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的父母,永远养不出“听话”的孩子……

时事新闻2024-02-01 20:31:35无忧百科

“双标”的父母,永远养不出“听话”的孩子……

作者:主创团·枫子

最近,看了一篇小学生作文《父母双标》,感触颇深。



一个家,两套标准,这是很多家庭常犯的教育误区。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生活中,父母若总是把自己和孩子“区别”对待,其实是很难教育好孩子的。

因为孩子不会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只会成为我们的样子。



我们常常把孩子当圣人养,却把自己当俗人过

父母到底能有多双标?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段子:我们自己的健身器材在墙角扔了快十年,蜘蛛网都更新好几代了,我们会一笑而过。但换作孩子一天不练琴,你完全无法容忍,会大喊大叫。

高标准要求孩子,低标准要求自己,类似这样的“双标”现象,其实隐藏在养育的方方面面。



孩子玩手机,是贪玩、不务正业,父母会要求孩子严格控制手机时间;

父母手机不离手,明明是在刷抖音、追剧,却借口说是忙于工作、忙于人际交往。



孩子熬夜看球赛,不由分说,就给孩子贴标签,骂孩子不好好学习、玩物丧志;

但爸爸熬夜看球赛,就是放松、适当娱乐、追求自由。



孩子尝试讲道理时,我们常常把他当作反驳、顶嘴、狡辩、胡搅蛮缠,不肯听孩子多说一句;

爸爸妈妈讲道理,却不管孩子听不听得进去,认为自己就是为了孩子好,还自我感觉是温柔、有耐心的。



孩子佛系,对成绩不敏感,会被指责不思进取,没有出息;

父母佛系,却是心态太乐观,不纠结结果,享受生活。



孩子扔旧衣服,清理掉不需要的旧物,会被批评浪费、败家;

父母清理杂物,丢弃不用的东西,则是断舍离、有追求。



孩子撒谎,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会被定义成不诚实、撒谎精,会被打一顿;

父母撒谎,却是打着以爱的名义,觉得自己用心良苦,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孩子不小心犯错,哪怕是为了帮忙,出自好心,也会被父母大骂一顿,指责笨手笨脚;

换做父母不小心搞砸事情,却自我安慰是无心之失,人没事就好,轻易就原谅自己了。



孩子即便偶尔晚起,睡下懒觉,都是父母不能容忍的事,大道理张口就来,说孩子懒惰、不自律;

父母睡懒觉,却有一百个借口为自己开脱,还美名为养生,消除疲劳。



父母管不好自己,就别怪孩子不好管

《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她无意发现孩子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玩魔方,没玩两下就丢一边了;看书也是,没翻两页就扔下不看了。

她问孩子是怎么回事,结果孩子脱口而出:“我和你学的呀!”

一句话,犹如当头一棒。

她这才回想起来,她最近写稿时因为总是卡文,心情烦躁,便总是没写多少就把稿纸揉成一团,丢到垃圾桶里,然后转头去做其他事。

她没有想到,自己无意养成的一个坏习惯,竟然潜移默化就影响到了孩子。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父母说100个道理,远不如你的行动带给孩子的影响大。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他不会听你怎么说,只会看你怎么做。

“严于律子,宽于律己”的父母,往往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

贵州一名13岁男孩,平时特别喜欢玩游戏,父母没少管,但男孩就是不听管教。

有一天父亲回到家,看到他又在玩手机,父亲一时没忍住,不仅骂了他,还动手打了他。

结果,正值叛逆期的儿子,不仅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还站起来和父亲对打了起来。

民警到家里后,父亲不停地哭诉:儿子不爱学习,还沉迷手机,叛逆又捣蛋,让人操碎了心,自己是恨铁不成钢,才对他施以管教。不曾想,自己千辛万苦养出来的,竟是如此“逆子”。

可到了儿子这里,却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说法。

“爸爸妈妈平时特别喜欢打麻将,很少花时间照顾我。”

儿子满腹委屈地说,以前被父母管教,还能忍一忍,可一想到父母根本不关心他,还打他骂他,实在是忍无可忍。



一项心理研究曾表明,父母的双标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容易产生委屈心理,不信任父母,久而久之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以激烈而极端的行为来对抗父母。

孩子的成长,需要好的“参照物”。

如果父母不重视自己的身份,不正视自己的责任,随心所欲放纵自己,那么很多家庭教育,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父母“双标”,最终毁掉的是孩子对父母的信服度。



高层次的父母,是先做好自己

在网上看过一个新闻,爸爸教孩子写作业时,忍不住吐槽“8岁的儿子不如7岁的曹冲”。

没想到,儿子直接回怼:

“他是曹操的儿子,我是学渣的儿子!”



不可否认,平日里,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我执”,希望他能实现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希望他能怎么样,实际上我们应该把“我执”转为“执我”。

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让自己过得充实幸福。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去做,再带动孩子一起努力。

就像董宇辉在直播间说的:“家长不自律,别让孩子自律。教育的本质不是言传身教,而是身教言传。等你做到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言传了,孩子都能看得见。”

想起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中,42岁的黄妹芳。

她高中毕业,在工厂流水线工作,她们一家人,一起租住在小小的出租屋里。

她儿子即将升入初中,对于她们深圳务工者来说,没有户籍,绝大部分人都会回到老家就读初中,而结局都无一例外,要么辍学,要么连高中都上不了。

黄妹芳不想这样。她希望儿子能在深圳读高中,上大学,扎根于此。

所以,她做的,不是去拼命卷儿子,而是卷自己。

深圳当时的政策是,父母非全日制的专科学历可以积60分,非全日制的本科学历,可以积80分。

为了可以积分落户深圳,她便想着自学考取专科学历,于是,她每天6点就早起学习,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先做家务、督促儿子做功课,夜深了,她就坐在昏暗的饭桌前,一边认真听着视频课程,一边认真地做笔记。

渐渐地,儿子也深受感染。有时候看到妈妈玩手机,他总会故意打趣道:“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吗?你怎么不继续学习了?”



就这样,通过黄妹芳不懈的努力,她不仅成功考取了山东大学的本科生,还从一线女工做到“线长”。

而调皮捣蛋的儿子也每天全身心投入学习。

郑渊洁曾说:“家庭里没有教育,只有影响,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成功的教育,是父母希望孩子什么样,自己先做到什么样。

只有拿对待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育才有信度,管教才有力度。

当父母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孩子自然会追随光而来。



《父母的觉醒》中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土壤,父母是根本,孩子是果实,所有的因果关系都围绕着家庭和父母。

所以,与其在孩子后面不断鞭策、催促,父母更应该做的是,走在孩子前面,挺直腰杆,树立榜样。

当你勤奋、积极、阳光、上进,你身边就汇聚了一个正能量的磁场,孩子也会吸收你的气息和能量,成为一个努力优秀的人。

与父母一起共勉!

本文标签: 双标  逆子  曹冲  父母  爱学习  孩子成长过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