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卫星互联网……去年上海在这些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时事新闻2024-05-22 21:57:47无忧百科

大飞机、卫星互联网……去年上海在这些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上海光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5月2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了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上海正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屈炜表示,2023年,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新成效。首先,创新投入稳步增长,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10%左右;全市财政科技支出528.1亿元、增长36.7%,其中市级财政支出265.3亿元,基础研究支出占比达23.6%。

其次,上海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上海科学家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篇、占全国26.2%。

第三,上海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2022年1.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全市GDP的24.8%,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2022年2.2万余家),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

第四,上海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进一步攀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3》中,上海-苏州集群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

在具体实践中,上海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动新一代光源设施预研,已建、在建和规划的设施达20个,其中,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已于2024年5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

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布局实施糖类药物、精准蛋白质图谱、人类表型组二期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023年新增获批4个1类创新药、181个三类医疗器械,9项产品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获批上市,2个创新药在美国成功获批,全国生物医药最大投资额外资项目——莫德纳中国首个药厂落户上海,全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9337.32亿元、增长4.9%。

人工智能领域,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11款大模型中,上海占据3席;同时上海开发一批面向制造、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大模型,AI训练芯片、推理芯片、车载智能芯片等30余款芯片流片量产,成立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促进算力、算法、数据融合发展。

战略前沿领域技术攻关加快推进,2023年上海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9项,科技支撑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并交付运营,在大飞机、海工装备、超限制造、卫星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

目前,上海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深入推进国家赋权改革试点任务,6家试点单位完成成果赋权675项,转化金额超10.6亿元;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区域特色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深化改革发展,全球技术转移大会(InnoMatch)落地协议金额超过9.5亿元。

本文标签: 医药  卫星  互联网  上海市  关键技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