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小盒子,终于不用频繁换手机了?

时事新闻2024-05-28 19:59:45无忧百科

有了这个小盒子,终于不用频繁换手机了?

在一个数码创新越来越难的时代,有多少人换手机,仅仅是因为内存不足?

其实,相比于直接换手机,一个更合适的选择正在浮现,那就是NAS私有云。

等等,NAS私有云是什么?即使在数码产品已经非常普及的当下,恐怕大部分人对NAS的了解也非常有限。


NAS,全称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第一眼看上去,它就像是一个大容量的硬盘盒。不过区别于硬盘盒,NAS最核心的功能,是基于网络来传输数据,而不是像硬盘那样需要物理连接。此外,NAS也可以实现更好的硬盘分区管理、多用户协作和影音娱乐等功能。

更丰富的功能,代价是更高的价格和使用门槛,这也让NAS长期以来游离于主流消费市场之外。

但是最近几年,NAS产品自身的快速进化,正在颠覆过去难用的形象。而引领这场创新的黑马之一则是绿联科技。

NAS私有云,越来越好用了

设想一下,如果能够把手机内存里的照片、视频等大文件,直接存在家里的硬盘上,但是又随时能够通过手机访问,是不是很方便?

其实,以硬盘+CPU为主体的NAS私有云,本质上就是一个非常小型化的服务器,可以实现远程存储功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约NAS私有云普及的障碍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易用性。过去的NAS私有云并不像PC产品,有一个Windows这样方便好用的操作系统,往往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搭建和上手。

第二则是价格。对于大部分消费级用户来说,在5-10年前还没有那么大量的数据,值得专门去购买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且为了远程访问而额外付费。

这两个障碍,在最近几年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方面,NAS产品的操作系统便捷性有了极大提升,在访问、管理文件的界面和操作体验上,已经与PC、手机上没有太大区别。

这样一来,更多小白用户也可以方便地实现跨系统、跨设备的数据同步,随时随地在远程查看文件,甚至可以直接跟电视大屏连接,播放影音视频。

同时,系统还支持多用户编辑协作,让团队办公更高效。


而随着近年来移动影像和网络传输能力的进步,普通用户所需要存储的照片、视频等数据文件的越来越大,对大容量存储设备的需求开始爆发,让NAS的性价比也越来越高。

以绿联上周发布的DXP4800产品为例。DXP4800配备了3.4GHz的Intel N100四核处理器,可支持4个最高容量22T的SATA硬盘,以及2个单盘最高容量4TB的M.2 SSD固态硬盘。其售价定在了2599元,限时首发价为1999元。

这样的价格,意味着NAS产品对于有大量数据存储和多人协作需求的用户来说,相较于网盘已经有了一定的性价比,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DXP4800

AI时代,NAS潜力可期?

另一个影响NAS普及的变数,在于AI。

在新品发布会上,绿联也重点展示了新系统的AI能力。例如,新系统相册中增加了“人物相册”功能,可以用AI识别不同人物的正侧脸和模糊五官,建立专门的相册。用户也可以自定义一个物品或图像,让AI快速在海量照片中找到相应图片。

不过,相比于这些在手机端也逐渐普及的AI功能,NAS更大的想象空间或许还在于未来生成式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还更多运行在云端,使用全网数据训练,但也引发了个人数据安全的担忧。储存在云端的个人数据,是否会被私自用于模型训练?

因此,手机和PC厂商也在大力投入端侧模型的研发。由于数据不需要传输到云端,端侧模型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而NAS产品可以设置更严格的网络连接权限,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信息外泄。

此外,绿联产品开发人士向观察者网指出,相较于存储空间有限的PC和手机,NAS能够存储更大量、更长时间段的用户信息,这是NAS相较于其他数码设备的独特优势。

绿联怎么就成了NAS黑马?

NAS私有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产品,并不缺少传统玩家。在这样的格局下,绿联能够异军突起,多少令人有点意外。

IPO在即的绿联科技,自身的确有足够的动力来开拓品类。

招股书显示,绿联目前的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2023年,包括扩展坞、集线器、数据线等的传输类产品,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0%;音视频传输线、转换器等音视频类产品,占比19.78%;充电器、充电宝等充电类产品,占比32.43%。这些也构成了人们对绿联的主要印象。

不过,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单价较低,2023年的平均单价分别为36.79元、43.93元和46.75元。单价上千元的NAS产品,无疑是提升公司销售单价和利润的有效武器。

2023年,公司存储类产品的平均单价达到136.42元,同比增长49.62%,无论是单价还是总销售额的增速,都是各类产品中最高的。显然,NAS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

招股书显示,2023年度,绿联私有云存储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38.06%。

AI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即将登陆创业板的绿联,增加了更多科技含量。

而放在NAS行业中来看,绿联相比于服务专业用户的传统大厂,更多把产品重点放在了易用性和性价比上。毕竟对于NAS这样一个小众品类而言,产品认知度和渗透率的提升,或许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回报。

数据传输类产品起家的绿联,从一开始就是强用户导向的企业,显然在感知用户需求上更加敏捷。

站在数据爆炸的时代,一向以用户导向见长的中国企业,能不能在日益成熟的数码赛道上,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本文标签: 硬盘  手机  pc  私有云  nas  大容量  小盒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