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年清盘基金260只,该如何正确理解公募清盘创新高?)
财联社1月4日讯(记者 黎旅嘉)基金清盘正呈加速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2023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260只,创下近五年新高水平。此外,2023年FOF清盘数量突破两位数,猛增至2022年的3倍,ETF的清盘数量也迅速增加。
基于10年维度数据分析,基金清盘现象也透露出某些规律特征。晨星在研报中指出,85%的清盘基金存续时间不超过5年,成为基金清盘的“五年魔咒”。而在迷你基金近年提速离场的同时,市场存量迷你基金的数量也在增加。Wind数据显示,共有1277只基金合计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总数比重近11%。
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清盘走向常态化是目前市场环境下,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一环。也是一种“心态”的考量,任何行业高质量发展势必会有优胜劣汰。未来,基金公司对于产品的发展方向也要做出深刻思考,更加审慎合理布局。
清盘基金数创近5年新高
1月3日,海富通基金旗下的海富通惠增一年定开混合终止运作,基金进入清算程序,拉开了2024年公募基金进入清盘程序的帷幕。
图片来源: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海富通惠增多策略一年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的公告
Wind数据显示,基金清盘成为普遍性现象是从2014年开始的。当年清盘的基金数量有11只,随后逐年上升,并在2017年迅速突破100只。2017年后,清盘基金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三位数,并于2018年猛增至430只,为历史最高水平。
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新一轮蓬勃发展阶段,基金清盘数量下降到200只以下。但从2021年开始,清盘基金数量再次走高,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了254只和235只。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2023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260只,创下近五年新高水平,仅次于2018年。
从产品类型来分,2023年,权益类基金清盘数量占比近半,其中灵活配置型基金依旧是清盘主力。此外,清盘基金中不乏众多指数型基金。2022年和2023年,被动指数型基金清盘数量均接近50只。
业绩被普遍认为是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还有基金持营、渠道销售和市场风格等众多影响因素。尤其2023年,基金赚钱效应普遍不佳,基金面临着净值下跌和份额赎回双重压力,加剧了规模压力,导致部分基金规模或人数不达基金存续要求。
针对近10年清盘基金情况,晨星此前发布一篇专门研究报告。该研报指出,2018年清盘基金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2018年4月出台的资管新规中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公募基金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导致了保本基金和分级基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在银行委外资金严监管、去杠杆、去嵌套的大背景下,委外资金大幅退潮导致产品清盘速度加快。此外,监管机构针对“迷你基金”的严格限制同时叠加2018年股市下跌大环境,成本以及业绩压力令基金公司清盘很多“迷你基金”。
除了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在清盘的边缘挣扎。包括长盛安盈、中加科盈等多只权益类基金发布清盘预警,有的已经是第二次进行提示。从这些已提示清盘风险的基金公告来看,原因多集中在基金规模过小。
尽管也有部分基金公告将通过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修改终止条款来“护壳”,如平安基金就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方式,审议了《关于持续运作平安添润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议案》。
图片来源: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平安添润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的公告
虽然通过持有人大会成功保“壳”的案例还有不少,但有希望“抢救”的机会其实也不多,很多基金甚至已经到了直接清算的地步,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如2023年已清算的中银腾利混合,基金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形,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基金发出规模预警的产品成立尚不足半年时间。
有分析指出,对于持有人大量赎回导致基金规模不断萎缩,基金管理人只有通过自购或吸引更多增量资金申购来改善局面,但限于权益投资环境不佳,越来越多的基金持续营销难度在增加。
迷你基金数量占比近11%
晨星还在研报里捕捉到了一种趋势,将其称之为基金存活期的“五年魔咒”。晨星统计了历史上所有清盘基金的存活期发现,大多数基金在它们的生命早期就关闭,在这些样本中约有85%的清盘基金甚至没有活到它们的第五个年头。
例如,长盛均衡回报混合成立于2023年1月,运行8个多月,该基金资产净值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自9月19日起,长盛均衡回报混合合同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
博时时代精选和长盛精选行业轮动混合均于2022年9月份成立,由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两只基金均存续不满一年,分别在2023年1月和3月进入清算程序。
交银中债1-5年政金债指数、华润元大润安混合、海富通欣润混合、方正富邦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ETF、申万菱信宏量混合等多只基金成立不足两年就无奈进入清算程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以及规模不断创出新高,基金产品不断迭代,迷你基金近年提速离场的同时,市场存量迷你基金的数量也在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277只基金合计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基金总数量比重近11%,其中规模不足1000万元的基金则有约149只。
具体来看,9家公募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20只,以本身规模体量大、产品多、布局广的头部公募居多。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满足不同渠道的场外指数投资需求,各家提前布局,2023年成立了不少指数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
和一定比例的指数型基金被清盘情况类似,ETF产品规模有两极分化的表征。近年ETF高速发展的车轮下,留下了不少迷你ETF。1200多只迷你基金中约100只迷你ETF,占全市场881只非货ETF的比例超11%。2023年作为ETF大年,新发的157只ETF中已有9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
整体而言,基金清盘走向常态化是目前市场环境下,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一环。也是一种“心态”的考量,任何行业高质量发展势必会有优胜劣汰。未来,基金公司对于产品的发展方向也要做出深刻思考,更加审慎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