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新政来了!房子能买了吗?

时事新闻2024-05-28 21:11:54无忧百科

上海楼市新政来了!房子能买了吗?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上海放松限购是标志性事件,表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加入到了加快松绑的行列。我们维持一二线放松限购是大势所趋的判断。下一步预计北京、深圳、广州等放松限购措施也会陆续出台。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考虑到深圳、杭州、上海等人口流入和购买力情况,这些城市放松限购会有部分效果。

在国家政策明朗的情况下,那些率先放松限购的城市将率先受益。率先放松限购的城市将获得购买力,楼市活跃以后有助于土地市场的恢复,同时买房落户有助于城市“抢人大战”,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形势下年轻人口流入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5月27日,上海非沪籍购房5年社保变3年,首套首付降至20%、二套首付降至35%,非沪籍单身人士可购外环内二手房等。本次上海进一步放松了楼市调控政策,较北京、深圳、广州近期的放松力度有所加强。

此次新政放松了非沪籍居民购房的社保年限限制,预计将有效提振上海整体房地产市场;非沪籍单身购房范围扩大,短期主城区二手房销售或将提升;首套首付降至20%、二套首付降至35%,促进刚需及改善需求释放;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5%、二套降至3.9%,切实减轻新购房的利息负担;多子女家庭可加购一套住房,有利于改善型需求进一步释放。

“517”新政标志房地产政策的历史性拐点到来。降低首付比、降低利率、推出3000亿再贷款收储等,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政策导向已经十分明确,决心很大,为什么?很大程度上跟地方财政形势日趋严峻有关,土地财政占地方可支配财力的56%,这影响到基层运转,不仅是经济问题。上海本次楼市新政具有风向标意义,体现稳地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趋势来看,未来一线城市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上海放松了外环内二手房,北京放松了五环外,深圳放松了非核心区,广州放松了120平方米以上户型限购。当前楼市表现疲弱,房地产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市场过热;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参考《》)

从当前形势看,从销售、投资等指标看,房地产市场已经超调(参考),显著拖累经济、就业和地方财政。房地产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就业稳,金融稳。

放松限购有用吗?对一二线城市有部分效果,但从整体而言,目前制约因素是居民支付能力,所以需要住房保障银行和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之类的措施。收储库存用于保障房迈出了重要而正确的一步,3000亿再贷款是第一步,未来需要3万亿以上,建立大规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优质房企流动性和地方财政,缓释金融风险,一举多得。同时,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通过超长期国债+QE方式,财政扩张,提振需求,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启动经济复苏。(参考《》)

未来三招可救地产:1)组建住房银行,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2)全面取消限购;3)降低利率和税费,包括二套房存量房贷利率,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冬天再冷再长,春天也会到来。

中国楼市不会重演日本九十年代,城镇化还有很大空间,如果办法得当,房地产还有解。日本九十年代城镇化进程结束,人均GDP3万美元。中国空间很大,需要时间,以时间换空间。传统经济软着陆,新经济崛起,双支柱,中国经济加油!

正文

1 上海楼市新政解读:力度较大

2024年5月27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调整优化住房限购政策、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以旧换新”以及优化土地和住房供应等政策措施。相较于调整前,本次新政带来了以下主要变化:

1)缩短非沪籍居民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至3年:非沪籍居民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从“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社保5年改3年,放松了限购要求的社保、个税年限,主要吸引本地符合购房条件仅社保年限不足的群体。

2)扩大重点区域非沪籍人才以及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区域: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区域,扩大至外环内二手住房(此前为外环以外的新房与二手房);将非沪籍人才购房区域,由限定的产业片区扩大至所在区全域。非沪籍单身人士可在外环内购二手房,提振主城区二手房市场,打通改善群体“卖旧买新”的置换路径。

