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传闻满天飞,公募基金准备过“苦日子”

时事新闻2024-01-02 15:32:34无忧百科

裁员降薪传闻满天飞,公募基金准备过“苦日子”

记者 杜萌

对于公募行业来说,2024年真的要开始勒紧腰带过日子了,近期先后有多家公募管理人被传出“裁员、降薪”。

元旦前夕,一则流传颇广的聊天记录称,“公募基金行业出清开始了,某基金公司变相裁员。”聊天记录显示,该基金公司成立了一个再就业中心,目的是让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回炉重造,重造期间仅发最低工资,目前已公布第一批名单,5个基金经理与3个研究员,直指该行为是变相裁员,更不用赔偿“n+1”,随后还点名了兴银基金。

随后,兴银基金公开辟谣,表示从未采取过近期网络传闻中所述的考核方式,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传闻信息不实,其传播已构成对兴银基金的造谣、诽谤,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兴银基金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有消息称北京某头部公募开始裁员降薪,“研究员底薪立减25%,基金经理立减30%,24年1月份生效”。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该消息属实。此外,“投研条线,每个组都有10%的常规优化名额,按照年底业绩完成度选择投研人员。”接近该公募的人士表示,作为激进派,该公司每年整体都有一定的优化名额,只是这次迫于经营压力,动作要大一点。

除了常规的裁员降薪,更有公募基金限薪传闻传出。“公募基金经理薪酬或将封顶350万元”的一则消息在网络流传。公募基金经理限薪传言从去年开始层出不穷,从一开始流传的基金经理的薪酬封顶5000万元,再到封顶1500万元,如今又降至350万元。

公募基金行业裁员、降薪传闻频现的背后,反映了行业薪酬水平确实在下滑。

2022年,公募行业拉开限薪帷幕。当年5月,多地监管部门通知各公募机构要在月底前报送薪酬机制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抑制薪酬过高、增长过快、少数冒尖等情况。随后6月,中基协正式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业内称之为“限薪令”,它对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该指引要求,基金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并且各家公司应当在2022年12月20日前对现有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指引》试试以来,高管/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基金经理奖金自购等限薪举措已渐成常态,对从业者到手薪酬产生实质影响。

“预计很快我们就会有基金经理出来自购,一方面是公司的要求,一方面确实现在是市场低位,基金经理也想通过自购,鼓励投资者坚守。”某千亿公募内部人士透露。

2023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具体举措包括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公募产品将以固定费率为主,同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等。

根据华泰证券测算,若按照2022年底的财务数据静态估算,头部公募的净利润将下降1.5亿-4亿元/年,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约10%-15%;中小机构下降0-1亿元/年,负面影响约10%-40%。

一位上海公募机构人士表示,“降费降佣,对一些依赖主动权益产品的基金公司来说打击巨大,裁员、降薪也会让人才出走,这对投研团队建设更是不利,还会影响基金的业绩和公司经营。”

Wind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共有320名基金经理离职。2022年的数据为323人,2021年首次超过了300人。一名公募的HR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限薪令’的出台,再加上降费的影响,一些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会有担忧情绪,会赶在优化方案出台前主动离职,以求更好的发展。”

“短期可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长期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北京某头部公募基金人士坦言,公募降费政策短期将对很多基金公司的盈利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权益类产品占比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而第二阶段费改的影响更直接作用于券商,其明确禁止券商以“基金销售规模换交易佣金”,这也将影响到券商研究所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费改将倒逼机构苦修内功,让基金、券商更专注于投研能力。

本文标签: 投研  公募基金  裁员降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