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校长万玮:以这5个原则, 应对教育“百年未有之变局”

时事新闻2023-09-26 08:34:11无忧百科

平和校长万玮:以这5个原则, 应对教育“百年未有之变局”


前不久“教师享读会”第三季读书活动举行,特级教师常生龙老师领读的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第九季读书活动启航,本季共读的书籍是平和万玮校长的新作《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一书。

万玮校长最新的教育思考,这段思考从朋友老M的儿子教育的“失控”开始,万校长抽丝剥茧地带我们一起找到了家庭教育的5个原则,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家长唯有多读书和思考,才能真正的提升教育的远见和孩子的格局。

作者:万玮;本文来源:公众号“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朋友老M来找我聊天,主题是孩子教育。那时,世卫组织刚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老M却在为孩子的学习发愁。

原来,老M的儿子小M小学时成绩很好,刚上初中六年级,就遇上疫情。老M惊讶地发现,小M的成绩像是断线的风筝,失控了一段时间,然后断崖式下跌。


老M将此归咎为疫情,我说:疫情不是问题的根源,疫情只是将问题加速暴露出来而已。

那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老M问。

我不直接回答,而推荐给老M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一、《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近些年非常火,作者是日本的哲学家岸见一郎与作家古贺史健,这本书是对阿德勒心理学的通俗解读。


阿德勒的全名叫做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他曾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后来因为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

其中一个不同是--



例如,妈妈为什么要选择对孩子发怒?主要还是想控制孩子。因为,如果骂孩子骂到一半,班主任突然打电话过来,妈妈一定会选择和颜悦色地跟老师通话,通完话接着骂孩子。

离开弗洛伊德之后,阿德勒自立门户,开创了“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一开始只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岸见一郎系列著作的发表,阿德勒心理学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认可度越来越高的一门学说。

我向老M列举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些主要观点:

1、人生来不完美,因此会产生自卑。自卑可能使人堕落、逃避,也可能使人奋发、自强。 2、一个人不幸是因为需要不幸,然而一旦选择把不幸当武器,这个人就会一直不幸下去。 3、你的思想、你的行动都应该在你自己身上形成闭环,即从你这开始,在你这结束。把原因归结为外界与他人毫无意义。 4、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岸见一郎所说的“被讨厌的勇气”就是要让我们摆脱这种对他人认可的渴望。 5、幸福来自于贡献,成为一个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为之做出贡献。

老M听着,似有所悟的样子。我说:以上这几点如果不理解没有关系,你只需记住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

那是什么?老M问。

课题分离。


二、课题分离

阿德勒不是说,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吗?我对老M讲,阿德勒给出了解决的办法——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你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阿德勒说,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

因此,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清楚,这是你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

那怎么划分呢?老M问。

我说,很简单,只要看谁为结果负责,或者在这个过程中,谁更被这个问题困扰。

老M说,小M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就不会有好的一生。如果是这个结果,我肯定烦恼啊,我肯定要负责啊!这到底是他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

这当然是小M的课题,我说,你要这样想,无论你怎么着急,你都没办法代替他学习,他是学习的主体,他得对他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这是他的课题,我什么都不干涉?我就什么都不做?老M问。

当然也不是这样。即便小M不是你的儿子,你也可以关心他,帮助他,你只是不必那么在乎结果而已。帮助他、支持他是你的课题,学习与成长是他的课题。

老M若有所思,即便明白这个道理,真正做到放手还是有点难啊。

听说过这句话吗——“我爱你,与你无关”,这就是一种课题分离。

我爱你,这是我的课题,你是不是爱我,这是你的课题。对别人的课题不要干涉,更不要抱有期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老M问,有没有具体讲课题分离的书?

我推荐了两本,一本讲如何种苹果树,一本讲家庭教育。

三、《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我推荐的第一本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讲的是一位叫木村秋则的日本果农坚持二十年种苹果的故事。


木村秋则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农民,当了上门女婿之后,因为妻子对农药过敏,又偶然接触了一本《自然农法》的书,于是下决心不用化肥和农药,栽种苹果树。

现代农业对农药已是全面依赖,苹果尤甚。在近代引入农药之后,所有的苹果品种都是人工培育的结果,一旦停止农药,对苹果树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木村的苹果树也不例外,从他开始尝试做实验开始,到他在整个果园里看到7朵苹果花,最终采摘到两颗苹果,足足用了10年。

在苹果树不开花的日子里,木村曾带着全家一起捉虫,虫子无穷无尽,每天捉了成百上千,果园里虫子的数量却丝毫没有减少。

直到有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苹果树也想活下去啊!虫子到处都有,只有让苹果树自己变坚强了,才能真正抵御那些害虫。


正如阿德勒所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通过不断研究与实验,木村意识到,土壤才是种苹果树的关键,他在果园中种植了大量的黄豆,改善了土壤中氮肥的含量,使得土壤的松软度、气味、温度乃至味道都与其他地方不同,同时地面下的微生物变得丰富起来。

20年后,木村的苹果成了全世界最神奇的水果。他的苹果切成两半,放在空气中两年不腐烂,只是枯萎飘香成为水果干,专家连连摇头称不可思议。

木村从始至终信奉一个观点:苹果是主角,我只是帮助它生长,毕竟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