3)取消离异购房合并计算住房套数规定:对夫妻离异后购房的,不再按离异前家庭计算拥有住房套数。放松了离异后名下无房的人群置业限制标准。

4)支持企业购房用于职工租住:对企业购买小户型二手住房用于职工租住的,不再限定购买住房套数。有利于专门收购小户型二手拿来做租房的群体,可以公司名义大规模收购,但整体影响有限。

5)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可再购买1套住房,目前多子女家庭最多可购买3套住房。对于手头已有2套房的多子女家庭,可在主城区再买一套,不用“卖一买一”。

6)降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45个基点(调整前4.1%、调整后3.5%);二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5个基点(调整前4.5%、调整后3.9%),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嘉定、青浦等6个行政区二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5个基点(调整前4.4%、调整后3.7%)。商业房贷利率下降,切实减轻新购房的利息负担,但3字头的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7)降房贷首付比:首套最低首付比调整为不低于20%(调整前30%);二套最低首付比调整为不低于35%(调整前50%),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嘉定、青浦等6个行政区二套最低首付比调整为不低于30%(调整前40%)。首套首付下调1成,促进目前首付不足但收入预期稳定的刚需购房;二套首付下调1.5成,促进改善型需求释放,但在居民收入、就业预期偏弱背景下影响有限。


上海本次楼市新政具有风向标意义,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和贯彻,体现稳地产的重要性。“517”新政出台以来,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政策导向已经十分明确。本次上海房地产限购放松,信号意义明显,一线城市未来应该逐步放松限购,未来购房资格可能不仅只对缴纳社保的本地居民,甚至对外地居民放松限购,达成全面放松。

2一线城市放松限购是大势所趋: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4年5月27日上海再次放松了限购,至今,北京放松了五环外,深圳放松了非核心区,广州放松了120平方米以上户型限购。

一二线城市全面放松限购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有五大核心理由:

1)限购政策本是房地产市场过热时期出台的临时性政策,如今抑制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放开限购,意味着让过紧的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市场状况,接受供需调节,并非激起泡沫与过热的“刺激性措施”。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避免热点城市房价暴涨。

2)放开一线城市限购,带来积极的政策信号,可提振市场整体信心。化解房地产困境的关键在于需求端信心恢复,信心提振才能带动销售回暖。当前我国对住宅市场较冷、购买力较弱区域,包括部分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已经放松限购,但提振效果有限。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楼市,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聚集了相对旺盛的住宅购买力,放开限购,能够有效提振需求端信心。

3)去库存,稳房价、稳市场、稳经济。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房主导时代后面临调整分化,要消化此前的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事关经济恢复、金融风险,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我国一线城市目前成交量价、库存积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但一线城市的住房潜在需求高,对于全国投资置业人群有较强吸引力,全面放开限购带来销售提振,有利于去库存、稳房价、稳市场、恢复经济。

4)让中国人置业的强大购买力留在国内,为我国经济复苏贡献力量。中国人的强大购买力在过去两年惠及全球大都会的房市,在东京、伦敦、纽约、洛杉矶等城市,中国人是最大的外国房产购买群体。我国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楼市,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聚集了相对旺盛的住宅购买力,但在限制性政策约束下,导致肥水流入外人田。全面放开一线城市限购,能够满足我国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有效提振需求端信心。

5)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典型国家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向本国、全球买家开放,不限购也不限售,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非人为的行政手段。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核心城市楼市不限购,遵循人口流动规律,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城市竞争力。(参考《》)




3放松限购之外,关键是提升居民支付能力

目前房地产行业不止需要简单的“放松限购”,核心制约因素还有居民支付问题、预期问题。在房地产存量时代,库存积压,成交量价回暖需要更多时间和政策激励。要替代旧的“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循环,必须引入“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通过财政扩张带动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整体投资回暖和经济复苏,配合住房银行收储,稳楼市,稳经济,利民生。

