为加班文化,加班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上班,成了正常工作的一部分。

这时你怎么办呢?你通常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我就彻底躺平,完全不追求进步,反正人生的价值有很多,不是非要你提拔我才能证明我的价值。所以,你忙你的,我潇洒我的。

可是大多数打工人其实做不到第一种状态。大家更多地是第二种:我不太想加班,又有点想进步。

这时候,你可能就需要这份加班文化应对指南了。

但你先别急着找对策,咱得先分析一下你们单位为什么会出现加班文化。为啥要做这种原因分析呢?因为从本质上讲,加班文化是一种下级对上级的表演,作为演员,你当然需要考虑观众——也就是你的领导——的偏好。

那你的领导通常会有哪些偏好呢?

1.你的领导可能家庭负担比较轻,不用洗衣做饭带孩子,或者他的家压根不在当地,又或者他跟老婆孩子关系不太好,这就导致了他有事没事都喜欢泡在单位。特别是那些家离单位近的领导,更是喜欢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去单位转转,看看谁在“敬业奉献”。

2.你的领导积极追求进步,而他的领导是那种习惯通过加班时长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敬业奉献”的人。那他没办法,只能拼命加班、揽活,表演给他的领导看,你当然也就只好跟着当个群演,或者当个背景。

3.你的领导和你们单位所从事的工作都比较务虚,没有那种类似计件工资的硬性判断标准,遇到提拔晋升的时候,你们领导也不知道该提拔谁,毕竟大家都拿不出什么实打实的功绩。那怎么办呢,领导也没办法,只能通过谁加班多来判断谁更“敬业奉献”。

这样一看,似乎第2种领导更迫于无奈一些,但他其实比第1、3种领导更难伺候。因为他除了表演,多少也要做出一些成绩,而他要出成绩你就必须真干活,这样一来,摸鱼的时间就少了。

好,分析完原因,咱们来看对策。简单点说,对策无非以下5类。

1.让领导看见你在加班。

在这里,你首先要搞清一个基本理念:只要你选择融入加班文化,你就一定是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单位里的。这没办法。

但有办法的地方是,你可以尽可能少地投入精力。比方说,只要领导不走,你就不走,但你不走不代表你一定要努力干活。你可以刷刷手机,打打游戏,跟朋友聊聊天,反正只要让领导看到你在单位,又不让他看到你在摸鱼,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果你的领导不是一直泡在单位,而是晚饭散步后再回去,那恭喜你,你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你摸清他的作息规律,能保证比他早10分钟出现在单位,剩下的时间你就可以自由支配。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我的办公室离领导比较远,他看不见我在,怎么办?

这确实有点难办,但你也只能尽量争取让他看见,比如在晚间故意路过领导办公室,或者故意路过领导散步、下班的必经之地,让他想装看不见你都难——就算他看不见,其他领导看见也行,这种事总有传到你领导那里的那天。当然,你其实不需要每天都这样做,只要隔三差五碰上领导一次,他就会形成你经常加班的印象。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经常加班,习惯半夜发朋友圈,这种方式其实不可取。这是因为,你领导可能会觉得你很装,甚至他可能干脆不屑于看你的朋友圈,于是你的朋友圈反而只会让你的同事们觉得你很装。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些打工人的工作量确实大,有时候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做,这种方式更不可取。还是那句话,加班文化本身是一种表演,你就算在家里演到爆肝,观众看不到,受到的冲击仍然会少很多,不容易形成你经常加班的直观印象。可是你并没少干活啊,你明明出了力,却不讨好,这是何苦呢。

所以,能在单位加班的,一定不要回家加班。如果确实因为照顾家的原因,不得不回家加班,那就一定要在很晚的时候把你的工作成果发给领导审阅,能11点发的绝不9点发,这样才能让领导觉得你确实在加班。

2.尽量延长每一项工作时间。

有些打工人明明能力不弱,加班也多,但好像总也完不成手里的工作,有时候拼死拼活干完了,领导也不领情,这是为什么呢?大概率是因为他们有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忙完这阵子,下阵子就轻松了”“现在把工作往前赶一赶,后面就不用这么忙活”。

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往往忙于实干,却忽略了表演。

其实工作是永远干不完的。想想看,既然你都需要用加班来证明自己能干了,那已经说明你的工作内容本身没什么实事——说白了,你做到一切,无非是陪领导玩罢了。那么,领导一定能想得出无穷无尽的玩你的方式。

所以,只要你写完一个材料,就会有下一个材料,这次会办得很好,接着办下一次吧。

而且,在这种陪领导玩的工作中,你的效率越高,领导越探不到你的底线,就越感觉你工作不饱和。接下来等着你的,只能是更多的会议、培训、材料、表格、台账。

那你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每项工作的时长中注入25%—30%的水分,只要领导看不见,能摸鱼就摸鱼,即使有时候干完了,也等一会再去交差。

