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口吃日丨帮孩子摆脱“磕巴”,可通过语言训练、心理疗法干预

母婴育儿2023-10-22 18:08:48无忧百科

国际口吃日丨帮孩子摆脱“磕巴”,可通过语言训练、心理疗法干预

10月22日是国际口吃日,口吃也就是俗称的“结巴、磕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不少学龄前孩子刚开始出现说话不流利的情况时,家长并未重视,有的甚至觉得可爱。当这一问题纠正不了时,家长便开始焦虑。

“儿童在出现口吃症状之前、之后或伴随期间,往往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点头、眨眼、面部抽动、多动等,亦有儿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急躁,肢体动作较多,容易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出现尿裤子、尿床等现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玉清指出,口吃的人会因说话困难而承受各种负面情绪反应,例如尴尬、焦虑和羞耻感。这些情绪反应会导致说话时紧张和挣扎,或者让有口吃的人完全避免说话。

刘玉清介绍,口吃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

据悉,儿童口吃主要分为暂时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刘玉清指出,暂时性口吃是2-3岁儿童在语言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情形,基本上通过幼儿园学习以及家长引导能够自愈;3-5岁儿童出现的口吃通常是良性口吃,需要家长耐心对其进行矫正,快则半年,慢则一两年会逐渐消失;5-8岁儿童以及8岁后儿童出现的口吃,是一种特殊的、固定形态的语言存在形式,该阶段儿童出现口吃矫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需要专业人员和机构指导。

“儿童口吃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语言训练、心理疗法等对孩子进行干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喆认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口吃的孩子摆脱语言障碍。

早期干预:越早干预孩子的口吃问题,效果越好。父母应慢慢地、放松地与孩子谈话,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节奏说话,帮助孩子放慢讲话速度,就寝时的阅读是父母示范标准、流利言语的好时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感。

适当鼓励:寻找时间与孩子进行对话,并鼓励孩子参与那些不涉及大量语言交流的活动,例如,可以养成一种让他每天在晚餐时与家人交流的习惯,鼓励口吃孩子与朋友和家庭成员公开讨论问题,探讨有关口吃的情绪。

减少批评:当口吃成为问题时,不要评判孩子,不要迫使孩子与其他人进行口头上的交流或互动,孩子口吃时应避免做出消极反应、纠正他的言论或补充他的语句等,要让孩子明白,即使有口吃,人们也能有效地交流。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时仔细倾听,保持正常的眼神交流而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失望,不要害怕与孩子谈论口吃,如果他提出问题或表示担忧,请倾听并给予答复,帮助他明白发言的中断是正常的,不需要羞愧,且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经历过。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刘军

本文标签: 口吃  结巴  父母  症状  语言训练  心理疗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