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规定内容是什么?

法律知识2024-04-10 20:07:49未知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规定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二十九条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遗嘱指定”和“协议确定”监护人是《民法典》的一大创新。父母在身患疾病时,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的形式,安排好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后事,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前,离婚现象普遍,父母在离婚时,可以通过协议确定谁做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但必须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遗嘱指定”和“协议确定”监护人是《民法典》的一大创新。父母在身患疾病时,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的形式,安排好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后事,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遗嘱也即特定人在身前对自己的财产通过订立法律文书的形式,进行预处分的行为,在该特点后,相关当事人需要按照该遗嘱的规定分配财产。但是,在之前施行的《民法典》对此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故而修该后的《民法典》第二十九条对此项内容进行了规定。

1、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2、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3、设立遗嘱不能进行代理。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如是代书遗嘱,也必须由本人在遗嘱上签名,并要有两 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4、急情况下,才能采用口头形式,而且要求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 遗嘱人能够以书面形式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口头遗嘱因此失效。

5、遗嘱是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因为遗嘱是遗嘱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对其死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所作的处分,死亡前还可以加以变更、撤销,所以,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的条件。

6、如果遗嘱人没有事实死亡,而是在具备相关的法律条件下,经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遗嘱也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可以处分遗嘱当事人的财产。如果在短期内遗嘱人重新出现,那相应的财产可以退还遗嘱人;如果时间较长,类如超过两年以上以及财产出现了无法退还的情况,则受益人应当对遗嘱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但法定义务人不受此限。

遗嘱是可以指定监护人的,这对于遗产纠纷的处理是有极大的便益的,此项规定是民事法律的一大创新,父母在离世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自己的未成年的孩子的监护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是代书遗嘱,也必须由本人在遗嘱上签名,并要有两 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