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退出难“冲击”高净值投资者 全球创投机构急寻解决方案

时事新闻2024-01-03 19:55:41无忧百科

项目退出难“冲击”高净值投资者 全球创投机构急寻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项目退出难,正影响着今年全球VC/PE机构向高净值投资者与家族办公室寻求新的募资。

咨询公司Bain&C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IPO市场尚未回暖等因素影响,去年第四季度私募股权退出交易数量接近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VC/PE机构的未退出投资金额达到创纪录的2.8万亿美元。

一位美国创投机构负责人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退出难已影响到新的PE基金募资。通常情况下,高净值投资者与家族办公室在投资新一期PE基金前,都会收到此前投资基金所返还的部分本金利润。但由于去年以来IPO市场不景气令他们受到的本金利润大幅缩水,很大程度影响他们今年的追加投资意愿。

这种状况也出现在国内创投市场。

一位国内创投基金合伙人向记者直言,由于去年他们所投项目IPO退出的数量较少,今年部分高净值投资者不打算继续投资新一期PE基金产品。

数据显示,去年A股市场总计313家公司首发IPO,募集资金达到3565.39亿元,但相比2022年,分别同比减少115家与2023.47亿元。

普华永道预计,今年A股市场IPO数量为200-240家,全年融资额将达到1600-1900亿元人民币。

上述国内创投基金合伙人坦言,若基金的IPO退出项目数量持续走低,未来他们面向高净值投资者的募资难度将成倍增加。目前,他们注意到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在做出PE基金投资决策前,都会重点考察这家PE机构过去两年的项目IPO退出数量与退出回报率,若这两项数据无法令他们满意,他们就会迅速婉拒投资邀请。

记者了解到,面对项目退出难,越来越多创投机构正尝试采取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投资企业管理层回购、行业并购退出与出售给S基金,但在宏观经济波动加大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的情况下,这些资本运作要成功落地同样绝非易事。

募资难“探因”

“整个2023年,受IPO市场不景气、美联储大幅加息等因素影响,原先热衷开展股权投资的美国富豪家族办公室与高净值投资者纷纷压缩股权投资金额。”上述美国创投机构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毕竟,受美联储大幅加息影响,这些美国富豪与高净值投资者通过将资金存入美国银行业或投资货币基金,就能获得逾5%的无风险年化收益,没必要冒着美股IPO不景气等挑战开展高风险的股权投资。

在他看来,导致美国创投市场募资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美股IPO市场持续不景气。以往,美国VC机构在发起新基建募资前,需向LP返还大部分投资本金利润,才能吸引他们继续追加投资。但去年以来美股IPO市场不景气令众多美国创投机构遭遇项目退出难,无法向LP返还可观的本金利润,很难吸引后者追加投资。

面对美国本土募资难,不少美国创投机构纷纷将募资目光瞄准海外——纷纷前往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等城市,寻求亚洲富豪与高净值投资者的募资。

但是,要赢得亚洲富豪们的青睐,也不是容易的事。究其原因,一是不少亚洲富豪家族办公室也效仿美国同行,将资金存入美国银行坐收逾5%的年化无风险回报;二是部分亚洲高净值投资者注意到美国创投机构持有大量资金却不投资,等于平白消耗富豪资金的“时间成本”,令他们投资美国创投机构的兴趣骤降。

“更重要的是,尽管部分亚洲富豪看好美国AI、生命科学、芯片研发等高科技产业发展,但美股IPO市场不景气令他们预感到投资风险加大,也不愿贸然入场。”前述美国创投机构负责人直言。相比而言,这些亚洲富豪更愿将资金投向美国AI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15日,海外PE可用于收购和投资的现金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59万亿美元。其中约25%现金由行业头部25家PE集团持有,包括Apollo Global、Blackstone、KKR、CVC Capital和Advent International等。

这位美国创投机构负责人认为,这无形间导致创投市场的“恶性循环”——即PE机构投资力度越低,项目IPO退出数量越少,全球高净值投资者与富豪越缺乏对VC/PE的出资热情。

记者多方了解到,类似状况也出现在国内创投市场。

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销售总监向记者透露,如今国内高净值投资者在做出PE基金投资决策前,都会重点考察这家PE机构过去两年的项目IPO退出数量与退出回报率。若这两项数据不佳,多数高净值投资者都会选择避而远之。

“目前仍能吸引到国内高净值投资者青睐的,主要是行业头部VC机构,不少高净值投资者仍愿意为创投机构的行业地位买单。”他直言。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若要改变当前全球创投市场募资难局面,首先需要美股IPO市场恢复火热,只有更多项目退出并创造可观的股权投资回报,才能吸引众多LP重返美国VC市场,形成“退-募”的良性循环。

创投机构急寻项目退出“良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即将来临,越来越多创投机构预计今年IPO市场有望明显回暖,驱动高净值投资者与富豪家族办公室重返创投市场。

上述美国创投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不少创投机构都在摩拳擦掌,推动投资企业做好美股IPO准备,只要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令美股IPO窗口期再度打开,他们就迅速运作投资企业争相IPO,力争创造更多项目退出案例,向高净值投资者返还更多本金利润以吸引他们追加投资新一期PE基金。

前述国内创投基金合伙人也向记者透露,为了加快项目退出步伐,他们正与多家投资企业磋商,力争今年能登陆港股市场。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国内创投机构将港股市场视为投资企业上市的首选。究其原因,去年以来港交所采取多项改革措施活跃港股市场,将带动IPO市场回暖。此外,港交所为吸引高科技公司上市所增设的上市规则《第18C章》,将会吸引不少高科技公司前往香港IPO融资。

普华永道预计,今年约有80家企业将在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香港IPO市场有望在2024年重新跻身全球前三大融资市场之列。

此外,北交所也成为越来越多创投机构驱动中早期高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首选。

这背后,是受宏观经济波动加大与基金即将到期清算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创投机构不再等待投资企业做大做强后再寻求IPO退出,而是借助北交所直接上市的新制度红利,推动更多中早期高科技企业尽早IPO以创造更多“退项目出成功案例”。

这位国内创投基金合伙人向记者透露,除了上述两种资本运作做法,目前不少创投机构也在制定备选方案——若投资企业IPO排队时间较长,可能会选择推动行业并购或出售给S基金实现项目退出。

“这些创投机构都意识到,若连续三年项目IPO退出数量与退出回报率不佳,越来越多高净值投资者可能会永远离场,因此他们需要抓住今年的窗口期,创造更多项目退出案例以留住高净值投资者。”他直言。无论是IPO,还是并购退出或卖给S基金,都绝非易事——前者很大程度受到IPO市场环境起起伏伏影响,后者则面临极其激烈的价格博弈与复杂的并购审批流程。但是,创投机构若要留住高净值投资者,就需要在今年“有所作为”。

本文标签: 融资  股权  基金  创投机构  高净值投资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