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的今年收官之作是成功发射了一枚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此前,曾多次发射,采用的运载火箭不同,发射基地不同则意味着,中方在太空互联网上有多种方案,并且同时都在进行。
细数一下2023年度,中国航天发射的卫星互联网试验星的发射:
12月3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枚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11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及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首批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7月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这还只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星座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星座实验星部分,还有更多的卫星互联网工程覆盖了高、中、低轨道。
无论在卫星数量上,还是在通信效率上,都将逐步超越马斯克的“星链”。并且我国的卫星互联网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卫星星座的大批量发射一般都在实验星完成发射后的1-2年内进行,这就意味着未来2年内,卫星互联网组网将迎来关键期。
第二,相较于美国已初步建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国在星座数量和建设周期上都有巨大提升空间,因此中方的方案更加多元,参与机构和单位更加广泛,既有多网融合,也有多种态势。
第三,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已经较为完善。从设计、生产、制造、发射和运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政策层面扶持力度较大。
最为关键的是中方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5G互联网,截至11月底,我国5G基站数量已经多达328.2万个,已经完成了近3成的基站更新任务。
如果加上卫星互联网星座的组建,那么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将进一步领先世界。马斯克的星链除了在俄乌冲突和一些军事用途上,展示出去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民用通信的作用并不明显,美国的整体通信速率依旧不高。
但是,中方迎来了更加有利的机遇,5G通信的行业应用在华为等公司的极力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华为的“十大军团”给传统行业带了巨变。同时,由于马斯克的星链被美军方看中,后续卫星已经升级为“星盾”,主要用于军事。
因此,我国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积极申请Ku及Ka通信频段资源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我国在轨卫星数量约600颗,而美国大约在4000颗左右,必须在这1-2年内抓紧赶上。
此外,随着我们“一箭多星”,“上面级发射卫星”,“可回收发射”火箭技术,已经空间站在轨释放卫星,天舟货运飞船在轨释放卫星等技术的成熟,将为建立卫星互联网星座提供强大支持。
行业人士表示,2023年是我国低轨道通信的元年,此后2年内都将迎来爆发期。但是,随着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首次将卫星通话技术接入到消费级通信终端中,已经引起了手机通信行业的巨变,未来手机标配卫星通话技术已经成为潮流。
这样以来,无论在卫星互联网星座上,还是在组网形式上,以及普及程度上,都将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