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31日,在深圳举办的第8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上,全新一代•炫影1.5T超导磁共振、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AB-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昆吾刀……一个个专业性极强的名词不断映入眼帘,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中国企业都带着最新产品参展,部分产品不输海外巨头。
国产医疗器械在近年来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新产品、新技术越来越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进入新阶段,国产龙头品牌在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未来伴随着推进采购国产仪器、加快集采高值耗材,将进一步打破海外垄断,提升市场渗透率和占有率。
新产品新技术频现
CMEF被誉为全球医疗的“风向标”。据介绍,本次CMEF展会涵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医用光学、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AI+医疗等领域,全球4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携融合AI、机器人、人机交互、基因测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技术,展示各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以及在新趋势、新场景下的融合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在奥泰医疗展台,证券时报记者看到了该公司最新推出的全新一代•炫影1.5T超导磁共振产品。该公司现场一位负责人赵大鹏表示:“奥泰是我国最早掌握超导磁体、射频线圈、谱仪等关键技术的医疗科技企业,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台1.5T超导磁共振以及后续迭代产品。我们的产品无论从临床功能应用还是服务等全方位水平来看,已经完全可以跟国际厂家匹敌,在硬件参数上,某些方面甚至比进口产品还更好。基于这一前提以及国家推动国产替代战略,我们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是越来越高。”
作为全球医疗科技界的必争之地,高端医疗影像产业是一个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高度密集的战略新兴领域,其市场规模和先进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端医疗科技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对此,赵大鹏进一步表示,目前奥泰医疗已经开始将“中国智造”的超导磁共振产品反向输入技术发源地,完成中国高端医疗影像产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逆向输出”。
作为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中的热门领域,基因测序也涌现了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在赛纳生物展台,高通量基因测序仪S100分外显眼,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款产品是一款体型小,操作简单,通量灵活,准确度高,适合多场景应用的桌面型测序仪,可检出0.1%低频突变,为肿瘤、微生物、生殖健康、海关、疾控、法医、药物研发、动植物育种等领域提供更准确、简便、快速的基因测序解决方案,配备的ECC和BitSeq双模式,适合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不仅是奥泰医疗,在本次CMEF展会上,有大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展出:汕头超声推出的Apogee6800 Pro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通过全域聚焦、加权融合、智纯滤波等技术获得优秀的基础图像品质,先进的微细血流技术具有更高的血流灵敏度,更加真实饱满,更快的帧频,从而充分保障了高端客户对于临床图像的要求;华大智造推出的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可将提取、建库、定量、测序和分析流程浓缩于一台仪器,通过自主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搭配数据分析软件及数据库,实现一步整合测序全流程,可最大程度地解放实验室人力,真正实现无人值守;佛泽医药推出的AB-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昆吾刀是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从原材料到成品我国均可控,国际先进的连续波RFQ直线加速器技术,属于业界新的三代技术。
AI智能化成风潮
证券时报记者在本次CMEF展会看到,不少中国企业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在硬件配置上亮点频频,部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大幅提升,医疗器械产品更像是被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事实上,在本届展会上医疗器械的智能化正在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展会现场,有不少公司带来了最新的智能药房配送系统、检验智能管理系统等等,部分公司更是在现场演示智能药房如何通过分拣系统和相应管道,一次性将药品送到患者手中,大大提升了患者取药效率。在拱东医疗的展台,该公司展出了一整套的检验智能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中的采血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签到机、打标机、采血台以及预约管理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这一套系统可以实现患者签到取管、自动打标,防止人工贴标造成检验失误等诸多情况,操作简单,故障率也更低。”
不仅如此,相关公司也愈发重视AI在相关产品中的应用。赵大鹏表示,公司的磁共振产品目前已应用了大量AI技术。“我们基于人工智能采用了大量创新性技术,大幅度解决诊疗效率的问题,它能在扫描流程优化、扫描速度、信号采集、图像重建、辅助诊断等全链条实现AI优化,这也让扫描工作更便捷、用户体验更好。同时,从图像信号采集角度来看,通过人工智能来识别噪声,识别分辨率会更高,还能通过人工智能发现图像中的异常信号点,帮助医生做筛查,大大提高了医生诊断效率。”
开立医疗则是在现场展出了全球第一款基于动态图像的自动检测智能分析技术。该技术由高端智能妇产超声“凤影”领衔,S-fetus产科扫查助手贴近医生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可实现一次按键,0秒响应,实时动态图像中快速精准图像自动识别、标准图像自动获取及自动测量,减少操作者经验的依赖,提高切面获取的统一标准性,同时提高检查效率。
华大智造则是在现场推出了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可以通过5G网络将医生端和病人端连接,通过仿形探头控制六轴机械臂超声机器人,可以精准完成超声检查,极大地延伸了超声专家的服务半径。
国产替代进行时
在本次CMEF展会上,一个愈发清晰的大趋势是国产替代率越来越高,中国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
前述赛纳生物展台现场的负责人就表示,赛纳生物作为一家集基因技术研发、转化、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从0到1的原研技术路线,依托Fluorogenic荧光发生和ECC纠错编码两项核心测序技术,专注底层核心技术研发与市场转化,实现了设备、试剂、芯片、算法全专利覆盖。
“可以看到的是,国内医院对国产设备和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目前我们的产品性能跟进口产品基本一致,有的参数甚至更好,而且我们的产品相比同类海外竞品的价格还要低30%以上,国内医院没有理由不选择我们。”一家磁共振厂家人士表示,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几乎都实现了100%国产化,公司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率也是越来越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并非完全一帆风顺,而是需要中国企业愈发深入研究客户需求,不仅要在硬件上做到领先,软件上同样不可轻视。深圳一家内窥镜厂家现场负责人就表示:“虽然目前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跟海外产品相差不大,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一定差距,比如一个旋钮的方向,可能医生多年来使用进口产品,遇到方向不一致就可能极大影响医生的操作,所以我们在研发时也要时刻关注医生的使用习惯,这一类的软性需求需要长期调研、跟踪才能知道。”
相关数据也表明,目前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正在不断提升,同时一些高端产品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粤开证券分析了2019年至2023年7月医疗器械招投标数据,其中输液信息采集系统、康复训练软件、磁疗设备、医用吊塔等111个中低端领域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国产替代;起搏器、X射线机、磁共振成像等68个中高端领域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处于10%-50%区间,国产替代进入博弈期;医用显微镜、X射线治疗设备等25个高端领域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10%以下,是未来国产替代的攻坚赛道。
国产替代率的提升,也意味着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未来将保持进一步的高速增长。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202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规上+规下数据)约达12995亿元,预测到2025年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
本次CMEF展会上,通过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和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不难发现这些产品正是他们迈向未来的“通行证”,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也必将征服更多技术高峰。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锦程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