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不开的囚网,中国经济的深层困境……

时事新闻2023-09-06 13:57:41无忧百科

跳不开的囚网,中国经济的深层困境……

  

  作者 | 杨国英

  这是一个悲呛的话题。

  近期,有些读者建议,在大家信心普遍不足之下,作为一个财经写作者,我应该给大家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是的,正能量是应该多注入,我也一直在提倡,在超级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努力,更专注。

  但是,之于宏观时势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保持客观,而不应该带入太多的主观情感。

  因为,不基于客观分析基础上的任何情感宣泄,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最终不仅均无助于大家接下来的应对,而且还极容易误导大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勇敢者会选择直面现实,不管现实是多么的冷酷无情。

  只有懦弱者才会逃避现实,才会喜欢熬鸡汤和打鸡血。

  回到正题,今天,中国经济的深层困境到底是什么?

  谈到这个悲呛的话题,许多人,即便不是研究经济的,也可以讲很多很多。

  比如出口(重点是出口贸易顺差)、投资和消费,这三个所谓的宏观三驾马车,现在均遭遇到显著的压力。

  再比如资产价格压力过大,尤其是当下我们的楼市价格压力过大,这涉及到巨大的隐性金融风险的暴露。

  再比如在中美终极博弈的历史背景下,最近一年半,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国一直持续以超高利率差打压和收割中国。

  还有,过去两三年,美国正在加速推进其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不仅强推美国及其盟友大企业供应链的去中国化,而且,还在高科技领域(重点是半导体)全面封锁和打压中国。

  但是,上述这些所谓的压力,均是静态的压力,或者说,均仅仅是更深层压力的表象折射。

  归根到底,当下中国经济的深层困境,是宏观杠杆率的急速膨胀。

  在宏观杠杆率急速膨胀之后,我们当下正面临政策刺激的抓手窄和空间小等一系列困境。

  科普一下,所谓的宏观杠杆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全社会债务规模的核心指标,全社会债务规模除以GDP,就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杠杆率。

  根据公开数据,从2008年至2021年底,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从141.2%急速膨胀至263.8%,膨胀幅度接近一倍,而如果再结合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那么,从2008年至2021年底,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事实膨胀幅度超过了一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全社会债务规模事实膨胀幅度超过了一倍。

  这显然是一个令人超级担忧的所在。

  但是,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囚网,我们只能直面,而无法逃避。

  从2008年至2021年底,13年时间,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我们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足足增长了超过一倍。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2021年底,我们公开口径的宏观杠杆率是263.8%,但是如果结合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地方隐性债务杠杆率在40%左右),那么,当下我们事实的宏观杠杆率就超过了300%(263.8%+40%)。

  超过300%的宏观杠杆率,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的每一元GDP产出,就对应着三元的全社会债务,你说这吓不吓人?!

  以2021年为例,2021年我们的GDP是114.92万亿,那么,这事实也就意味着,2021年我们的全社会债务规模事实高达350万亿左右。

  现在,环顾全球,当下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事实已经明显超过美国和欧洲,也超过全球所有的新兴经济体,唯一没有超过的就是日本。

  截止2021年底,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事实上超过300%,而同期(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超过300%宏观杠杆率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有且仅有日本,同期日本宏观杠杆率为416.8%,而美国和欧元区的宏观杠杆率则分别仅为281.1%和282.1%。

  至于全球为数众多的新兴经济体,其宏观杠杆率整体上远远低于我们,仅举其中宏观杠杆率相对较高的比例,比如,同期的印度宏观杠杆率仅为180%左右,同期的巴西宏观杠杆率还不到160%。

  宏观杠杆率的全球唯二,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毕竟,宏观杠杆率全球第一的日本,从来不是一个正向的参考对象,与日本宏观杠杆急速飙升相伴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迎来了失去的30年,直到最近一两年,之于全球供应链的转移以及中美终极博弈之下的全球资本避险,日本经济和日本资产价格才开始迎来明确的回暖信号。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位居世界第二,这至少会带来两大隐患:

  一是,一旦经济经济不达预期,我们刺激经济的空间微乎其微,因为,刺激经济,不管怎么刺激,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杠杆的,要么是企业加杠杆(增加负债),要么是居民加杠杆(增加负债),又要么是政府部门加杠杆(增加负债)。

  二是,一旦资产价格发生较大跌幅,之前超高的宏观杠杆率,立马会加速变成扼杀全社会流动性(持续通缩)的绳索。

  这就是我们当下不敢大幅降息的现实困境。

  大幅降息,不仅会导致中美之间更悬殊的高利率差,继而进一步加大外资的撤离和部分内资的外流。

  大幅降息,还极有可能导致本已超级高的杠杆率进一步攀升,继而迎来未来更难破解的超高负债格局。

  这也是我们当下政策刺激指向重点锁定TOC的根本原因。

  剔除掉宏观杠杆率显著低于我们的全球新兴经济体,只与发达国家进行分类别对比。

  现在,之于真实的宏观杠杆率(全社会负债规模/GDP),TOG(政府部门)结合地方隐性债务的话,高于美国和欧洲(低于日本),TOB(非金融企业)高于美国和欧洲(与日本接近),只有TOC(居民)与日本接近,低于美国和欧洲。

  同时,再结合具体的债务质量水平,现在,我们事实违约分险最高的是政府部门债务(重点是地方债务),其次是非金融企业,再其次才是居民。

  所以,无论是之于债务规模占比,还是之于债务质量对比,当下我们进行政策刺激(加杠杆)的核心重点,显然只有可能是居民——居民再加债务杠杆的结构性风险最低。

  如此,我们才能认识到,为什么近期针对楼市和股市,我们启动了史无前例的超强救市政策,楼市是锁定TOC(居民)的加杠杆,股市其实也是重点锁定TOC的加杠杆(公募私募最终还是个体认购为主)。

  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史,就是全球杠杆史。

  时势激荡,稳短期经济,应该适度加杠杆。

  穿越迷雾,稳长期经济,更宜适度减杠杆。

  稳短期,如何不影响长期,稳长期,又如何应对短期,这显然是一个矛盾所在。但是,越是矛盾,越是复杂,越能考验我们的政策平衡力,短期与长期的平衡,现实从权与战略定力的平衡。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本文标签: 利率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