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怎么改?如何起步?安徽合肥打开新思路→

时事新闻2023-10-30 14:23:48无忧百科

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怎么改?如何起步?安徽合肥打开新思路→

原标题: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怎么改?如何起步?安徽合肥打开新思路→

今年7月,《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城中村改造的实施路径。超大特大城市要改什么?怎么改?难点是什么?来看改造是如何起步的↓

怎么拆怎么改 征收补偿怎么算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后,合肥宣布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明确表示要用3年的时间,将市区内剩余的104个城中村全部征迁完毕,涉及2.6万户、9万多人。


记者走访了合肥包河区、蜀山区多个改造项目后发现,居民们最关心的是怎么拆怎么改,征收补偿怎么算,征迁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这些最直接的问题。


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卫岗社区居民 朱仁华:比如说在这里拆迁,我们还想住在老地方,还有一个需求,面积要大一点。


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居民 叶良贵:我们想利益最大化,想政府多给一点面积,住得大一点,舒适一点。


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居民 王传德:现在是有个门面,做点小生意。但是未来回迁的时候,可能是在楼上了,楼下门面没有了,就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何找到政策与居民诉求之间的平衡点?前不久,合肥专门出台了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明确群众利益优先是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各项目必须妥善安置拆迁群众。


合肥市副市长 何逢阳:城中村改造不能把它当作城市建设的业务工作,一定要把它当作群众工作去抓。简单通过行政命令去解决城中村改造,肯定是完不成,所以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

何逢阳表示,这一次合肥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启动以来,面对居民的不同需求,最多的工作是宣传解释工作。


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党委副书记 商议:这个工作是大量的,而且是反反复复的,面对的群体非常多。我们经常在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召开群众见面会,大规模的组织大约有五次,群众自发组织到我们专班、到我们镇上来找我们都有十几次。

先难后易 改造从最难的地方开始

为了优先实施群众需求迫切、安全隐患多的城中村改造,合肥明确提出,越是难干,越要抓紧往前干,越是硬骨头,越要排在前面啃。目前,合肥从最紧迫、最困难的地方入手,三年怎么干、每年干多少,要求细化到了每个项目。

合肥打算在三年里分期分批完成104个城中村征迁工作,其中主要工作都放在了第一年。第一年,将完成总量中60%的征迁工作。目前,整体约800万平方米的房屋征迁工作,已完成超过400万平方米。


合肥市副市长 何逢阳:这项工作不是为了搞房地产开发,不是为了组织收入,甚至政府肯定要往里贴钱。为什么要做,因为它是民生工程,我们要切实解决老百姓生活当中一些真实的问题。

多部门综合协调 打开城中村改造新思路

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前期工作周期长是此轮城中村改造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城中村改造不仅需要住建、土地、规划部门的规划,还需要发改、金融、交通、市政、教育等多个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合肥市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去年底合肥市委成立了规划建设治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统筹全市的规划建设治理工作。


合肥市蜀山区规划建设治理办公室主任 文昊旻:核心工作是通过一个会议解决5个部门甚至10个部门的事情。拿规划来说,以前四个会,可能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开完,但是规建治一体化改革以来,我们合肥市规委会平均不到6天就召开一次。宁让会议等项目,不能让项目等会议。


不仅如此,合肥在规划建设治理委员会下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各区、开发区也比照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在合肥蜀山区记者采访发现,以前从规划方案到最终的建设改造方案,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由于各部门管辖内容不同,推行过程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而现在,这个办公室的出现,使得多个部门一同办公,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升。

规划建设治理一体化改革 创新改造模式

合肥将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进行一体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几个职能部门审批流程的简化,更是带来了改造模式的创新。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拆迁安置处副处长 徐尚步:我们如果单独以点状的城中村来实施改造的话,可能存在谋划不全。现在我们通过整体谋划,以片区更新的方式,整体谋划和规划一个片区,然后作为一个大的项目来实施。


目前,依托规划建设治理一体化改革,合肥已将62个城中村打包形成了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还将30个有收益的城中村项目与土地无法出让的9个城中村进行灵活组合,形成了新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生成机制的创新,使得改造目标、改造方式清晰、明确,让改造进度加快的同时,更让居民们看到了搬迁后的盼头。


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居民 王传德:毕竟它是个老城镇,加上周边拆迁,交通、水电有时候会不方便,希望早日把这件事情完成。


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居民 李文华:这次我们三个自然村,接近500户、1000多居民,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支持,也是非常赞成的。

此外,为了能够掌握每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进度,合肥市还将相关工作都纳入到了“征收安置调度平台”中,实时显示每个项目的进展。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拆迁安置处副处长 徐尚步:我们实时调度城中村征迁和后面改造工作的进展。改造的数据、资金的需求、腾退的情况,我们就实时掌握,而且我们这个平台,不光是调度到区,还调度到每个镇。


伴随着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工作的进行,各项目的规建治办公室目前还同步启动了规划和建设方案的设计工作。原来的城中村改造之后什么样,配套都有什么,建成后的安置房在哪里,都有哪些户型,都已经在设计中。


合肥市蜀山区规划建设治理办公室主任 文昊旻:目前我们在规划过程当中,也同步考虑整个片区内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包括睦邻中心、养老、停车,这都是我们在片区规划中要统一考虑的问题。

改造资金从哪来?怎么花?

城中村改造一直以来都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当前超大特大城市正在推进的城中村改造,有这个问题吗?

以往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受到原有地块面积的限制,不仅配套公共设施的需求很难满足,成本投入过大、很难盈利,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极大负担。在合肥包河区,记者看到,这里的这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共包含了5个城中村,如果按照老办法来改造,资金缺口非常大。


合肥市包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高心武:这个项目按照旧城改造的模式来算,资金缺口大概有28个亿。

为了解决这个缺口,包河区这个改造项目将集中连片的城中村实行片区改造,通过“肥瘦搭配”的方式将土地重新整理出让,通过片区经营性地块的开发利润和商业项目的长效运营收益,来弥补安置房建设成本。


合肥市包河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徐敏:我们的“瘦”是一些支出性项目,像安置房的建设,道路的建设、绿地的建设,包括停车场、公园绿地的一些建设。“肥”的就相当于我们改造过城中村以后,多释放出来的经营性地块,也就是可以作为收入的一些地块。

采取片区改造模式的同时,合肥还对目前未进行改造的城中村模块,针对不同专项支持政策要求,灵活组合形成新改造项目,寻求组合平衡或整体平衡,积极承接支持政策。

与此同时,今年6月,合肥还成立了全市投融资专班,主要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工作,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研究筹措资金渠道,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中村改造。


合肥市包河区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 李金锋:一个是企业自有的积累资金;第二个就是银行组成的团体来给我们提供长期的低利息贷款;第三个,我们当地政府正在筹划的基金,能够保障我们城市更新过程当中的资金需求。

同时,为了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合肥还要求属地算好城中村改造的经济账,确定改造资金需求及来源。


合肥市财政局金融处处长 夏亮:我们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融投资导则,从项目的立项、编制到实施整个流程上,明确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有收入的项目一定要明确资金来源。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城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负主体责任,统筹市域内改造资金安排,做到改造资金市域内综合平衡、动态平衡。目前,合肥正在积极研究落实下一步工作。

合肥市副市长 何逢阳:下一步,这项工作推进怎么才能保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形成政府新的债务负担,都要我们深入研究,一定要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总台记者 杨潇 徐静 吴俊 崔琦 潘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