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身份尴尬”的专业,看似有前途,实则就业“老大难”

时事新闻2023-11-14 14:30:50无忧百科

大学里“身份尴尬”的专业,看似有前途,实则就业“老大难”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与市场经济有关,还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因此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一定要擦亮眼睛,就比如以下的几个专业,虽然名称看着很响亮,但在社会对于该类人才需求不大,因此就业情况堪比“蜀道难”。

01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隶属于文学门类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人才,专业对英语科目要求较高。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汉语热”现象,这样广阔的前景吸引了众多学子争先报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等。



但目前该专业人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国内该行业内的就业形势都很严峻,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去国外就业。然而如今各国孔子学院的数量正逐步削减,毕业生多前往东南亚或非洲国家任教,但这些地区需求有限,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多数学生毕业后都选择转行,真正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并不多。

总体来说,该专业就业方向狭窄,目前该专业较好的就业方向是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然而如今高校的汉语教师基本要求博士学历,门槛较高且岗位不多,很难有招聘汉语老师的院校;另外,如果有“教师梦”想在中小学任教,进而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曲线救国”,建议学生谨慎报考该专业,一般来说,很多院校在校招时面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都没有招聘需求,因为专业不对口且就专业性来说,汉语言文学、学科语文、学科英语专业的学生更胜一筹。

02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隶属于法学门类下的社会学类专业,培养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等单位从事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人才,专业对政治、语文科目要求较高,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需要学习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等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社会工作指的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工作,听起来十分温情,但从现实角度来说,该专业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们可以发现在各类企事业等单位的招聘需求中,几乎很少出现社会工作专业的身影,毕业生难以在行业领域内找到高质量的工作,就业情况堪忧。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考编”,那么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省考国考等招聘中适合该专业的岗位很少,学生只能报考一些三不限。如果是选择进入社会工作机构,和前文一样,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此类社会机构屈指可数,再加上由于社工职业的特殊性,多数地区的薪资待遇都不高,毕业生往往都只能被迫转行。如果想从事对口工作,建议毕业生去往一线地区,它们的社工机构较为完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多。

03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隶属于理学门类下的生物科学类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知识,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工作的人才。生物技术专业的涉及范围很广,有对动植物的研究,也有对微生物的研究,譬如需要学习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并且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质,在学习中需要阅读英文文献,因而学生的英语能力也相当重要。



生物技术是曾经的热门专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吸引着很多考生争相报考,但随着专业人才的逐渐饱和,生物技术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甚至被戏称为“天坑”专业。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专业属于高精尖行业,毕业生的对口方向是做科研,而研发类岗位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但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多为基础知识,所以本科生的就业率不高,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难以找到心仪工作。

尽管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目前生物行业的发展规模相对于计算机、金融等领域来说并不大,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市场需求较小,同时生物专业在院校中开设得十分普及,本硕博层次的人才众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高学历就会面临着岗位少,工资少的情况,因此有大量毕业生选择跨行就业或读研另谋高就。

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youzy_cn)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