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分享了邓亚萍女士的观点,她说,能做成事的人都具备两个特质:好奇和勇敢。
好奇让人保持进取,不断思考去做些什么;勇敢让人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有足够的胆量和自信。
她还补充说,这些年来做了很多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最后发现不但做成了,而且比想象中做得还要好。
正是这样不停地突破自己,自信心不断增加,现在的自己敢于去做任何事,敢于面对遇到的任何困难,随时准备冲锋。
我听完,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们总是在“要不要鸡娃”之间徘徊,无非是想给孩子更稳的将来,而邓亚萍女士这番话,确实也提醒了我,鸡娃未必能让娃成功,但是具备了好奇与勇敢这两个特质的人,应该可以活得不错。
当然,我随即又启动了我的“思考体质”,忍不住自我追问了几个问题:
好奇
好奇就是会问“十万个为什么”吗?
和“浅尝辄止”的区别在哪里呢?
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都说“无聊”该怎么引导呢?
勇敢
勇敢和“莽撞”的区别在哪里呢?
勇敢就是“行动力”强吗?
总在同样问题上跌倒,屡战屡败的“勇敢”该怎么引导呢?
顺着这些问题细究,我发现,不能只是粗略地停留在表面概念,而是需要深刻理解这两个特质。
接下来就说说我的思考,也欢迎评论区你们的想法碰撞。
01
好奇
先来说“好奇”,对我来说,对什么都感兴趣并不是真正的好奇,如果对感兴趣的东西都只是泛泛而谈,啥都是“半瓶子醋”,那只是人人都有的八卦天性。
真正的好奇首先要对自己好奇。
咱们现在一谈“好奇心/求知欲”,大多都是在谈科普范畴,很多父母也会抱怨,不感兴趣啊,别说科普了,哪怕花了大钱见世面,也不好奇。
好奇也是分圈层的,最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先要建立对“自己”的好奇。
一个孩子都没对自己,自己周围的人,自己周围的环境建立感知和好奇,是不可能对名胜古迹,著名景区,甚至星辰大海好奇的。
因此,当我们在谈要培养孩子好奇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
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自己好奇?就是先尽可能地围绕着“自己”来让孩子产生兴趣。
认识情绪和感受,任何时候的感受表达都值得被鼓励,知道自己怎么了,才能对自己进一步感兴趣。
-- 你这次考试进入班级前10,你什么感受啊?
-- 刚刚我看你听音乐的时候若有所思,你在想什么?
-- 昨天妈妈吼你了,你当时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认识以家和社区为单位的“周围”,知道自己属于哪里(物理范畴),才能对自己进一步感兴趣:
-- 我们家附近的建筑,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个?
-- 爷爷奶奶身上哪个事情,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 每天去买早餐的店铺,最近有什么不同?
认识朋友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属于哪里(社交范畴),才能对自己进一步感兴趣:
-- 开学班级新来的同学叫什么?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 班主任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描述一下?
-- 你们年级和其他年级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觉察,一个人只有拥有极强的感知力,他才能对于接下来探索的新地方、新领域产生好奇。
所有的好奇,都必须先从“自己”,先从“微小事物”,先从“周围“发生。没有这些打基础,那就是空中楼阁。
当一个孩子可以不对日常事情习以为常,可以把书本的信息和现实进行联系,可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
这时候,我们再带着孩子去体验“新鲜”,去见世面,他们就不会再视而不见,也不会去到哪里都说“无聊”。
所以,不要一味地觉得,好奇等同于“不同”,相反对于孩子来说,真正好奇必须先从“熟悉”开始。
02
勇敢
谈到勇敢,第一个需要讲清楚的问题就是,勇敢不等于不能害怕,不能哭,相反真正的勇敢是,哪怕害怕了,仍然愿意去尝试,这个概念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已经清楚了
那我接着想说的是,勇敢需要和反思复盘搭档,不然光有勇敢,只能是屡战屡败,不断跌倒爬起,那就是和“莽撞”无异了。
那么怎么锻炼“反思复盘“呢?我经常和小D用的是ABCD模型,也适合大家使用。
Antecendent(发生这件事之前发生了什么)-- 根据情况,有时候A可以省略
Behaivor(你的行为是什么)
Consequence(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Do it again(重新再做一遍会怎么样)
这个模型是我一直以来的思维习惯,我和小D日常聊天的时候也会用。
A:老师今天联系我了,说你上课插嘴说话,你插嘴之前在干吗?
