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冯赛琪
近日,证监会披露了6条对2023年两会代表提案、议案的答复函,其中两份函件提到了促进期货市场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份是《关于设立统一仓储管理平台,促进期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的提案》,提案指出,要加强仓储管理平台与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对接,便利实体企业通过仓单进行融资。
经证监会认真研究并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国发〔2020〕18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公示系统)承接全国范围内包括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押在内的七大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统一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可以通过登记公示系统查询仓单质押相关信息。
后续若仓储管理平台建成上线,登记公示系统可提供接口服务支持与仓储管理平台连通,商业银行可通过仓储管理平台查看登记公示系统中相应仓单质押信息。中国证监会也将支持期货交易所加强与仓储管理平台的对接,助力企业更好利用仓单实现融资发展。
另外,加强期货市场对仓储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证监会支持期货交易所持续加大品种供给力度,不断健全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深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指导期货交易所不断优化交割机制,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期货仓储费,通过减免交割手续费、增设期货免检交割品牌等方式降低企业交割成本,助力实体企业风险管理。
下一步,证监会将与有关部委一道,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建设高标准大宗商品市场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包括大宗商品、碳排放权等多个品种在内的地方交易所数量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针对《关于分类统一制定地方交易场所监管规则的提案》。
对此,证监会答复称,只有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统筹规划各类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布局,建立健全交易场所管理规则体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才能巩固清理整顿工作成果,有效防范交易场所违规活动回潮反弹。
我国地方交易场所总体数量较大,涉及大宗商品、文化产权及艺术品、国有产权、农村产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多个类别,交易品种多样,具体情况复杂。因此,建立完善的地方交易场所管理制度,需要充分考虑相关交易场所的类别特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规范指导作用。总的来看,在国家层面,由相关行业部门分类制定统一的交易场所规则,符合目前我国地方交易场所的发展实际。
下一步,中国证监会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总结清理整顿工作实践经验,实现央地协同、部际联动,健全完善交易场所监管规则和指导意见,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构建完整、协调、统一的交易场所规则体系,推动地方各类交易场所逐步走上规范发展道路,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