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编辑/高莘)随着中控屏幕逐渐成为全新汽车产品的标配,购买“智能”汽车的车主们,也开始频频受到弹窗广告的骚扰。
据《沈阳晚报》5月23日报道,三年前,辽宁沈阳的李先生在当地一家奥迪4S店购买了一辆2021款奥迪A6L,根据双方的买卖合同,奥迪4S店赠送李先生为期三年的车机联网服务,该服务于今年3月31日到期。李先生认为车机联网功能有限,日常较少使用,加之一年的服务费用高达1188元,于是到期后没有续费。
然而在服务到期后,李先生每次启动车辆时,中控屏会第一时间出现车机服务的“续费提醒”弹窗;如果不进行手动关闭,弹窗会一直显示,且不再显示包括倒车影像在内的其它所有界面,影响驾驶安全。
图片来源:沈阳晚报
其后,李先生想找4S店沟通,但当初购车的4S店已经撤店,只能致电奥迪客服。客服告诉李先生可通过重新设置系统关闭该弹窗,但他在按照客服提示操作后,该弹窗却依然存在。
当李先生再次致电官方客服时,客服表示会通知厂家后台。经过漫长等待,李先生得到的答复却是:弹窗由厂家设计,车主无法永久关闭。
就李先生遭遇的问题,观察者网向奥迪方面求证,对方表示情况属实,但称李先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表示,截至目前,奥迪没有接到弹窗问题的大面积反馈。
奥迪方面回应观察者网时表示,国产奥迪车机系统主要在德国开发,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应用。本案中李先生所驾驶的2021款A6L,仍是德国方面负责。而基于下一代PPEPPC平台的奥迪车型,其车机系统将选择在本土开发。
观察者网也注意到,近年来,李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不少车主发现,自己在驾驶车辆时,中控屏会突然出现弹窗提示,遮挡了行驶中自己正在使用的导航信息,且其内容多为车企广告。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就车机系统弹窗对汽车使用者产生的困扰及相关法律问题,观察者网咨询了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敬汇。在她看来,我国尚未单独就车机屏幕弹窗作出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赵敬汇表示,2022年9月印发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六)规定,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应当保障用户权益,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对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进行不合理地差别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且弹窗信息应当显著标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身份。
但由于这项规定本身并非针对车辆使用场景,所以对于用户如何关闭弹窗的方式,以及弹窗发送者是否需要提供永久性关闭弹窗的方式等,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要求。
此外,2023年10月印发的《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第四条第2项规定,未经消费者个人同意或行车安全需要,不得对车辆行踪轨迹、导航记录、驾驶记录、道路状况、浏览历史等信息进行个人特征分析评估或自动决策;不得以电话、短信、弹窗等方式实施商业推销或索取权限申请,干扰正常使用。但由于该指引并不是法律或法规,因此对主机厂而言并不具有强制性。
倘若在行驶过程中因车机弹窗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厂商应承担怎样的责任?赵敬汇表示,首先需要确认弹窗事件与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根据个案情况逐一分析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有些车辆在副驾位置前也安装了显示屏。如果弹窗发生在副驾显示屏,则与事故的发生因果关系较弱。在这种情形下,主机厂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又如,有些车辆全车仅有一个显示屏,且没有任何抬头显示或者用于驾驶者查看行车车速等必要信息的仪表装置。如果弹窗的发生影响驾驶者查看必要数据,并因此导致事故,主机厂很可能需要承担全部或者部分的赔偿责任;
再如李先生所遭遇的——弹窗在驾驶者使用倒车影像过程时出现并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形,还需综合考量车辆后车窗是否设计合理等因素,以判断厂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因为倒车影像只是一项辅助工具,辅助工具的不能正常使用,在法律上并不能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驾驶者还是会承担部分事故责任。
赵敬汇坦言,弹窗的频繁出现虽然可能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对驾驶安全构成威胁,但由驾驶者自证弹窗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仍较为困难。《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17修订)》第六十二条规定,为了行车安全的需要,驾驶者应在不影响驾驶安全的前提下查看车机屏幕信息。如果仅以出现弹窗而不能正常使用为由,要求厂商承担车辆事故的赔偿责任,诉请可能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
在她看来,一旦车主遭遇类似问题,除非就相关服务的续订或弹窗形式有明确的合同约定,否则还是建议车主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投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