B:哦,你是觉得老师说的不对,所以想纠正。你举手了,但老师没看到,于是你就偷偷和同桌说,同桌就和你一起聊起来了,对吧。
C:但你有没有想到,本来你们以为是两个人悄悄说,结果声音太响了,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也打扰了老师。
D:那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怎么做呢?
对呢,举手了老师没看到,你又忍不住想分享,咱们可以先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下课或者放学的时候找机会再和老师说。
嗯,再想想还有什么方式呢?
而且注意哦,不仅仅只是在她做错/没做好的时候运用,在她做对/做成功的时候更会用。
你终于学会了自由泳呢,你现在什么感受啊?(注意询问孩子感受,而不先说父母自己的感受,也是让孩子对自己好奇),
是呢,妈妈也很高兴,也特别为你自豪。
你还记得刚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吗?你特别不喜欢,觉得怎么学也学不会。我们后来还放弃过一次,因为你觉得学游泳真的太没意思了。
但这次不一样了,你不仅没放弃,还学会了。你觉得这次重新开始学游泳,和上次比有什么不同呢?
哇,妈妈都听到了。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这次你自己想学了,因为你看到你的好朋友都学会游泳了,你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
另外,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教练,他每次下课都会告诉你今天进步的地方,你受到鼓励了。最后呢,你开始记录日记了,自己帮助自己在鼓劲。
这些都是很好的总结啊,看看有哪些可以用到帮助我们去攻克其他你不喜欢不擅长的学习中吗?
孩子失败了,我们通过复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孩子成功了,我们通过复盘更能看到进一步优化的机会。
为什么我会特别强调反思复盘能力要和勇敢肩并肩呢?因为每个人都是天生勇敢的,但一大部分人因为缺少了“吸取经验”的能力,以至于慢慢地,“勇敢”就被消耗了。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互动中形成自我认知的,而心理优势/力量感,才是保持勇敢真正的秘诀。
相反,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复盘能力,那么当他去做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结果做成了(或者一开始没做成但总结经验后做成),他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加。
这就会形成一个积极正面的闭环,让他更勇敢,更敢于面对任何的困难。
所以,“有勇无谋”的勇敢不是真勇敢,那只是“莽撞”。我们要让孩子手里有方法后,再去鼓励他们挑战“不可能”。
03
思考深度
这些年短视频越来越流行了,我是一边很开心地刷短视频,自己也录视频,但一边会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丢失了思考的深度。
像好奇与勇敢这样的说法,我们很容易就被类似一两分钟短视频般的输出而说服,觉得好有道理啊。然后就是听过就以为做到了,任何影响都没有发生。
而我现在刷到短视频,读到一个短概念,如果我觉得“哇,好对/好棒”,我都会停下来追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成立有没有前提?有没有什么反例?
通过这样的正反思考,帮助我更加多元地看待同样的概念,然后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如果要做到,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这些想清楚后,我会问自己最后一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些条件,真正做到这件事,我可以立马开始行动改变的第一步是什么?
所以,我亲爱的云闺蜜们,看完今天这篇文章,你们立马想开始行动改变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大J叨叨叨
昨天开团了moodytiger
看得出来,这真的是大家翘首以盼的。你们实在太热情了,不少库存一下子就卖空了。 但不得不说,你们是识货的,这次的 赠品机制 可以说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了。
还有团队小伙伴都在策划十一去哪玩了,没想到今年降温来得有点早,都在庆幸今早抢了冲锋衣♀️
所以我赶紧联系品牌给大家调来了库存,成人码目前都是现货啦,早拍早到,十一出去撒欢都能穿得上啊;娃们的拍了预售的再等等啊,工厂已经再疯狂赶工了
这里也提醒大家,理性消费哦,收到衣服后一定试了不满意可以申请退货。然后有任何售后问题都能留言,不要着急哦~
最近换季,我也是工作多又加上小D开学事情多,又出现了好几个工作失误,自己的团队的都有,自己也会着急上火。
我最近一个调节情绪法宝,穿上好看的衣服,让小伙伴给我拍照。对着镜头总要笑,结果假装笑啊笑的,还就真的开心了(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
和你们分享,愿你们也能调节心情,哪怕心情并不好。今天记得也要多笑一下哦!
再和你们分享一个,我前段时间去拍摄综艺的vlog~
觉得文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