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内娱竟然翻身了

女性时尚2023-10-14 20:35:09无忧百科

天哪,内娱竟然翻身了

众所周知,内娱盛产烂剧。

这些年一直被嘲,也确实不冤。

每当其他地区有佳作诞生,网友们都免不了感慨一句:

内娱永远拍不出来。

不过,内娱也有翻身的时候

内地的电视剧,在泰国就备受追捧。

甚至影响了泰剧,实现了一波「文化输出」。

前不久,一部泰剧里的情节就火上了热搜。

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

以及,似曾相识的剧情。


不止这一部。

很多泰剧还直接照猫画虎,拍出「抗日神剧」「宫斗大戏」「商战风云」……


文化输出至此,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今天不妨,一起来盘盘作为「内娱粉头」的泰国——


泰剧爱拍中国元素,是出了名的。

最直观的,在造型、布景、道具等视觉层面。

比如泰国热播剧《侠客剑心》。

长袍长发的角色形象,熟悉的古风置景。

单看剧照,很容易被误认作国产古装剧。


豆瓣8.5分的《深宅绅士》。

兼有民国风和80年代的浓浓港味。

服饰都是中式马褂、改良旗袍,颜色和式样还随角色心境有所变化。

数量之多,款式之繁,足以剪出一场别开生面的「旗袍秀」。


剧里,人们吃的是中式糕点。


办的是中式婚礼。


唯恐一颗红心还不够明显,直接搬上国粹。

书法。


刺绣。


戏曲。


就连配乐也都是浓浓的中国风。

经典泰国电影《暹罗之恋》,插曲是中国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人气男主Mario和Pchy还在2012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演绎过。

当时很多人都有种次元壁破了的感觉。


对中国的喜爱程度更是直接体现在台词上。

泰剧中,提及中国历史文化,人人都能信手拈来。

泰国年轻人清楚汉朝为何土崩瓦解。


成年人对断袖割袍的历史典故也烂熟于心。



现代流行娱乐话题,也不在话下。


更有很多直接讲述华人故事,以中国人的审美偏好和思维方式去架构的剧作。

《橙花皇冠》,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被称泰剧版《大红灯笼高高挂》。

完全以中国人为主角,讲述二战期间,为避战火移民到泰国的华人故事。

《华门儿媳》《罪孽牢笼》《深宅绅士》都围绕华人家庭展开。


有不少剧都曾在中国取景。

以中国功夫文化为背景的《功夫俏冤家》里,龙门石窟和少林寺都有出镜。


热剧《假偶天成》取景北京鸟巢。


不止剧里。

剧外,泰国娱乐圈也对内娱推崇备至。

买下了大量国产剧的翻拍版权。

泰国顶流Aump自曝休息时几乎都在追中国电视剧,最爱古装仙侠剧。


难怪有网友辣评,「 突然觉得泰语好像西南地区的方言,能听懂了。」


有意思的是,韩剧用到中国文化元素,往往会引来「偷」的质疑。

但到了泰剧这里,却成了人们的快乐源泉

因它只取了中国文化的皮毛,用得相当潦草。

反倒给搞笑博主提供了大量素材。

比如登上热搜的《毒爱旧恨》。

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做对联,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何况,还是白底黑字的。

配上中间这幅屋主照片, 怎么看怎么不吉利。


供桌牌匾,居然简单直白地写着「五龙公会的创始人」,甚至还有标点符号。

再仔细一看,不是「创始人」,而是「创始」。


墓碑上的字,歪歪扭扭,毫无格式可言。

最醒目处,惊现一个大字: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这里,再悲伤的戏,也很难忍住不笑吧?



还有被称作泰版「暮光之城」的《真爱不灭》。

剧中女主家做文物生意,拥有大量明朝古董。

但明朝的文物中,却出现了兵马俑。

象征中泰友好关系的文物转送仪式上,墙上的中文却让人看不懂。


《寻爱侦探》中,精英男女对着一幅天价画像侃侃而谈。

从盛唐社会状况聊到画中女子面相,再说到古代四大美女。

还总结道,唐朝国泰民安,所以美女都长得珠圆玉润。


但中国观众却全都「绷不住了」。

这不是光绪最宠爱的珍妃吗?

