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同时,也能造就一个人”。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适应大环境,若是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及时的调节自身心态,那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
大多数人,往往会顺应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思想独立较差,个人能力也有限,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但随着高等素质教育越发的推动与发展,高学历也成了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考研考博,也成了“风向标”,但若是遇到认真负责的导师还好,若是遇到“难搞”的导师,别说是有所建树了,估计连毕业都会成为问题!
研三学生留遗书后选择轻生,矛头直指导师,校方回应却避重就轻!
很多人调侃,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不是导师,而是“老板”,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关系,稍有让导师不满意的地方,便会被克扣、责问等,只有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工作”,才能够在既定时间内,获得心仪的毕业证。
虽说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也是很现实的问题,毕竟研究生想要在导师那里获得更多,那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心思,可不是初高中那般,还得老师“耳提面命”学生才肯学习。
但湖北工业大学的一位研三学生,却承受不住诸多的压力,留下一封遗书后便选择了轻生,而内容矛头也直指导师,声称“导师是击碎他脆弱信念的主力,只会将重心放在搞钱、压榨和搞关系上”,与自己所向往的科研生活截然不同。
据悉,这位研三学生姓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身为“留守儿童”的他,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还考上了研究生,还获得过学校的“考研优秀奖”。
贺同学性格内向,但遇到的同学都很友好,但本该有着美好前途的他,却遇到了只会“压榨”他的导师,每个月只能获得200元的津贴,导师还时不时的“画大饼”,表示继续努力下去,房子车子都会有的,也让他难以坚持,才促使他做了傻事。
但针对此事,校方回应却避重就轻,表示指控情况不属实,还认为该生在研一做心理测评时便出现“心理异常”情况。
而贺同学的亲属也表示,自己并不是想“讹”学校,只是想清楚的指导他读研期间的遭遇,更何况学校明知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没有进行有效的介入和干预,更没有告知家属!
当学校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学校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冷眼旁观,这就好比眼睁睁的看着人一步步走向“黑暗”,却埋怨对方不向着光明走去。
其实不难看出,学生很容易便会出现心理问题,遇到挫折、难题时,便会让自己陷入进“黑暗”,但若是能够有人“拉一把”的话,那结局想必也是大同的。
也有的网友认为,是这位研究生心理太脆弱,学校也很“冤”,还有的网友表示:都成年人了,自己不想着解决问题和压力,只会一味的指责导师,若是其他人也跟着有样学样怎么办?
笔者观点:强者从不会抱怨环境,弱者才会怨天尤人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并不同,但当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甚至想要用“极端”的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目的,那也很难令人苟同,毕竟有做傻事的勇气,还不如将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能够直面困难,勇敢的去挑战更多不可能的事情,而不是只剩下抱怨、指责,甚至选择退缩、逃避,而能够读到研究生,那学生的智商是足够的,自然也要发散思维,更好的面对困难。
选择导师有“学问”,大学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学术圈”,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单,而且导师与导师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年轻导师和年老导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并不相同,而学生也要尽量选择年轻有冲劲,并且真心钻研科研的导师,自然能够在科研中有所建树。
大学生还需选择拥有好口碑的导师,多询问师兄师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很有道理,尤其是跨学校、学科读研,那能够提前了解导师的脾气性格,也能让读研过程轻松许多。
写在最后:读研三年的过程,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关乎自身的未来发展与毕业难易程度,大学生若是想要读研,那也要充分了解清楚,并让内心更强大,争取顺利毕业!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