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机制下,即便核电能够纳入绿电、绿证体系,但其在应对出口绿色贸易规则方面同样难以发挥作用
文|韩舒淋
编辑|马克
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中核、中广核两大核电公司的政协委员都提出了将核电纳入绿电、绿证政策体系的相关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联合其他13位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提交了《关于推进核能全面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这些提案的背景是当前中国绿色政策尚未覆盖核电。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绿色市场机制。2021年9月在国网、南网范围内启动了绿电交易试点,2022年9月又启动了绿证交易,2024年2月蒙西绿电交易试点获批。至此,绿电交易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绿电、绿证交易,对于有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的企业而言,可以提供可追溯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凭证,满足其自身绿色转型的目标。对于开发新能源的投资方而言,可以通过绿电、绿证交易获得“绿色溢价”,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的收益。有两种交易模式:绿证随绿电交易划转的“证电合一”交易和单独交易绿证的“证电分离”交易,主要由北京、广州两大电力交易中心组织。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核发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但绿证核发范围扩大之后仍不包括核电。国家能源局曾在2023年8月发布的《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024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考虑到国内外对核电、天然气发电核发绿证还有不同认识,暂不核发绿证。
不过和天然气是燃烧甲烷发电、仍有煤电约一半的碳排放不同,核电使用核燃料裂变反应发电,发电过程中不产生碳排放,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在主流发电技术中处于最低水平。中广核董事长杨长利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数据表示,核电全生命周期内每生产1度电的碳排放量为5.7克,同口径下,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内每生产1度电的碳排放量为74.6克,水电为64.4克,风电为13.3克。
事实上,政策已对核电的低碳电源属性有所认可。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减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其中虽未进一步将绿证核发范围扩大到核电,但在“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衔接”章节下提出,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核算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指标。这意味着核电虽然无法拿到绿证,但能与可再生能源一起,在地方能耗双控考核中从能源消费总量中剔除。
核电如果能进一步纳入绿电、绿证交易,将为核电在销售电价之外带来绿色溢价,给投资方带来更好回报。明确核电的绿色能源属性和减排贡献,也可促进核电发展,扩充绿电的供应来源。
中广核介绍说,欧美部分国家在政策或实施层面已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范畴,对核电在碳减排中的突出作用愈发重视。比利时、荷兰、芬兰等11国向核电发放了欧盟来源担保证书,用于向终端消费者证明所用电力的绿色属性。美国伊利诺伊州、纽约州等在清洁能源配额中细分设置了零排放信用,专门适用于核电,以支撑实现各州减排目标。
欧洲的来源担保证书 (GO证书,Guarantees of Origin) 机制,也常被简称作欧洲绿证,其机制也为中国的政策设计所借鉴。欧洲的GO证书如同其名称,是不同电力来源的核算工具。
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 (LSEG) 首席碳分析师秦炎介绍,每张GO证书都包含电力来源,生产日期,生产设施的识别、位置、类型和容量,是否涉及电力、供热或供冷,是否及多大程度上受益于外部支持,装置开始运营的日期,发证日期和国家以及唯一的识别号等信息。而根据各国法规和消费偏好不同,GO进入市场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它主要通过国家拍卖、场外交易 (OTC) 、交易所交易和购电协议 (PPA) 等形式流通。换言之,是否对核电签发GO证书,以及是否愿意购买核电GO证书,不同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
欧洲的GO证书由签发机构协会 (AIB) 负责签发,根据AIB在2024年2月发布的数据,其2023年共签发了853.4TWh电量的GO证书,其中核电GO证书为77.6TWh,较2019年的39.4TWh增长将近一倍,占比约为9%,核发核电GO证书的电量也逐年增加。
欧洲核电GO证书签发提高,和市场变化情况有关,据欧洲长期跟踪新能源市场的研究机构Becour在2024年1月发布的文章,2022年底到2023年初,由于电价和可再生能源GO证书价格都大幅上涨,2023年初,法国电力公司计划销售大量核电GO证书,到2023年底,部分市场主体转向购买价格更低的核电GO证书,拉低了整体GO证书的价格。据欧洲能源专业媒体Motel3月报道,2022年底GO证书价格一度达到创纪录的10欧元/兆瓦时,此后一路下跌,至2024年初挪威水电的GO证书价格约为1.75欧元/兆瓦时。
由此可见,以GO证书为代表的欧洲绿证已经高度市场化。
当前国内绿证、绿电交易,主要满足企业自身减碳目标,但在涉及与产品出口相关的“法规级”要求时几无帮助,如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 、电池法案、部分国家对光伏、电池等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要求等。在“法规级”的减排要求方面,国内的绿电、绿证交易都起步不久,未与欧盟形成互认。其中既有复杂的互认工作需要推进,也有内部机制的完善问题,如国内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尚不精确,也没有考虑剔除绿电、绿证交易的重复计算等,这都制约了国内绿电、绿证交易在应对涉及出口的“法规级”减排约束时的作用。
因此,在现行机制下,即便核电能够纳入绿电、绿证,但其在应对出口绿色贸易规则方面同样难以发挥作用。
目前,中国的绿电、绿证交易电量在市场化电量中占比仍然很小。据北京电力电力交易中心披露,2023年国网范围内总交易电量6.23万亿度,其中市场化交易电量4.66万亿度,而绿电结算电量576亿千瓦时、绿证2364万张 (对应236.4亿度绿电) ,绿电、绿证总的交易电量约为812.4亿度,只占总市场化电量的1.7%。广州交易中心未对外披露2023年其市场化交易和绿电、绿证交易的数据。
另据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核电装机达到5703万千瓦,发电量4333.71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4.86%。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