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力 编辑/徐喆
2月23日晚间,君实生物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亏损状况持续。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5.96%,但净亏损达到22.4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3.88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作为创新药企的代表,君实生物的商业化道路仍面临严峻挑战。截至报告期末,君实生物已有三款商业化药品:PD-1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君迈康)和新冠小分子药物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民得维)。尽管这三款药品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君实生物仍未能实现盈利。
自2018年港股上市以来,君实生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高涨。作为行业中的第一梯队企业,君实生物已在多个疾病领域展开研发。然而尽管投入巨大,近五年内研发已投入近百亿的君实生物仍未能实现自负盈亏。
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41.69亿元,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金额分别为3.4亿元和10.44亿元。这显示出公司的资金链压力。此外,君实生物在报告期末的货币资金相比2022年末减少了超过18亿元,这无疑对其持续的研发和商业化活动造成压力。
尽管君实生物在创新药的研发上保持领先地位,但其商业化道路上的挑战仍然显著。在激烈的药品市场竞争中,如何将研发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是君实生物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23年净利预亏22.5亿元,2月股价创新低
根据君实生物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5.96%,净亏损达到22.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净亏损23.9亿元有所收窄。
公司表示,上年度君实生物的主要收入增长来源于商业化药品的销售。特别是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君邁康®)和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民得維®)这三款商业化药品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
此外,上年度君实生物亦持续拓展全球商业化网络,报告期内,公司与Dr.Reddy’s Laboratories Limited、Rxilient Biotech Pte.Ltd.就特瑞普利单抗在拉丁美洲、印度、南非、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商业化合作;特别是,特瑞普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首款成功闯关美国FDA的国产PD-1。
然而,尽管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公司在报告期内仍面临营业亏损。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加强各项费用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聚焦更有潜力的研发管线的同时,累计亏损仍在增加。
报告期末,公司的总资产、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以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9.74%、24.22%、24.46%。
君实生物在业绩快报中表示,公司将继续聚焦更有潜力的研发管线,加强各项费用管控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更稳健的财务表现。同时,公司也将继续推进全球商业化网络拓展,以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尽管未能实现盈利,但君实生物持续推出回购计划重振二级市场信心。根据君实生物2024年2月2日披露的公告,截至2024年1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679,02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89%,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人民币41.69元/股,最低价为人民币37.91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688.32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然而二级市场上,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呈下滑趋势。公告后首个交易日,君实生物港股股价再度创下新低至10.88港元,同日科创板创下24元/股的新低。A股市场上,在2020年7月15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后,君实生物股价最高报220.40元,此后该股一路震荡下滑,截至目前君实生物股价较高点已跌超八成。
而从近年来君实生物的业绩来看,2019年-2023年,君实生物分别亏损7.44亿元、16.72亿元、7.21、亿元、23.98亿元,而若加上2023年的预亏22.47亿元,这也意味着君实生物近五年内亏损已高达近78亿元。
(数据来自君实生物财报)
五年研发费用达91.61亿,融资成主要“输血”途径
作为创新药头部企业,君实生物注重“创新驱动”与“患者可及”,构建了多元化、协同互补的产品组合。
当前,君实生物通过自有平台自主开发,涵盖五大治疗领域,且已有四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JS113是第四代EGFR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通过抑制EGFR突变阻止肿瘤生长和扩散;JS007是CTLA-4抗体,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治疗;JS006是抗TIGIT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晚期肿瘤治疗,而JS116则是KRAS G12C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带有该突变的晚期实体瘤。这些药物结合了君实生物的创新技术和合作伙伴的支持,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此外,位于临床三期管线产品共四款,其中PARP抑制剂、昂戈瑞西单抗以及贝伐珠单抗均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临床一期、二期产品26款,此外还有多款临床前产品。一直以来,创新药行业都有“双十定律”的说法,即需要超过10年时间、10亿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成功研发出一款新药。 即使如此,大约只有10%新药能被批准进入临床期。而一直以来,君实生物的研发投入也非常高。
(截图来自君实生物官网)
从近年来君实生物的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2023年,君实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高达9.46亿元、17.98亿元、20.69亿元、23.84亿元及19.64亿(预计),以此计算五年内君实生物研发投入合计高达91.61亿元。
(君实生物2019年-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截图来自Choice金融)
对于尚未实现自负盈亏的君实生物来说,其研发资金大多依赖于融资。为了支撑公司的研发活动,君实生物积极开展融资活动。
自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君实生物通过股票发行募集了大量资金。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仍有首发募集资金余额5.56亿元。此外,公司在2022年11月成功再融资37.77亿元,其中11.88亿元已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募投项目。
尽管资金相对充足,但君实生物仍决定赴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计划发行不超过0.68亿股,募资34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上海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然而,从财务状况来看,君实生物的资金链压力不容忽视。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41.69亿元,但短期和长期借款分别为3.4亿元和10.44亿元。同时,与2022年末相比,货币资金减少了超过18亿元,对公司的研发和商业化活动造成一定压力。
君实生物认为,发行GDR可以加快临床研究、推动产品上市进程并提升生产能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司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现金流、优化产品管线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前任CEO李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尽管公司现金流健康,但仍需保持警惕,精心规划资金使用。他还透露,公司将根据产品管线的特点进行优化,挑选出最佳的产品并快速推进至临床和商业化阶段。
此外,李宁强调,君实生物在过去五六年中迅速发展,现在需要沉淀和思考,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这样的反思和规划都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年初之际,君实生物迎来重大人事变动,李宁结束六年任职,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兼CEO,将聘任李宁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拓普艾莱董事长,负责公司海外业务。同时,董事会同意聘任邹建军为公司总经理兼CEO,负责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接任者邹建军加入君实生物的时间并不长,其曾在德国拜耳医药和恒瑞医药任职。本次邹建军接替李宁担任君实生物总经理兼CEO,也成了业内热议的话题。
交接后,李宁的重点工作将聚焦海外业务,能否帮助君实生物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实现新的突破将成为邹建军面临的最大考验。成立至今仍亏损的君实生物在人事变动后,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新任领导层的战略和执行力将成为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