再怎么说,唐朝和清朝,离得还是远了点。



故事也有点拿不出手。

泰剧爱讲封建大家族的中国故事。

尤其爱拍宅斗、宫斗、手撕白莲花等玛丽苏情节。

更像古早的八点档国产剧。


还有一些充满中国元素的古装剧,简直是入门级的cosplay。

泰国演员穿着崭新的中式服饰,扮演中国古代皇帝、皇后、妃子、侠客等不同角色。

加上不变的泰式演技,和五毛特效。

怎么看怎么诡异。


对观众而言,除了看个乐呵外。

更多人的感想是,「可以,但没必要」。



对此,无疑,我们很难大谈文化输出、文化自信。

毕竟,我们无法忽视其中吊诡的冲突和错位感。


一方面,内娱向泰国成功「文化输出」的,大多是我们并不认同的「伪文化」。

剧里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某种程度上和好莱坞的东方故事相似。

单纯的符号堆砌,不仅无异于传播中国文化,反而加深了刻板偏见。

至于内容粗糙,基本常识出错,引经据典却不加考据, 简单的文墨都没有被重视……

也更加说明了,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至少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热爱。


泰剧中扎堆的华人故事,更可谓狗血荟萃。

豪门内斗、N角恋情、婆媳恶战、情敌互撕……

放在过去的国产剧中,姑且算是收视密码。

但在女性主义抬头的今天,早已成了国产剧唯恐避之不及的厌女糟粕。


再看被泰国翻拍的国产剧。

几乎是清一色的偶像剧,质量也参差不齐。

显然也无法代表国产剧的水准。


还有那些向泰国出海成功的国产剧。

反而口碑平平,甚至许多都是烂剧、雷剧

2018年在泰国几个大台播出的中国电视剧收视率前10分别为:

陈妍希版《神雕侠侣》,豆瓣4.1

《无心法师》,豆瓣8.3

《飞刀又见飞刀》,豆瓣3.2

《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豆瓣3.1

《楚乔传》,豆瓣4.9

《秦时丽人明月心》,豆瓣4.4

《择天记》,豆瓣4.0

《降龙伏虎小济公》,豆瓣未开分

10版《西游记》,豆瓣5.2

《天天有喜》,豆瓣3.7


2021年,《芸汐传》《漂亮书生》《司藤》登上泰国平台热榜,热度超过韩剧。

可见泰国观众的口味稳定在仙侠剧、古偶剧、现偶剧几个类型。

这也导致一些公认的优秀现实主义剧作,难以出海成功。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有很多内娱没能拍出来的,反被泰国抢了先。

比如说,宗教和民俗文化,在内娱没能开花结果。

根植于此的灵异类型,在内娱更是直接消失。

反观泰国,一直在深耕这一类型。

当下很多泰剧中,也在尝试将灵异与当下的社会议题相糅合 。

比如今年的《咒中人》,就借灵异的外壳 ,道出了泰国教育的困境。


这两年,台湾、香港地区的影视作品,也都在灵异类型上发力。

《咒》《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命案》都在电影节上广受关注。

融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与志怪文化的《不良执念清除师》也大热。

但可惜在内娱,这依然是一片无人踏入的禁区。


同样地,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也在肉眼可见地失落。

戏曲曾是中国电影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成就了《霸王别姬》《人·鬼·情》《胭脂扣》等经典。

反过来,这些电影也有效助推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但如今,影视中的戏曲文化元素越来越少见,传播能力也日益衰退。

前几年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被诟病更像好莱坞电影和日本动画缝合的结果。

古偶剧中的戏曲片段,甚至配的是流行音乐。


或许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太遥远,《白蛇传》之类的戏曲也太陈旧。

但实际上, 问题在于创作者没能搭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桥梁。

泰剧在题材上的百无禁忌,反而在不期然间替我们完成了这一步。

比如,《深宅绅士》这一耽美题材中,用一出《白蛇传》,强调了故事中的跨物种之恋,说明真正的爱是不被定义的灵魂之爱。


用《花木兰》的戏,暗喻打破性别束缚的雌雄同体。

既能从传统戏曲中释放出普世的价值观,又能将其与剧情完美融合,还能与当下的性向、性别话题接轨。


其实,可不只是传统文化。

如今不少本土作品,都没逃过被「反向输出」。

比如余华的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国内迟迟未拍,却被韩国导演河正宇拍了出来。


实际上,再到泰剧中的「中国文化」这一热搜话题。

可以发现,许多网友都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的。

甚至不少人因为几个出圈的片段,产生莫名的优越感。

论中国文化,只得意于海外影响力。

论剧,国产剧比上不足,好像比下还有余。

但,内娱若以这种方式「赢了」,真的光彩吗?


全文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