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关键词:抢企业,抢人才!

时事新闻2023-10-26 00:11:31无忧百科

2024香港关键词:抢企业,抢人才!


20年前,香港特区政府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者带来650万港元的资金即可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并且,当时计划下获准投资类别中包括房地产和金融资产。

也就是说,境外人士只要来香港买房就可以坐拥香港身份。

放今天来看,该政策确实颇具“性价比”,不过我们将视线拉回2003年的香港:

2003


(图源:香港商报)

金融危机加上非典(香港称“沙士”)席卷,香港楼市暴跌至谷底,比1997年的高位下跌了约70%。就算是新楼盘,每平方英尺的价格也只有2000~5000港元。在后来的新闻报道中,人们称那是香港一段“不堪回首”的回忆。

因此,2003年10月27日问世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港府“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政策施行下的7年间,大约超40%的民众,通过购买房产来投资移民香港。入境事务处2009年底的一组数据显示,在9894宗移民申请中,5953宗以地产投资获准在香港居住。

直到2010年,移民投资金额提高至1,000万元,且将房地产投资项目剔除

2010

买房移民香港,“行路不通”

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10年至2011年施政报告,数条措施剑指不断攀高的房价。

曾荫权解释说,投资移民计划下的房地产投资,其实只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约1%,但考虑到市民大众高度关注,决定作出修改:推出多项打压楼市及帮助香港民众置业的措施。其中较为瞩目的是实行了7年的买房移民香港,自此“行路不通”。

2015

需要的是人才的“才”,

不是钱财的“财”


2012-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

图源网络

到了2015年,逾3,149亿海外资金通过移民计划流入香港。其中,逾2,723亿港元投资了指定金融资产,占86%;房地产投资则占14%,共425亿。

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提出:“为了应对人口老化问题,需要积极吸引外来的高端人才。香港环境和当年已经不同,我们需要的是人才的‘才’,不是钱财的‘财’。

于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通道关闭,高才通计划、香港优才不限额、留学签证延长、专才条件放松等相继问世。

从2003年问世,到2010年收紧、2015年叫停,再到今年10月25日《施政报告》最新公布消息:

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港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来港,以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的发展优势。

有观点认为,如此“涨价”是因为香港“急眼”了,开始发力和隔壁新加坡“抢人”。

为什么会“急眼”?

近年来,无数富豪们在新加坡开设家族办公室,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2022年一年预估有500名中国高净值人士要迁移到新加坡。

此外,去年10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已经超越香港成为了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

另一边厢,来自恒指公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首8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为1120万港元,同比下跌12%。(恒生指数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来,一直获广泛引用,成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因此,港府不得不再次调整人才战略。提高资本投资者入境金额或可盘活呈疲软之势的港股。

那么新政策下,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才是香港的True love?

2023

行政长官施政报告

摘要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25日)11时在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发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这是李家超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

51

2023

抢企业方面,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接触超过200间重点企业,当中30间正计划落户香港或在港扩充业务,涉及约300亿元新投资额,预计提供约1万个就业机会。投资推广署今年首九个月已协助超过300间海内外企业在港成立或扩充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成半。

53

2023

政府会继续抢企业,特别与“八大中心”定位相关的企业,包括针对先进科技的重点企业、行业代表、创新和策略性行业。

(“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为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八大中心”,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54

2023

我们会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分部业务,为香港引进优质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双循环所带来的庞大机遇,协助外国企业“引进来”和内地企业“走出去”。特区政府会与中央相关部委探讨便利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总部╱分部的措施,例如资本项目投资的便利安排。

57

2023

政府着力抢人才、留人才,措施包括:

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 —— 继去年推出“人才服务窗口”在线平台后,实体“人才服务办公室”将在本月底正式成立,为来港人才提供支援、跟进人才入境后的发展和需要等。明年亦会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区域招揽人才交流和合作;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 —— 扩阔吸纳世界各地人才网络,11月起,合资格大学名单会增加八间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间;

放宽签证 —— 即日起开放越南人才来港就业的签证政策,并放宽越南人商务和旅游“一签多行”来港的申请门槛。我们亦会开放老挝及尼泊尔人才来港就业、受训和就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

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 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来港,以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的发展优势,细节今年内公布;及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 为纾缓技术行业的人手短缺压力,职业训练局(职训局)2024/25学年起入学的指定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外地学生,毕业后可留港一年,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此安排会试行两年再作检讨。

抢人才、抢企业

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邝志良教授在今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今年施政报告主要以“抢人才、抢企业”为主。香港是祖国对接国际的重要窗口,可以为具有潜力的人才、企业提供International Service。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湾区平台能够为更多企业、人才推出更具体、更落地、更精准的扶持措施。

此外,香港拥有深厚的生物科技科研基础,及逐渐完善的生态系统,医疗科技业或许是未来香港发展的大方向。

(文/本刊记者 赵芃程)

本文标签: 香港  来港  新加坡  梁振英  施政报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