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两周年,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成效如何?

时事新闻2023-11-14 21:33:17无忧百科

北交所开市两周年,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成效如何?

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在11月15日迎来开市两周年。第一财经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0家,总市值突破2800亿元,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470亿元,全市场合格投资者超600万户。截至目前,已经有超800只公募基金入市。

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19项有效发明专利,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的2.24倍。

在A股80万亿大市场中,北交所仍然处在发展初期。不过,伴随“深改19条”渐次落地,从企业上市、资金入市等多个方面深化改革,再加上当前整体上市环境的调整,业内认为,北交所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窗口期。

“在全面注册制下,证监会重点发挥加强监管与统筹规划的功能,引导京沪深三个交易所良性、错位竞争。对北交所而言,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目标,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教授胡历芳对第一财经称。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对第一财经表示,北交所开市以来,一批TMT、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专精特新公司上市,给市场注入了创新活力。企业端,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集中度下降。投资端,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积极进入市场,市场流动性有一定程度提升,成交金额较精选层阶段明显增长。

“北交所和新三板已经成为早期科技投资的重要标的池。”一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一方面两个市场中企业标的足够多,比私募市场更透明、更规范,有的还不贵;另一方面,当前IPO整体放缓背景下,一些满足沪深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尽快上市,也会选择到北交所上市,投资者从北交所挖掘到有潜力的企业的概率大大提升。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本枢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优化融资结构,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同时提出“活跃资本市场”。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北交所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11月9日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北交所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者规模,大力加强投资市场建设,推动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等机构积极入市,不断优化北交所的投资人,加速拓展做市商的数量和类型,改善交易估值,提升市场流动性。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尽快推出债券二级市场交易,研究编制专精特新指数,合作推出跨市场指数,逐步构建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指数的“全品类”体系,提供更多长期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

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9家,总市值超28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1%,民营企业占比88%。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公司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领域。

从科创能力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46%。结构上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1%,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8家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北交所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2023年前三季度,有近九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6家公司增幅超50%,17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50%,12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北交所一直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聚焦。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47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左右。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八成以上投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

“北交所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上市板块。缓解了中小企业资本需求的问题,实现了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推动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胡历芳称。

从投资端来看,北交所全市场合格投资者已超600万户,共有124家会员机构,做市商15家。11只主题基金、12只北证50指数基金、800余只公募基金参与市场交易。社保、保险、年金等长期资金均已入市。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自营等专业机构持仓占比为13.39%,一般机构持仓占比为30.69%。开市以来,共有200余只私募创投基金实现退出金额超43亿元。

债券方面,北交所今年以参与承接企业债业务为契机推出信用债产品,搭建了债券市场基础功能与业务框架。截至11月14日,累计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4.25万亿元;信用债业务上线至今,已受理14个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项目,计划发行金额287亿元。

“深改19条”落地,北交所建设开启关键期

经过两年的发展,北交所市场建设步入正轨。目前,正处于规模建设、功能提升的关键时期。

证监会聚焦北交所市场关键核心问题,于2023年9月1日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从投资端、交易端、企业端、中介端、产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共涉及19条内容(即“深改19条”)。

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已经落地了优化“挂牌满12个月”执行标准、简化挂牌公司申报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取消发行底价要求、支持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扩大做市商队伍、优化做市交易制度安排、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修订《转板指引》、提高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北交所业务专项加分、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落地公示审核制度、推出信用债等14项改革举措。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目前,已有万达轴承、九州风神两家公司挂牌不满1年申报北交所上市,并获北交所受理。

在做市商扩容方面,10月底,包括海通证券、首创证券、开源证券、长江证券等在内的10家券商完成交易系统测试。近期,部分券商、基金公司、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已参与北交所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交易业务仿真测试。

据记者了解,自“深改19条”实行以来,北交所投资者新增开户60万户,合格投资者总数达617万户,日均参与户数同比增长超两成;优质企业纷纷咨询沟通,109家挂牌公司主动披露三季报,积极筹备北交所上市。同时,二级市场表现有所改善,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近三成,12只新股首日平均上涨110%。

此外,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市场机构普遍加大展业力度,多家北交所龙头公司获基金持仓金额超亿元。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对接企业培育等工作,近期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旗下公募基金创金合信合作,推动打造北交所专项基金产品。

有业内人士提出,当前A股市场整体收紧IPO和再融资,北交所或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

“‘深改19条’改革后,北交所的整个制度体系对于优质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增强。”刘靖分析称,一是上市节奏可以更快(直接IPO、挂牌12个月认定标准优化等);二是发行定价更市场化(取消底价等);三是交易可以更加活跃(做市商扩容,各类投资者引入);四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东回报等层面优化);五是打通多层次联结,推进转板。未来,通过直接IPO将快速进入一批更优秀的企业。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3年至今,三大交易所上市新股共284只,北交所上市新股67只,占比23.59%;2022年全年,三大交易所上市新股共428只,北交所上市新股83只,占比19.39%。

畅通多层次流转,企业“能上能下”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北交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为中小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条上下通畅的服务通道。

北交所开市以来,对新三板带动作用逐步显现,2022年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数量同比增加三倍,定向发行融资金额同比增加12.5%。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实现破题,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制度平稳推出,畅通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优质企业到新三板的便捷通道。

同时,北交所优化了上市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的机制安排,为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更加多元的路径。2023年10月中旬,北交所发布了修订后的《转板指引》,补充完善了上市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转板事宜前的程序。10月底,召开了保荐机构座谈会,就《转板指引》制度安排、业务操作要点等进行解读,并集中解答了上市公司、保荐机构等市场参与方关切的问题。

畅通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是北交所建立的初衷之一。

“北交所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北交所市场活跃,且整个社会投小、投早,支持中小企业的氛围就越好。”刘靖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交所下接新三板和一级市场,上接“双创”,既能缓冲大量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又能通过市场化机制,优胜劣汰出优质企业。

在他看来,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定位清晰,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特征,制定了低成本、快审核、市场化、强监管的上市和交易制度。

“目前上市公司主体市值中位数不足10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不足近5000万元,近50%的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每家公司融资近2亿元,整体上很符合北交所定位。未来北交所仍需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定位,并将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市场功能。”刘靖称。

展望未来,北交所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刘靖看来,北交所的发展前景值得看好,中小企业是经济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活力的源泉,北交所将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但同时,北交所将面临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把握“包容”和“监管”的尺度,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好市场秩序,推动企业“能上能下”,优胜劣汰。这需要积累丰富的监管实操经验,以及不断的制度创新支持。

从现阶段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来看,北交所应如何充分发挥其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功能?

胡历芳认为,应该重点聚焦两个方面:一是持续服务于自主创新的融资需要。立足于缓解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瓶颈,引导风险投资的投向,并调动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和担保,从而形成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二是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机制,以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效率。事前甄别,即通过设立资本市场的门槛,将真正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企业推向市场;事后甄别,建立制度化的退出机制,将问题企业淘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