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要有“打不死”精神

时事新闻2024-05-23 04:22:56无忧百科

新教师成长要有“打不死”精神


初登讲台,新教师如何顺利度过“新手期”,怎样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如何突破职业瓶颈期?过来人的经验是——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韩景宝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2014年秋,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满怀憧憬迈进小学教室,踏上了见证青春的讲台。

10年里,有辛酸和泪水,有崎岖和坎坷,有迷茫和彷徨,但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并以“打不死”的精神,不断向下扎根,持续向上成长,一路探索一路收获。

职场初体验:

家长告状,学生转学

工作第一年,我担任五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回忆第一节课的情景,如何导入、如何带领学生突破重难点、怎么完成课堂小结……我全都不记得了,也想不起自己是怎么离开教室的,唯一能想起的只有至今还回荡在脑海中的学生评价:“这上的什么课啊!”

接下来的几天,家长的反应更令我手足无措:告状,天天告状;转学,疯狂转学。一般到了小学五年级,家长对教师的期待非常高,而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小白”显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于是,一群又一群家长围堵学校,要求更换教师;常常有不来上学的学生,后来得知真相——已经转学了,开学一周后,原本52人的班级仅剩42人。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此刻只剩焦头烂额。身为一个堂堂男子汉,我伤心落泪,一遍又一遍地叩问自己:我适合当老师吗?

成长进行时:

育人先育德,课堂大于天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我不得不冷静分析:大学期间,自己作为大学生支教团的一员,曾连续3年参加支教活动,多次荣获“优秀支教教师”称号,如今如愿成为一名教师,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虽然没有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但我有充沛的精力和无限的激情,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虽然没有成型的教学模式,但我可以不断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世界只相信实力,不相信眼泪,于是我制定了成长规划并实践起来。

育人之道,德必为先。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师德的最根本体现是爱学生。倾心去爱,来不得半点虚伪。我牢牢把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时绝不吝啬赞美语言,在学生犯错时绝不姑息迁就。

师者,楷模也。教师关爱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因此,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总是在上课前早早来到教室。班里的脏活累活我会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要求学生写作文之前,我先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供学生参考。体育课,我和学生一起跑步、打篮球;班会课,我会设身处地与学生一起分析班级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狠抓教学,坚定“课大于天”。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定不讲无准备的课。作为新教师,我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找准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等多方面下手备课,同时在实践中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同时,我开始大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老子的《道德经》……从职业到专业,从教育到心理,从现代到传统。我还坚持写作,并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教育故事、教学反思、班级趣事、优秀作文等以文字的形式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由于我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地,师生关系和谐了,班级氛围融洽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难忘的第一个学年结束了,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六年级开学初,竟然有3位转学学生“慕名”要去我的班,这让我骄傲了许久。

职业瓶颈期:

突破舒适,二次成长

2020年,参加工作的第6个年头,我评上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已经没有了入职之初的压力,不管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也算“老手”了,基本能保持中上等状态的教育教学效果。

但是,这时即使我再努力,专业成长上也没有明显提高,工作热情也明显下降。我意识到,职业瓶颈期到了,如果突破了,就能迎来自己的二次成长。

于是,我开始将排除一个个困难定成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给予自己清晰而明确的要求。

我多次重读教育类书籍,站在读者、教师、学生、作者等多个身份的角度去阅读,从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从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每次备课时,我要求自己比上一次有所突破,可以是内容、情境上的改变,也可以是作业和任务上的创新。每天上完课,我都根据录音或者视频反思教学效果,并把教学过程和反思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投稿后多篇文章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

当瓶颈被打破,因懒惰想要放弃的自我被重新唤醒后,我感受到了新生的愉快。

如今,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除了感慨要有“打不死”的精神,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新教师,怎样顺利度过“新手期”?怎样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怎样突破自己的职业瓶颈期?

对此,我这个“打不死”的教师有几句话与新教师分享。

首先,要有职业认同,只有想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其次,要有学生认同,用真心和耐心读懂每位学生,真诚陪伴和呵护学生,静待花开。

最后,要有自我认同,认清自己,超越自己,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成为有底气、有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别忘了【转发朋友圈】

《中国教师报》

本期还有哪些精彩内容?

▼见下图▼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本文标签: 教学  成长  教育  班主任  新教师  新学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