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金融数据平稳收官,全年贷款同比多增超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相当有力。
1月12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根据记者梳理,最新金融数据主要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M2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同比多增。去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12月份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全年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1万亿元,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去年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2月新增贷款1.17万亿元,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高的情况,这个增量属于较高水平。
一位业内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5%,M2同比增长9.7%,这些金融指标均好于名义经济增速。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提前还贷增多、且涉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情况下,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保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力度殊为不易。
12月贷款继续超万亿
去年12月贷款继续超万亿元,基本符合业内普遍预期。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
12月贷款新增量较上年同期略有少增,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与2021年(1.13万亿元)、2020年(1.26万亿元)和2019年(1.14万亿元)的同期增量大致相当。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2022年12月,为应对疫情渡峰,金融系统主动加大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导致基数较高。“如果还原地方化债、不良处置等因素,信贷支持力度更大。前期发行了1万多亿元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后,部分地方置换存量贷款,加上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过程中不良资产剥离处置的体量也不低,贷款保持当前增长势头、投放力度仍属不低。”
分部门看,2023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2023年居民部门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多增7000亿元、少增2000亿元。12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多增872亿元,说明居民消费继续回暖。从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交易与11月份相比有所转暖,同比增速出现放缓收窄,意味着居民购房动力有所提升。
从记者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4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上述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虽然减少了,但更多信贷资源被配置到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另外,央行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贷款平稳增长。
在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出“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平滑信贷波动”等要求后,2024年信贷“开门红”受关注度有所降温。
“央行多次释放信号要加强信贷均衡投放,2023年四季度贷款波动明显收敛。”上述业内专家表示。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从数据情况来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支持逐步强化。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效初步显现。加强民企金融服务是央行过去一年的重头戏,除了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一视同仁”理念,还在2023年11月联合下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民企的顶层设计。
记者获悉,2023年1~11月,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增加3.8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
科创、绿色等新动能支持力度也在加大。第一财经了解到,2023年,科技创新再贷款4000亿元额度全部使用完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计增加425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达28.6万亿元,自2020年提出“30·60”目标以来已翻番。
货币政策将以“匹配”体现“灵活适度”
过去一年,政策大招频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定。2023年,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大招也接连出手,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配合国债增发、“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等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
近期,国有行和股份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负债成本下降为贷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这也让市场对于2024年一季度降息预期升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一位权威市场专家分析,货币政策将以“匹配”体现“灵活适度”,以存量盘活、结构优化实现“精准有效”。“灵活”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坚持以我为主,在内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及时进行政策响应,平滑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更为稳健中性,更加关注价格和预期因素,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同时,货币政策由“精准有力”转向“精准有效”,强调了从质效而非数量来观察和评判货币政策,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该专家认为,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约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盘活存量信贷资金效能可以更好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新增贷款投向,也有利于支持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助于改善终端需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预计,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将围绕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就业和物价持续改善,促进内循环,推动内需动能稳步增强。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实际利率已接近经济增速的限制性水平,国内外利差的边际变化将趋缓,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将减轻,这为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拓展了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