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日讯(记者 周晓雅)市场大跌的氛围下,多则有关基金公司将持股转融通出借,做空市场,并为自身谋利传言的迅速发酵。
先是有大V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晚上看了很多基金的年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至少80%的基金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做空”,并由此指出转融通出借业务不归为基金持有人收益、空头仓位超十万亿等多个结论。
“华宝中证医疗ETF致使药明康德下跌”也是传闻之一,传闻同时点名该ETF无视基金持有人利益。另一则传闻则指向全部ETF,称1月股票ETF净流入逾1600亿元,资金流入的目的是将ETF当成做空工具。
随着上述传言的持续传播,一些理性的大V坐不住了,“不要再造谣了!ETF出借个股转融通,利息收入归基民所有”;也有网友感慨,“多看数据少臆想,不要为空而空”。
多方声音交杂之下,实情究竟如何?财联社记者通过向多方业内人士核实,梳理公开资料,以求还原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出借业务的实况。
求证一:至少80%的基金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做空?不实
所谓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费率通过证券交易所综合业务平台向中证金融公司出借证券,中证金融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费用的业务。
从多方传言来看,基金参与转融通出借业务规模占比是市场首要关注的。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试行)》,三大类基金可以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一是处于封闭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二是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三是战略配售基金。
上述各类基金对应不同的出借限额。
封闭期的基金:出借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规模的50%。
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出借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资产规模的30%。
根据上述监管规则,传闻提及的“80%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显然不实。实际来看,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信息会在季报、中报、年报等定期报告等文件中披露,因此,可以凭借最近披露的2023年四季报数据作为参考,实际数据显然远远未达到《指引》中提到的出借限额。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募基金市场有335只基金披露了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数据,合计出借业务市值达到798.12亿元,截至去年底,对应这335只基金规模合计为1.5万亿元,即粗略计算,整体出借证券资产占基金规模的比值为5.33%。
具体到每个产品的出借股票市值比值,上述335只产品的中位数为6.07%,加权平均数为10.66%。
求证二:净流入逾1600亿元ETF成做空工具?不实
具体到ETF市场,截至去年底,有264只非货ETF披露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数据,合计出借业务市值为730.22亿元,占产品去年底上述264只产品合计总规模(1.32万亿元)的5.51%。
具体来看,这264只ETF转融通出借业务市值占基金规模比值的中位数为6.07%,也远未达到《指引》中提到的出借限额,单一产品也并未出现超过30%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信息披露(仅在定期报告披露)要求,目前无法通过公开数据实时看到实际ETF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最新数据。
对此,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基金公司在开展ETF转融通出借业务时,首要考虑ETF本身的流动性。实际上,具体的出借业务市值占比往往较低,不存在传闻提到的“大规模出借并做空市场”。
求证三:华宝中证医疗ETF致使药明康德下跌?不实
对于这一传闻,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药明康德股价曾在1月26日、1月29日跌10%。而就在1月26日、29日,Wind数据显示,药明康德全市场的转融券融出量分别增至23.5万股和62.9万股,但按其当日股价开盘价计算,其市值也仅为1704万元和3963万元,分别仅占当日成交额31.18亿元和64.76亿元的0.55%和0.61%,占比仍然很低。
另外,作为药明康德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第十大重仓股,华宝中证医疗ETF在去年三季度末持有股数为4351.43万股,到了去年底持股数下滑至3495.51万股。
仅从2023年四季报披露的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整体情况看,华宝中证医疗ETF2023年4季度末由于转融通流通受限的药明康德股票市值为1139.56万元,相当于该日均成交额的0.55%。
求证四:基金参与转融通业务无视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实
上述多则传言背后,直指一个关键,即由于公募基金转融通业务不计入基金资产,因此,公募基金参与该业务无视持有人利益。
记者查阅相关业务规则后发现,该说法不实。按照证监会发布的相关业务指引,基金参与出借业务的,应参照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进行估值,确保估值的公允性。这意味着,转融通业务作为基金公司合规参与开展的业务,实现的券息收入归入基金资产,即收益归基金持有人所有。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合计为投资者创造7.75亿元的利息收入。而自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以来ETF累计为投资者创造31.45亿元的利息收入。
业内人士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转融通业务作为基金公司合规参与开展的业务,其实现的券息收入归入基金资产,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能为基金持有人增厚收益。
对于该项业务的成本,财联社记者也了解到,基金公司参与转融通业务的主要成本在于系统模块的采购,总体金额较小,且是由公司自有资金支出,而不是在基金资产中列支,相反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利息收入是计入基金资产的,因此两者不能直接对比。
整体来看,有公募基金人士分析,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主要目的是为持有人创造额外的出借利息收入,最大化持有人收益。
从参与融券业务的投资者来看,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认为,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参与融券业务是为了对冲对多头仓位,而非单纯的裸卖空。例如一些行业主题ETF的做市商,由于缺乏可匹配的期货合约,可能就会选择融入一篮子成份券用于对冲。
更进一步来看,融券业务设立的初衷是增强买卖力量的平衡,提高证券定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规模体量本质上由底层证券的供需决定,如果市场认为某个证券价值低估了,那么融券卖出的需求就会很小,基金持有对应证券也“借”不出去。
比如,沪深300指数成份券市场研究比较充分,定价比较有效,出借难度就要大于中小盘指数,因此,融券包括转融通证券出借余额的变化,更多是市场表现的“果”而不是“因”。
不过,基金参与转融通业务并非毫无风险,融资及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会给基金净值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损失。
业内人士直言,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并没有太多直接风险,潜在风险点集中在出借证券的流动性风险,但鉴于《指引》对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基金设置了多个限额条件,真正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