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评测:客厅的“土嗨”体验

游戏攻略2023-09-07 12:14:23无忧百科

《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评测:客厅的“土嗨”体验

‘相见恨晚’

截至今年九月,距离任天堂Switch的发售,已经过去了六个半的年月——无论是对于任天堂,还是对一台主机来说,都并非理所当然。在初次公布时,大概没有人能想到这样一台不走常规的主机,将会成为无数普通人接触主机游戏的窗口。

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事实情况都是这样——通过Switch,更多潜在玩家首次接触到了“客厅娱乐”这一休闲消遣方式,“派对游戏”更是作为一种更大众化的游戏类型进入了大众视野。毕竟,那些有头有脸的派对游戏但凡上了Switch,最后卖的都不会太差。


《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

“投机主义”。

用这个词来形容《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显然并不公平。就算是在Switch“派对游戏”早已饱和的今天,它依然有着比绝大多数同类作品更响的名头——一款初次亮相于1999年,由“索尼克”团队开发的音乐街机游戏。如果你能在哪家街机厅里看到这么一台将控制器做成“沙锤”形状的古旧机台,那大概率就是它没跑了。

“Samba de Amigo”的核心玩法非常简单:玩家只需要站在机台显示器前,左右手持沙锤形控制器,再根据画面中圆圈的出现方向和音乐节奏摇晃沙锤即可。在实际游戏中,玩家通过实体沙锤与背景音乐共同完成演奏的过程,往往能够获得更强的实际参与感,这点也是两年后“太鼓达人”能够迅速风靡的原因之一。


“沙锤”是“Samba de Amigo”系列的核心

对注定依托异型街机框体的“Samba de Amigo”来说,任天堂Switch的出现,几乎可以算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在Switch特殊的硬件结构下,《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拥有了一种更加符合街机构想的游玩方式——

在本作中,与Switch本体连接的“JoyCon”,成了模拟“沙锤”所需要的最好方式。在大部分游戏环境下,JoyCon可以较为精准地识别出玩家的肢体动作,并通过在不同角度下手腕的挥动方向,对游戏中打击判定所需的六个方位做出判断。



为了尽可能地突出本作的“派对”属性,《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也在核心玩法上,做出了一些简单的调整。除了事先编排好的“谱面”外,玩家还需要根据画面中随时出现的提示,快速利用JoyCon摆出相应的姿势,借此保持连击成绩。你可以将这个过程理解为一个节奏更快,也更偏向于传统节奏游戏版本的《舞力全开》,虽然伴有适当的难度与挑战,但依然充满了与主流音乐游戏不同的乐趣。

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那样,“Samba de Amigo”系列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带来的更强参与和代入感,充分利用全身进行的游戏方式在消耗体力的同时,也让玩家更容易沉浸在音乐当中。而你在《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中能够听到的绝大部分曲目,往往也服务于“更强的节奏感”,以及“是否可以快速调动玩家或现场情绪”。



和市面上主流的音乐游戏不同,比起“当下年轻市场中流行”的曲目,“Samba de Amigo”更倾向于将那些“所有人都听过”的欧美歌曲作为首选——事实上,即使是对于我这样更加偏好亚洲流行歌曲的玩家而言,本作基础版本中所包含的大部分曲子也大都在哪里听过。

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个不那么恰当说法,这些曲子大都是再经典不过的欧美“土嗨歌”。放在十年前,它们绝对是那种会出现在你家楼下迪厅里,最时髦的曲子。而放在今天,它们所带有的中毒性,往往也足以在欧美“抖音”短视频中赢得一席之地——相信我,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些曲子,都会在无意间被它们与生俱来的“土嗨”节奏带着跑,这便是“Samba de Amigo”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但反过来说,这种选曲方向与音乐风格的过度统一,也让《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在同类游戏中稍稍缺少了一些竞争力。

包含原创与隐藏曲目在内,玩家在本作的基础版本中能够游玩的曲目达到了四十首以上。这些歌曲几乎可以无一例外被划分进“欧美流行”当中,这让玩家失去了在其他音乐游戏中,通过不同音乐类型进行口味调节的时机,也更容易在几首曲子后便感到身心上的疲劳。

同时,本体中“世嘉音乐”的缺席,也是《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在本作的首发版本中,除了《Escape From The City》与《Fist Bump》这两首分别出自《索尼克大冒险2》与《索尼克狂热》的优质歌曲外,我们并没有看到更多来自世嘉IP的游戏音乐。这对一款充满“古典”味道的世嘉音乐游戏来说,无疑少了点儿意思——要知道,“憋着卖DLC”这事放在音乐游戏里根本不叫事儿,但《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当下的曲目列表,无论是对世嘉粉,还是较为年轻的轻度玩家群体来说,都明显有些吸引力不足。


在熟悉的场景中和索尼克一起蹦迪

当然,选曲上的失误并不会影响《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在“派对”属性上的发挥——相比市面上的大部分音乐游戏而言,它仍是上手成本最低,也最适合轻度玩家入坑的那个。

这点既体现在了本作符合直觉的核心玩法,也体现在了较为简单的基础规则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大部分玩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融入游戏,本作采取了相当宽松的节奏判定——在大部分时候,只要玩家基本走在了节奏上,就能够获得“完美”的评级反馈。而针对体感操作模式下反复调试的JoyCon感应,也在尽可能精准的前提下为这一过程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系统可以对玩家的动作做出尽可能公平与积极的评判——尽管这并不能排除硬件老化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比如我的服役时间刚满六年,维修次数超过三次的右手JoyCon,就经常会在关键节点上犯毛病。而刚刚换了不到一年的左手JoyCon,表现就要稳定得多。

好在,《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同样提供了较为普通的按键操作模式。通过摇杆,玩家也可以更加轻松地做出保持连击所需的动作,算是给受到体力和硬件限制的玩家们提供了一条后路。



老实说,除去选曲上的问题外,《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几乎达到了一款派对游戏“在Switch上受到追捧”的所有条件——它有不错的底子,有着技术上的保障,更有着明确的用户目标与游戏主题。但就像我在开头提到的那样,在任天堂Switch已经走向生命末期的今天,“派对游戏”市场已经得到了充分拓宽,还有多少轻度玩家愿意为这样一款游戏买单,实在是个未知数。

但在另一方面,《Samba de Amigo:摇摇乐派对》仍是一款有趣且适用于大部分聚会环境的优秀作品——“相见恨晚”或许是最适合用来形容这样处境的词了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