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什么意思 了解羊水栓塞的重要性

名言美句2023-04-19 19:31:56无忧百科

羊水栓塞是什么意思 了解羊水栓塞的重要性

羊水栓塞是什么意思呢?羊水栓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羊水栓塞又有哪些症状呢?对于这些问题,相信许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吧。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羊水栓塞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羊水栓塞就是指,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羊水通过静脉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中,从而引起母体对羊水中的物质产生了一系列的类似于过敏反应,不是一般是比过敏反应严重的。而且类型有青霉素过敏反应,不过又比青霉素过敏来得快。

羊水通过静脉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到达肺部,羊水中所包含的有形物质会嵌顿在肺部的血管。

这些异物进入肺部以后,导致肺部血管瞬间发生严重痉挛,同时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到肺间质,导致肺功能丧失,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出现大出血。

肺部羊水栓塞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通俗一点说就是,在分娩的时候,羊水通过子宫创面进入了母体的血液里,这些物质进入母体血液,会引发肺栓塞、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孕产妇死亡率极高。

羊水栓塞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羊水栓塞呢?相信也是许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因此,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吧。

1、经产妇居多;

2、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史;

3、如果孕妇的宫缩过强或者是宫素应用不当的话,则是有可能导致羊水栓塞的。

4、导致羊水栓塞的原因包括还包括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或手术产易发生羊水栓塞;

5、死胎不下可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也是导致羊水栓塞的原因之一。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条件是胎膜已破;有较强的子宫收缩;血管开放。进入途径为子宫颈内膜静脉及子宫下段静脉;胎盘边缘静脉窦;损伤的子宫血窦,如子宫破裂、子宫颈裂伤。

羊水栓塞有什么症状

1、呼吸循环衰竭

根据病情分为暴发型和缓慢型两种。暴发型为前驱症状之后,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急性肺水肿时有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快、血压下降甚至消失。少数病例仅尖叫一声后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缓慢型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待至产后出现流血不止、血液不凝时才被诊断。

2、全身出血倾向

部分羊水栓塞患者经抢救渡过了呼吸循环衰竭时期,继而出现DIC,表现为大量阴道流血为主的全身出血倾向,如黏膜、皮肤、针眼出血及血尿等,且血液不凝。但是部分羊水栓塞病例在临床上缺少呼吸循环系统的症状,起病即以产后不易控制的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容易被误认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3、多系统脏器损伤

本病全身脏器均受损害,除心脏外肾脏是最常受损害的器官。由于肾脏缺氧,出现尿少、尿闭、血尿、氮质血症,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脑缺氧时患者可发生烦躁、抽搐、昏迷。

羊水栓塞哪些孕妇易得

1、高龄产妇

也就是年龄超过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年龄愈大,发生的可能性愈大。

2、生产次数多的产妇

譬如生第三胎、第四胎甚至七八胎的产妇,生产的胎数愈多,发生羊水栓塞症的比率愈高。

3、胎盘早期剥离的病人

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胎盘早期剥离,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或胎便经由胎盘静脉进入母体血液的可能性会增加。

4、胎儿死在子宫内的孕妇

胎儿死在子宫内的时间愈久,发生羊水栓塞症的几率愈高。

5、有胎儿窘迫的现象时

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也比较高。因为胎儿发生窘迫时,羊水内常有胎便,此时产痛通常都很强烈,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6、使用催生素催生而造成产痛非常强烈的产妇

也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根据一些医院的统计,产妇一旦发生羊水栓塞症,75%是因为心脏或肺脏发生并发症,心脏或肺脏的功能受损而造成死亡。

所以,在临床上讨论羊水栓塞症的治疗时,如何解决心脏或肺脏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则;另有25%的产妇是因血液无法凝固而死亡,可见发生凝血机能障碍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

羊水栓塞症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并发症,最好不要发生,否则产妇的生命能挽救回来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如何预防

(一)严格掌握剖宫产、剥膜、破膜、扩张宫颈等手术的指征。人工破膜要在宫缩间歇时进行。剖宫产应尽量吸尽羊水后再娩出胎头。

(二)合理使用宫缩剂,防止宫缩过强,对死胎及胎膜早破者更应谨慎。

(三)急产或产力过强酌情用宫缩抑制剂。遇高张性宫缩时,在宫缩间歇时破膜,尽量放出羊水。

(四)避免创伤性阴道手术,如高中位产钳术、困难的毁胎术。

(五)严格掌握羊膜腔穿刺术的指征,用细穿刺针,技术应熟练准确。避免反复穿刺。

结语:相信大家看完以上内容之后也是知道了羊水栓塞是什么意思了,也知道了羊水栓塞的原因了,更知道了如何预防羊水栓塞了。因此,如果不想出现羊水栓塞的话,则一定要多加预防才行哦,只有预防才能降低患病的几率,不是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