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模拟芯片价格复苏 半导体走出“谷底”了吗

时事新闻2024-01-05 00:10:24无忧百科

存储、模拟芯片价格复苏 半导体走出“谷底”了吗

在降价、砍单等动作频出的背景下,2023年对于国内外芯片企业而言是艰难与混乱的一年,随着去年末至今年初各厂商最新报价出炉,芯片价格有望回升,存储、模拟芯片打响了第一枪,在业内专家看来,去年的芯片价格暴跌除了有行业周期因素外,各家大打"价格战"也是关键原因,如今各厂商又开始联手挽救行业景气度。展望2024年,复苏与增长将成为主旋律,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消弭,只不过换了新的方向。


暴跌与复苏背后

1月4日,主要厂商芯片报价数据出炉,2024年芯片价格有望进入上升渠道,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商亚德诺半导体发布涨价函表示,公司相关产品将从2024年2月开始涨价,涨幅为10%—20%,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自2023年四季度起DRAM与NAND Flash均价开始全面上涨,DRAM合约价环比增幅约3%—8%,NAND Flash合约价涨幅8%—13%。TrendForce研究指出,随着下游客户库存的持续改善、产能利用率逐步恢复,AI、智能汽车等应用发展,预计半导体行业将在2024年经历复苏;届时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也有望反弹,市场规模将恢复到2022年历史峰值,并进一步增长,到2027年将超过28亿美元。

一言以蔽之,在经历了"割肉"去库存后,市场供需关系恢复平衡,上升周期重现。

以存储芯片为例,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DRAM、NAND Flash便遭遇价格腰斩,面对困境,三星等芯片厂也不得不选择降价,进入2023年,下滑趋势仍未止住,撑不住的厂商们业绩纷纷"爆雷",去年前三季度,三星营业利润亏损高达90.42%,其中半导体业务部门是重灾区,SK海力士、美光也双双跌破了公司经营的历史亏损纪录。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上一轮芯片价格大跌除了周期波动之外,各厂商大打价格战也在其中推波助澜,一般而言,芯片价格由生产厂商报价,再视下游是否接受,如果原厂商争相降价,最后在整个行业层面就是产品均价下滑。

专家指出,在2023年一、二季度,芯片厂商还看不到价格战带来的危害,甚至有不少厂商想趁机通过降价扩大市场占比,以德州仪器为代表的公司,去年5月起主动杀价,电源管理芯片最高降价30%,和信号链芯片一起成为降价策略所冲击到的重灾区。如今芯片厂商报价回升,一定程度上也是意识到了恶性竞争危害,联手保住行业景气度。

今年走向何方

展望2024年的芯片市场,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如无意外,恢复与增长将成为主旋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中国庞大的手机市场在2023年有所回暖,这种趋势将继续向上传导,并在今年体现在芯片厂商的业绩上。

以手机市场为例, 2023年末各品牌扎堆发布新品,今年开年继续上新,去年11月,OPPO发布Reno11系列手机新品;荣耀发布100系列手机,12月则迎来了一加12 ,今年1月4日一加紧跟着推出了一加Ace 3。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2023年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

不过专家同时也指出,虽然价格战落幕,但2024年芯片厂商的竞争不会告一段落,只不过调转了方向,除了消费电子外,新能源车这块巨大的蛋糕,让芯片厂商无不垂涎。

从数据上来看,根据Omdia预计,到2026年全球汽车电源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87.61亿美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9.40%;其中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为38.5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29%。

除了市场本身增长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加速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汽车驱动芯片领域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海外企业产品组合覆盖全面,与车企合作时间较长,具备先发优势。国内企业的产品大多集中车身、低压、少通道的中低端产品领域,产品组合仍有较大延展空间。

业内观点认为,随着内资车企销量提升,亦有望带动产业链格局向内资芯片企业倾斜,并带动上游工艺制程发展形成正向循环,相关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