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渗出性皮炎的综合防制方法

三农助农2023-04-05 00:02:18未知

猪渗出性皮炎的综合防制方法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或“油猪病”。此病是由表皮感染葡萄球菌引起的,又叫葡萄球菌性皮炎,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常发于分娩舍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的断奶仔猪,该病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与季节、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猪群感染疥螨的程度,以及母猪群的免疫力等有关。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的春、秋季节较为多发,它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只,但主要侵害哺乳期的仔猪,其次为刚断奶不久的小猪,育成猪和母猪也偶有发生。该病一般是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更多的是在皮肤、黏膜、有损伤、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葡萄球菌经过汗腺、毛囊和受损的部位,侵入皮肤,从而引起发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特别是4~10日龄的仔猪(也有2日龄发病的),断奶仔猪和育成猪也能发生。一般呈散发,感染率约为30%,哺乳仔猪全身性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感染一般不发生死亡。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由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入侵,在局部发生病变后,于24~48小时可波及全身,哺乳仔猪常见全窝或数窝同时发病,形成暴发的局面。

  二、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后4~6d发病,初生仔猪7日龄以后亦可发病。开始时,皮肤排出物多并呈红色或铜色。特别是在腋部和肋部有皮脂和浆液相互混合形成油性渗出物,皮肤变得油腻。随着病程的发展,红斑覆盖全身,皮肤表面的渗出物变厚,结痂,伴有恶臭气味产生。触摸患猪皮肤温度增高,被毛粗乱。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腹部等无毛部位出现红斑,并出现3~4m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当水疱迅速破溃,渗出清亮的浆液或粘液,继而形成薄的、灰棕色片状渗出物,在3~5d内扩展到全身。患部皮肤、温度增高,被毛粗乱。随着病程的延长,渗出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干燥后形成覆盖在猪的皮肤上一层厚厚的棕灰色结痂,病猪一般不显现搔痒,发热也不常见。发病严重的猪体重迅速减轻并会在24小时死亡;通常在3~10天内死亡。同窝仔猪发病表现严重程度不同。耐过猪生长明显变慢。

  三、剖检病变

  死亡仔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严重脱水,剥除皮肤痂皮可见暗红色创面。眼睑水肿,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肾的髓质切面中可见尿酸盐结晶,出现肾炎症状。输尿管肿大,肾囊肿。其它内脏多无明显病变。

  四、预防措施

  防止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生,应彻底净化生产区,主要从猪场的环境卫生、控制种猪疥螨、防止仔猪外伤感染。

  1、加强消毒工作,搞好环璋卫生,减少病原菌对猪群和栏舍的污染。

  空栏用5%烧碱水溶液喷洒,3天后冲洗干净,再经火焰消毒后用生石灰溶液泼洒,净化5天后方可进猪。分娩舍每周消毒由原来1次改为2次,可用消特灵喷雾消毒,消完毒后加强仔猪保温并通风除湿。

  2、加强猪群的驱虫工作

  可选用伊美宝(伊维菌素)拌料。临产母猪在进产房前10d,再用“双甲咪”或“倍特”稀释后进行体表喷雾。临产母猪要彻底地清洗并消毒后才能进入分娩舍。

  3、加强仔猪的护理工作

  初生的仔猪剪牙时一定要小心,剪平整(不能伤到口腔膜及牙齦)并做到每接生1头器具用碘酊消毒1次,对于新建猪场产床比较粗糙,仔猪皮肤较嫩,关节皮肤容易损伤,故对粗糙的产床应用沙轮磨平,尽可能减少仔猪创伤和感染的机会。

  4、治疗措施

  发生本病时,有条件的猪场,可在本场分离菌株后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另外用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菌苗,来免疫产前母猪,可以保护新引进的母猪所产仔猪。

  最后小编提醒:平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仔猪有伤口感染,可及时用紫药水或碘酊擦。肌注阿莫西林,防止继发感染。

本文标签: 渗出  皮炎  综合  防制  方法  又称  猪油  皮病  猪病防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