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国内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社保基金的举动备受市场关注。10月26日至27日,社保基金会在成都组织召开2023年境内投资管理人座谈会。与会管理人负责同志和投资经理代表围绕当前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形势,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认为当前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A股进入了长期配置价值的窗口期,要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积极把握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机会,努力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社保基金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没有发生改变。社保基金会理事长刘伟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也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改变。坚定地做多中国资产,纵使短期内业绩有一定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定能分享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果实,最终收获丰厚的投资回报。
刘伟表示,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社保基金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大类资金配置体系,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资产再平衡。刘伟希望管理人加强研究分析,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把握投资机遇。同时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投资运营和风险防控能力水平,努力提高中长期收益水平,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财富基础贡献力量。
副理事长王文灵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管理人要高度重视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加强与社保基金会的互动沟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作用,积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要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组合管理和收益水平;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坚决防范道德风险和廉洁风险,切实筑牢风险管控防线,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A股进入长期配置价值窗口期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A股进入了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时间窗口,要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积极把握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机遇,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国寿养老总裁助理、首席投资官张涤表示,年初以来经过市场的深度调整,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历史上长周期调整后的重要底部区域,往往都伴随着政策、预期、情绪的相互交织,进而形成阶段性的“磨底期”。“最终,政策效应累积、企业盈利回升、市场情绪修复将统一体现为资产价格向长期价值的均值回归。”张涤表示,对A股市场的长期前景充满信心。
实际上,这已成为各家资管机构的共识。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也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偏底部区域,政策面和基本面等因素已经出现积极的边际拐点。总的看,权益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他具体分析称估值上,当前市场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估值性价比高;盈利上,盈利周期已经连续数个季度负增长,有望触底回升;情绪上,近期市场的下跌也部分体现了对基本面中长期的悲观预期定价,当前政策有利于逐步扭转这一过度悲观的定价。
中信证券执行委员杨冰表示,中国股票市场独立性大幅增强,主要指数估值分位处于历史偏低底部位置,对明年A股盈利测算也进入触底回升周期,A股进入了长期配置的时间窗口。
强化逆周期布局
“截至2022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三大类资产权益规模6万多亿元,其中作为战略储备的社保基金2.6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6万亿元,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股权1.8万亿元。社保基金成立23年来,累计投资收益约1.66万亿元,年均收益率7.66%,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管理6年来,累计投资收益2670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44%。”刘伟介绍。
在业内人士看来,社保基金、养老金之所以能够穿越牛熊,面对市场波动取得较为稳定的投资成绩,源于社保基金会切实增强大局观和宏观研判能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逆周期思维,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稳健审慎开展投资运营。
“价格回归价值的规律不会改变,社保基金坚持的价值投资理念不会动摇。”刘伟表示,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社保基金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大类资金配置体系,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资产再平衡,即在市场观望时坚定买入,在市场过热时适时卖出部分股票。事后进行回溯分析,这样才能踏准市场节奏,把握住市场机会。
多家管理人也表示正确看待市场短期波动,强化逆周期布局,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表示,大幅波动的市场情况下,甄别哪些情形是非理性波动,保持一定的逆向投资心态,也是实现超额收益的来源。回顾组合中超额贡献较大的行业和个股,都是在跌到估值极低时买入的。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社保组合,在下跌时逐步买入也能够节省一定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