我们之前倡导的成立住房保障银行、政府收储存量房用作保障房(请参考)正在落地,这是解决房地产困境的有效路径,3000亿元或是初步尝试,后续政策力度还需继续加码。

当前楼市成交低迷、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地方政府保交楼、收购商品住房,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收储模式,钱从哪里来?由央行设立专项用于收购商品房的再贷款,地方政府以收购的商品房为抵押,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即类PSL,地方政府获得商业银行资金后支付给房企。

政府收储模式,利于去库存、救房企、救楼市、利财政、利民生。房企拿到资金,缓解现金流压力,一方面用于拿地,利好地方财政;另一方面建设住房、防止烂尾,利好民生。地方政府将保障房租赁获得收入,按时向商业银行还款,同时,通过收购存量房减少市场供给,达到去库存目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稳经济。此外,批量收购转保障房,建设中国版组屋,一举多得。

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对冲经济运行压力,解决当前地方财政和企业居民收入问题(请参考) 。“新”一轮经济刺激,即通过财政扩张,配合货币宽松,扩大需求,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加大对新经济、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提升长期竞争力。关键在“新”,调整投资领域,发行超长期国债重点支持新基建项目,更多投向新经济、新质生产力领域,如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

4 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房地产是中国第一大支柱行业,关联60多个相关产业,几千万就业,要全面看待房地产对经济、土地财政的重要作用。

1)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18号文将房地产定位为支柱性产业。2000-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1%增至7.2%,受行业下行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2023年房地产行业占GDP比例下调至5.8%。一般而言,在经济中占比超5%的行业可以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2)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五分之一以上。2000-2023年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4902亿元到1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4.9%到22.0%,意味着每年全国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中,1/5以上投入了房地产业。

3)房地产带动几十个上下游产业链产值。房地产通过投资、消费既直接带动与住房有关的建材、家具、批发等制造业部门,也明显带动金融、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2020年投入产出表,我们估算出广义的房地产业完全拉动上下游产业链GDP10.0万亿元、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GDP2.4万亿元。


4)房地产相关收入占地方财力三成。在土地财政制度设计中,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的直接税收及土地出让收入贡献可观。2012-2019年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专项税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从27.1%升至35.6%,后降至2022年的26.0%。


5)房地产业直接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就业近1300万。房地产业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大量就业,虽然近两年房地产行业面临重大调整,但物业从业人数仍逆势增长。2004-2018年我国房地产业从业人数由396万增至1264万,预估至2023年我国房地产从业人数将达1300万。房地产的完全消耗需求带动了商业、建筑等后周期行业,同时也带动了关联产业吸纳人员就业,能够带动上下游多个行业平均8%的就业弹性变化。

5短期三招可救地产,长期“五大核心”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我们此前提出,三招可救当前地产,房地产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就业稳,金融稳。

1)组建住房保障银行,收购开发商库存。建立专项资金收购开发商土地、商品房库存,开发商拿到资金限定必须保交楼,这样可以防止烂尾,避免让购房者承担地产调整的风险。房企回款有多余资金,可以用于拿地,土地财政因此恢复,地方债务压力得以缓解,基建有望回升。收购的库存商品房和土地用于租赁房保障房,有助于改善民生,原本开发商手里有很多库存,如果额外再新增供地用于租赁房,将导致巨大的浪费,一举多得。

2)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现在市场低迷,是取消限购的良机,发达国家对国内居民没有限购措施,都是通过价格和税收调节,而不是人为的行政手段,违背市场经济。一二线市场如果活跃起来,可以通过多贡献土地财政、税费拉动经济增长。在当前行业持续低迷背景下,取消限购短期将促进房地产筑底回升;中长期可考虑在市场企稳后,通过征收房地产税等税收机制调控市场,同时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稳定税收来源,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一举两得。

3)持续大幅降息减少购房成本,为居民减负。货币政策部门通过定向降准等支持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现在实际利率偏高,应该大幅降低存量利率,之前降低了首套,社会反响很好,二套的也应该降低,这是善政。

长期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为核心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如果采取长短相结合措施,有望促进房地产软着陆,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就业贡献力量。

添加助理领取专属研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