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时事新闻2023-08-28 10:02:56无忧百科

独家 | 滴滴放弃造车,何小鹏接手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张博文

头图 | 视觉中国

程维下车,何小鹏接过方向盘。

8月28日,滴滴出行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造车。而小鹏将开启多品牌战略,并以新品牌发布A级智能电动车,项目代号为“MONA”。首款产品为定价15万元左右,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


与此前比亚迪和滴滴合作的D1车型不同,小鹏与滴滴这次合作的MONA品牌首款车型,将加强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并会标配小鹏的XNGP智驾辅助系统。MONA的首款车型预计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

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达芬奇是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了。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该人士也透露,滴滴放弃造整车,并不全是因为资质的问题。“工信部那边已经跑通了,批文在相关领导的公文包里,常年在身上。所以,只要想往下推进,资质那都不是事。”

“程维对造车这件事非常不笃定,传递给底下的人信心不足,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只能把业务卖掉”,该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何小鹏非常看好出行市场的前景”。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在双方的合作分工上,小鹏方面将负责推动该项目的量产研发,而滴滴则从生态上进行运营工作的支持。产品投产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和渠道推动销售。”

小鹏与滴滴的这次合作,本质上是各取所需的结果。一方面,滴滴需要及时止损,但又不甘产品投入付诸东流;另一方面,小鹏苦心钻研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找到大规模上量的切入口。于是,“小滴”组合走到了一起,MONA正式登场。

程维“弃车”,曾几度徘徊

对于造车这件事,程维内心犹豫不决。

2018年,滴滴出行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在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斩钉截铁地表态:“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事实上,早在2017年,滴滴就与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当时还叫车和家),开始秘密合作研发定制车型。此后公开亮相的是比亚迪的D1,而与理想合作的D1 Plus则被“雪藏”。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多年后回应称,“2019年我们拿到了王兴和美团的战略投资,而美团和该出行平台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双方都对于这样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顾虑,所以我们终止了该产品。”


与比亚迪的合作,曾让滴滴初次尝到了“造车光环”所带来的“快感”。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首款网约车D1。滴滴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这也意味着彼时滴滴已经深度参与整车制造。


但同时,滴滴也尝到了汽车市场的苦。

在投放市场初期,D1只向网约车司机销售车型,半年租每月租金4399元,一年租每月租金4299元。 在第一年,也就是2021年还卖出了10,176台。但到了第二年就只卖出了994辆。或许是滴滴已战略放弃D1,于是2022年底比亚迪D1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出售。不过,此时“父母双方”对D1这款产品,基本已无“鸡娃”的计划了。


时间来到2021年初,百度、小米纷纷高调官宣造车。巧合的是,那年4月,雷军在小米科技园招待了多位造车界大佬,并举办了一场闭门会谈。台上雷军、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在镜头前微笑,台下围坐的人中程维便是见证者之一。

几乎与“小米造车”在同一时期,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开始秘密启动。造车业务的负责人是滴滴出行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同时,他也是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随后,滴滴开始在圈内高薪挖人,曾有消息指出,“达芬奇”员工规模达1700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维的不笃定,让造车团队感到信心不足。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在项目初期,程维每周至少有2个全天跟“达芬奇”团队开会。但之后就越来越少了,直到现在“把造车业务卖了”。

今日发布的公告称: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从当前的信息看,何小鹏更像是替程维接盘了造车项目。

“这个车(MONA)前面的绝大部分研发都是滴滴做的,所以本质上就是卖项目,滴滴能够回血。然后,小鹏拿了一款更接近于量产的车型,缩短研发成本和周期,并且跟滴滴进行资源的互换。”一位滴滴内部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何小鹏“接盘”,下一步大棋

何小鹏看重的并不是滴滴的车,而是其手上的“资源”。

“有趣的是,两年前我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因为成本原因,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随着我们死磕技术创新和全流程降本,当前我的观点改变了。”

这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8月18日举行的小鹏汽车2023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的表态。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我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会极大地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


而何小鹏口中所说的15万级全自动驾驶汽车、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指的正是与滴滴合作的“MONA”项目。

通过MONA快速上量,小鹏当前的第一诉求。

今日发布的公告称:小鹏汽车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在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4.14万辆,低于蔚来的5.5万辆,也低于理想汽车的13.91万辆。在财报中的交付量指引中,理想汽车给出了100,000辆至103,000辆的破记录数据;而小鹏预期的交付量则为39,000-41,000台。

如果能借助滴滴在B端网约车市场的资源,小鹏的交付量还能翻几番。根据滴滴的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未来这1900万司机,大概率都得换新能源汽车。要知道,自2019年以来,部分市区已经实行新增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方案,不少地区的目标为2020年底实现出租车全电动化。

同时,日系“低智”产品垄断网约车市场的现状,也该有所转变了。

现在市面上,快车主要以“轩逸雷凌卡罗拉”为主,专车以“帕萨特凯美瑞雅阁”为主。这些日系车型虽然在节能性上表现突出,但在智能驾驶方面几乎可以说“宛如智力障碍者”。那么,网约车司机更像是现代版的“车夫”,卖得是自己的体力。


在合作公告中,小鹏汽车明确了MONA将是15万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至少,在短期内它通过XNGP智驾辅助系统的标配,能大大减轻司机师傅的疲劳,提升乘客的安全性。在更远的长期,能够逐步地替代人类驾驶员,在部分场景实现“无人化运营”。

实际上,滴滴自动驾驶运营车辆,从今年开始就已经接入到滴滴出行App。并且采用“混合派单模式”,即人类驾驶服务和自动驾驶服务混合派单的模式。像在上海和广州的部分区域,如果用户行程的起终点均在自动驾驶服务区域内,用户的打车选项中就会出现“自动驾驶”。


滴滴自动驾驶(拍摄:虎嗅)

此前,不少车企在推进自动驾驶运营车,都会独立推出一个新的App。但论基础用户量来说,在滴滴面前,没有一个网约车平台是能打的。比如,像一汽、东风、长安做的T3出行,像上汽做的享道出行,还有像广汽的如祺出行。无法接入滴滴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基本就是“摸鱼”的存在。

本质上,滴滴未来仍会坚持“大平台”的角色,只不过它以后可能是“管无人驾驶车”的大平台。而相比人类司机而言,无人驾驶运营车似乎更好管理,少了一个不可控的隐患。

在2021年后涌现的“最后一波造车新势力”中,滴滴已经暗自退场,只剩下小米、百度这两家头部企业还在坚持。当然,可能会有人会认为,是“造车资质”劝退了滴滴造车。

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程维的老家江西,此前已为滴滴疏通了资质的事宜。曾多次传闻提供代工合作的国机智骏,其工厂也正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造车资质,大概率不是程维“弃车”的直接导火索,或许对市场竞争的悲观情绪才是。

但眼下,“偷偷摸摸式”造车仍在继续。在“滴滴弃车”之前,百度甚至为了把车量产,连夜更改了已经开过发布会的品牌名称。而小米为了保证项目的推进,在年度重磅发布会上对造车事宜也只字不提。还有,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为了拿一张“准生证”,不惜玩起来“套娃公司”模式,第一场新品发布会就连自己创始人都不敢抛头露面。

总之,倘若真因为一张“准生证”,就让一个可能挑战欧美日传统汽车工业的新品牌“胎死腹中”,那这未免也太过残忍和无奈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