果农是果农,苹果树是苹果树,果农把自己的课题做到极致,苹果树就会长出最好的苹果。


四、《园丁与木匠》

我推荐的另一本书叫《园丁与木匠》。书名很有意思,园丁与木匠,代表两种不同的养育方式。


传统的养育方式是木匠,家长把孩子看成木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加工。作者提倡的养育方式是园丁,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我们为孩子打造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空间。

这本书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1、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家具,重要的不是技巧;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这种爱的目的,是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使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2、过去十几年来,进化生物学上一个有趣的发现:不同的物种,未成熟期越长,大脑更大,成年后就越聪明,越灵活,越善于学习。我们巨大的大脑以及漫长的童年,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保护性的时空,让他们能不断试验出新的想法和行为,每一代人都创造出一个略微不同的世界,并超越前人。

3、在理解真实世界,包括人的层面,儿童的思维方式类似于科学家: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从而了解世界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保持足够的开放态度。

4、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我们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亲密的、深刻的,充满了感性的直觉。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

老M若有所思,然后缓缓地说,我以前的家教方式有很多木匠的成分,我常常帮孩子做决定,报什么培训班,参加什么夏令营,都是我觉得好,就帮他报名,让他去。

现在想想,孩子并不感兴趣,也不认真学,我还冲他发火。早意识到这一点就好了。

老M颇有一些懊恼。


五、家庭教育的5个原则

基于课题分离的原则,我给老M提出以下5个教育的原则:

如之前所说,所谓闭环,就是一件事有开头,就必有结尾。凡事有交代,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这样的人,可称之为靠谱。

更进一步,要在自己身上形成闭环,也就是说,闭环的起点与终点都在自己身上。

一个团队合作出了问题,只反省自己,我能从中获得什么提升,这叫在自己身上形成闭环。

为什么要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在自己身上形成闭环的习惯?因为别人是否反思、是否改进,那是别人的课题。别人的课题不要去干涉。


我们都希望孩子过幸福的一生,阿德勒十分鲜明地指出,幸福来自于贡献。

烦恼常常来自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叫“共同体感觉”,我是某个共同体的一员,我为共同体做出了奉献,我产生了奉献感。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加入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参与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成为一个伟大计划的一部分。我为此做出了贡献。我是幸福的。这样的一种幸福感真实而有效,稳定而持久。

因此,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为家庭成员共同体做出贡献,孩子会因此感受到归属、爱与幸福。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爱过的人。事非经过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不过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旅途中的风景以及陪我们一起看风景的人。

成长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有跌了坑,撞了南墙,知道痛了,哭过,笑过,爱过,恨过,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有机会的话,尽量多地增加孩子的体验,这些体验是宝贵的财富。


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克制欲望,耐心等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孩子。那些长大后啃老的孩子,常常是家长没有及时果断地与孩子进行“精神断乳”。

知名投资人、畅销书作家李笑来对啃老有一段精彩描述:

我们现在能看到很多年轻人脸不红心不跳地“啃老”,其实那些被“啃”的家长,不客气地说,一点都不值得可怜。 所有的“啃老”,都是父母允许才能“啃”的。不仅是他们允许的,还是他们很久很久之前就承诺,且反复承诺的。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啥啊?还不都是为了你吗?”“等我死了,这些不都是你的吗?” 这样的父母,孩子不啃,难道让别人啃?

高明的家长总是跟孩子约法三章,确定好基本原则与底线,而给孩子自主自由的权利与空间。这样的孩子才可能变得独立坚强。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在社会与职场立足,依靠的都是自己的长板,如果能做到不可替代,人生价值才更可能实现。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说,不要做最好的,而要做唯一的。只有唯一才能凸显自身价值。要做到唯一,必须把自己的天赋乃至天才发掘出来。

叔本华说,射中别人射不中的靶子,叫天赋;射中别人看不见的靶子,叫天才。

当孩子有更多空间,才能尝试更多的事情,体验更多的人生,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天才之处。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

老M和我都是70后,老M说,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巨大红利,而90后以及刚刚踏入职场的00后就不那么走运,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我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父母那一辈物质很匮乏,但精神上很富足。下一代人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会有和我们不一样的思维逻辑。下一代人也许会出大艺术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

何以见得?老M问。

我说,我们这一代人太追求物质,太功利,格局不够宏大,对人类命运的悲喜理解过于肤浅。就比如说,你儿子贪玩,学习不专心,玩游戏,你就焦虑得不得了。你可曾想过,即使是浪费时间,也有价值。人不是工具,人是目的本身。

分手之前,我送给老M一段话,那段话当时在网上流行,我自己感触颇深:

玩耍、休息、发呆,都不是浪费时间,因自己做了这些事而自责才是浪费时间。

人是一切的目的。你学习奋斗、上进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如果你因为这些事不开心,那就违背了一开始的初衷。

所以,无论你今天过了怎么样的一天,都很好,都接受。因为你终其一生都在创造一个名为“自己”的艺术品。

【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