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在成长路上至少要拥有“ 七颗心”

时事新闻2023-11-15 08:31:11无忧百科

年轻教师在成长路上至少要拥有“ 七颗心”

全文长 3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年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鲜血液”和重要补充,不但有激情和闯劲,而且是当下中小学校推进课改、深化“双减”和高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有生力量。但是,我们毕竟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中难免磕磕碰碰,所以,为了提升工作品质,我们先要倒逼自己成长,成长路径当然很多,但笔者以为,在成长路上,我们至少要拥有以下“七颗心”:

一是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这虽然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要坚守常识实属不易,关键是我们要把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要实实在在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个学生,又要把自己的思想、智慧乃至青春年华全部投入其中,这样爱教育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相反,如果我们缺乏爱心,把工作当作换取薪酬的工具,浮在表面,敷衍了事;或把工作视为跳板,但凡有改行机会就想跳出“苦海”,这终究不是爱教育的表现。

爱教育需要保持定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记得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应该为成为这样的“神”而努力;如果我们总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不和学生打成一片,不走进他们的内心,不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惑,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培养师生感情,不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教育教学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由此看来,爱学生需要讲方法、有智慧,尤其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我们要换位思考,假如他(她)是我的兄弟姐妹或亲人,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们经常这样拷问自己的内心和良心,我们就会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在学习上的难处和苦处,就会设法减少重复、机械、低效的作业和考试,就会动脑筋使他们快乐起来,就会竭尽全力呵护他们的成长。

二是公心。所谓公心就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地方,也是让学生“读好书”的重要保障。由于各种原因,当下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比如,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或生活还比较困难而“抬不起头”,有些因为是单亲家庭或身体有残疾而自卑,有些因为基础、悟性和学习习惯较差等而成了学困生,有些因为年级低、不懂事而顽皮、好动,有些除了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有时还会搞些“恶作剧”,包括说脏话、骂人,甚至打架斗殴,有些因为思想和心理有障碍而成了破罐子破摔的“问题学生”……

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有侧隐之心和庇佑之心,不能用对待成人的办法对付孩子,更不能厚此薄彼,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或以势利之心去巴结父母当官或家庭优渥的学生,或以冷酷无情的态度歧视和打压那些弱势的学生;既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又要偏爱那些贫困生、学困生和“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其实,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良知,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信心,因此我们要唤醒他们的学习良知,要提振他们的学习信心,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是耐心。耐心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而当下的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耐心。记得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有个隐喻一一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思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发展的缓慢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不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叶圣陶先生的话启示我们,教育是“慢”的事业,“慢”意味着我们要多一些耐心,任教年级越低,我们越要有耐心。

比如,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包括上课坐姿、听课、回答问题和作业等需要慢慢适应,而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和不断纠错,即使这样,有些学生可能仍然不会,这时更需要我们耐心等待、静待花开,千万不能焦急上火,大喊大叫、大声训斥、骂爹骂娘,甚至动粗。

当然 ,不同的学生其知识基础、悟性和学习能力等是不一样的;尤其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还要产生分化,这时我们应以更大的耐心承认和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接受他们的分化。

同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根据学生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还要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谆谆善诱,和颜悦色地与他们说话及对话,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不要怕说错,不要怕做错;因为错误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的利好资源,因为课堂原本就是试错和改错的地方,因为错误是他们改变认知、学习新知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除了宽容他们的错误,我们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改正错误。

此外,我们更要耐心等一等学习动作较慢或者思维“慢半拍”的那些学生,如有必要,应为他们“开些小灶”,通过个性化补习,保障他们学习不掉队。

四是慧心。也就是我们要修炼教育教学的智慧之心。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和警示自己,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激情不一定能教好书育好人;换句话说,教育教学既要有体力,又要有智力,仅仅用蛮力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比如,当下的课改和“双减”为什么步履维艰?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为什么还在继续?个中原因虽然复杂,但我们缺乏发现问题的智慧以及破解问题的举措是重要原因。

又比如,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为什么使我们头疼不已?原来也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不懂得疏导、尊重和转化,而是一味釆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想镇住他们,结果越想镇住他们,他们越是反感和叛逆。

其实,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智慧的结晶,实践更是培植智慧的最佳“土壤”。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探索。一方面,我们要海纳百川,边教边学,虚心向书本和名师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经验启示自己打开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用过度应试教育的老办法“依样画葫芦”,而是要先破后立,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即使“出师不利”也不要草草收场,而是要主动寻找失败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样,我们发现问题的眼光会越来越犀利,破解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大,也即自己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

五是恒心。这里指的是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持久不变的意志。纵观无数名师,他们虽然有不同的成长路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总是矢志不渝地坚持探索,坚持改变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坚持改变每一个学生,这才成长和成就了自己。

他们的成功经验再次启示我们,我们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只取得式微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只发表一、两篇论文就“金盆洗手”;只上了几堂公开课,就不再“露脸”、不再坚持;只评上个教坛新秀就“躺平““佛系”……而是要守住孤独、耐住寂寞,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乐做课改和深化“双减”的长期主义者,比如沉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费尽心思磨好每一道习题,仔仔细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一个一个找学生谈心聊天,一点一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个一个助推他们成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只要我们精准教学,只要我们用火热的心去焐热学生、感化学生,相信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是谦卑之心。虽然我们在大学里学习了不少专业知识,虽然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虽然我们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较快,虽然我们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过了老教师,但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又因为教育教学永无止境;所以,我们不能自以为是,自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到处炫耀、张扬甚至拔高自己;如果这样,那是要摔跟头的,而且会处处碰壁,至于专业发展之路更是走不稳亦走不远。

由此看来,我们应以谦卑之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包括向师傅、同事、学生和家长等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挑战、否定和超越自己,促使自己更完善、更完美。

七是真心。这里指的是真诚、诚实的情感和态度;换句话说,无论对人和对事,我们都要真心相待、真情付出。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底线之一。

特别是当下的教育教学充满着不确定性,加上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变化,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情况下,任何教师都不可能轻松应对,包括我们也同样如此;因为我们不是万能教师,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的神仙,对许多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不懂和不会,至于犯错、失误等,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关键是我们要求真务实,不要说谎,不要造假,不要逞强和逞能,不要不懂装懂,不要不会装会,不要忽悠学生,不要欺上瞒下、欺骗领导和家长,不要自欺欺人;即使碰到了不会或不懂的事情,我们既要明确告诉学生,又要及时修复短板;即使失误了,我们既要敢于承担责任,又要知错就改,更要自觉跟上时代步伐,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和社会欢迎的德艺双馨的好教师。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本文标签: 教学  课改  成长  教育  学困生  七颗心  优秀教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