当然,在领导能看见的时候,你还是要做出一副忙得晕头转向的样子,这样一来,领导看到你手头一堆工作完不成,说不定能少给你安排一点别的事。

你的加班时长并不会因此减少,但你的工作强度却会降低。这也算是苦中作乐了。

3.经常给你的领导汇报工作。

网上经常有人说,现在的领导有好多“资本家”,只知道压榨员工,但事实上,如果你碰上资本家型领导,你就偷着乐吧,因为资本家只榨取你的剩余价值,并不关心你的剩余时间。

真正关心你剩余时间的,是奴隶主型领导:只要他一刻不见他的奴隶(也就是你),就感觉奴隶在偷懒。所以对他来说,不加班的奴隶肯定不是好奴隶。

对这样的领导,你必须经常找他汇报工作——等他找你安排工作的时候,其实他心里已经隐隐感觉你工作不积极了,所以与其等他找你,不如反客为主去找他。

你找他,一方面可以拉近你跟领导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你是一个既尊重领导又踏实肯干的员工。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你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时刻都在努力干活。

另外,在这种时候,如果你能很自然地打几个哈欠,或者“不经意”地谈起凌晨两点回家路上的见闻,就更好了。你能把气氛烘托得很真实、很到位。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不经意”需要比较高的演技,新手不建议贸然尝试。

4.与其他加班演员互相成就。

在一个加班文化盛行的单位里,绝不会只有你一个演员。那么,对那些跟你混得差不多、或者混得比你好一点的演员,你心里多半是一万个瞧不起,胸中的羊驼时不时的就想喷薄而出。

但你不要忘了,既然大家都是演员,如果能相互配合,这台戏就能演得更到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头天晚上,你在工位上刷了4小时抖音,你邻桌的×××打了5小时王者,你俩肯定都在心里骂对方SB,可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思考,会发现其实你们是非常好的拍档。

等到第二天,你就可以跟别人这样夸奖×××:“×××真是太能干了,我昨晚走的时候都快11点了,他还没忙完呢。”

这话看上去是在表扬别人,但暗含的意思却是,你们看,我昨晚11点才下班,我也很敬业。

当然,很多人其实能听出你的意思,也会在心里用羊驼问候你,但由于你表面上是在表扬别人,所以没人能挑出你的毛病,只能夸你同样敬业。

而被你夸的×××呢?他大概也知道你的意思,但他没办法戳穿你,因为戳穿你就等于戳穿了自己。所以他只能回报以同样的夸奖——这不就是互相成就吗?

如果你对自己的演技足够自信,这招甚至能直接用在领导身上:“唉,咱领导真是太敬业了,我凌晨2点才走,那时领导还在看材料呢。”

只要这种话传到领导耳朵里,你爱岗敬业的形象,就算稳了。

5.寻求加班的技术佐证。

很多单位为了方便考核员工的加班时长,都设置了电子打卡制度,这看上去很没人性,但非常方便加班文化中的表演者。

反正谁打卡下班晚,谁就更敬业呗?那太好了,我可以省下绞尽脑汁地去领导面前表演了,只要我能挨到半夜打卡,不就行了?太简单了。

你得感谢电子打卡记录,它简直就是你的功勋墙啊。

但如果很不幸的,你们单位不实行打卡制度,你就只能去寻求一些相对间接的技术作证。

比如,你们吃加班餐,要不要填表?如果要填,那你就经常吃,天天吃,不光表演效果好,还省钱。等月底一统计,领导看你成天吃加班餐,肯定会不由得感慨,你真是太辛苦了。

当然,用这招的前提是你真得干点活。啥都不干光吃,领导就该嫌你浪费钱了。

如果你们单位连加班餐都没有,那也别灰心,还有更间接一些的技术佐证——比如,你可以在晚上8点做好PPT,但等到11点再敲下最后一个字,点保存,这样,这份PPT就是你晚上11点做好的。

一般领导不会太注意电子文件的修改时间。但你可以找个时机跟他强调啊:“领导,昨晚我一直弄到11点多”。

如果领导半信半疑,他就有可能去求证。这种事不用他求证太多次,只要有一次,以后他多半就会相信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佐证,比如你可以在晚上10点以后联系同事,咨询工作上的事,这样你的通话记录、聊天记录,都是你加班的佐证。这种东西关键看你是不是善于发现和利用。

上面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到屏幕前的你。总而言之,加班这种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得根据自己的特点、领导的特点,善于总结提炼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演技。

你可以说,这些不都是形式主义吗?对没错,这都是形式主义。但加班文化本身就是形式主义。

你还可以说,这样做难道不累吗?当然累,毕竟在单位再怎么摸鱼也不如在家自在舒服。

而且,一切的表演归根结底都只是表演,它们最终都要消耗你的能量,而不是让你从幸福和愉悦中获得能量。这样久了,你就会变成一台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机器。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你本来就是一台机器。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fanww@ishiju.com或后台留言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hem@ishiju.com

(021) 5036 2007 /17717256956(武主任 )

本文标签: 打卡  加班餐  工作量  加班文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