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款ADC药物遭二股东默沙东终止,“科伦系”面临出海“大考”

时事新闻2023-10-24 19:41:54无忧百科

两款ADC药物遭二股东默沙东终止,“科伦系”面临出海“大考”

导读:限抗叠加集采的大背景下,自研出海是“科伦系”从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一次大考。

文/王力 编辑/徐喆

默沙东“送钱”又“送订单”后,突发宣布终止与科伦博泰合作的两款ADC药物。

10月23日,科伦药业(002422.SZ)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已于10月21日正式接到默沙东的书面通知,默沙东决定终止科伦博泰授予的两款ADC药物合作。

去年内,默沙东与科伦博泰就九项用于癌症治疗的ADC资产达成合作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虽当前默沙东与科伦博泰仍有七项ADC药物合作在推进中,但此次默沙东放弃两款药物合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二级市场的信心。

10月23日,科伦药业盘中急速跳水,晚间收跌6.92%,24日晚间收盘,公司股价报26.19元/股,市值386亿元。

二级市场波动实则也因今年刚刚在港交所上市的科伦博泰是“科伦系”创新药的核心主体,其业绩支撑来源于药物的授权许可费用。

近年来面对最强“限抗令”和集采续约,作为输液+仿制药起家的科伦药业也逐渐向创新药赛道转型,因市场规模的庞大创始人刘革新也一度被外界称为“输液大王”,而目前刘革新手握的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660亿元。

如今来看,随着科伦博泰的成功上市,曾经万分“烧钱”的子公司如今背靠高瓴、IDG、默沙东等明星资本,科伦博泰也开始自给“供血”,出海作为“科伦系”创新药的大考还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默沙东“送钱”又“买药”突发退货,上市前持股6.95%

10月23日,四川科伦药业(以下简称“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以下简称“科伦博泰”),近日收到了来自默沙东的官方通知事关此前签订的两项ADC资产合作事项。

具体来看,内容包括终止一项临床前ADC资产的独家许可和不再行使另一项临床前ADC资产的独家选择权,根据双方协议,科伦博泰无需退还已收款项或支付额外费用,默沙东也无需支付终止费用、未来里程碑费或特许权使用费。

除了上述变动外,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在持续性ADC资产方面的合作不受影响,计划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和开发。

据悉,2022年科伦博泰先后三次官宣与默沙东的合作,分别发生在当年的5月、7月和12月,均围绕ADC药物。成三笔重大授权合作的合同总金额近118亿美元,位列2022年全球排名第一。

对于此次终止事项,科伦药业表示此次终止的两项ADC资产并非科伦博泰的核心产品,并且两项ADC资产均处于临床前,公司将继续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这些资产,并探索与其他合作伙伴的机会。

默沙东方还确认了他们将继续与科伦博泰合作,推进多个临床项目,包括特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项目。此外,双方还将探讨新靶点ADC资产的合作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今年港交所首个通过“18A”(即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上市的企业,七月刚刚登陆港交所的科伦博泰也因其独角兽的身份,吸引一众明星资本,而默沙东也是股东之一。

招股书披露,科伦博泰在今年上市之前进行的B轮融资中,默沙东以1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6.95%的股权,成为科伦博泰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科伦博泰还受到包括IDG资本、CMG-SDIC资本、礼来亚洲基金、高瓴、信达以及Sherpa等明星机构的支持,也一度成为了近两年来港股18A最大IPO企业。

“烧钱”已久,预计2024年摘“-B帽”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成立的科伦博泰是中国首批以及全球极少数建立全面一体化ADC(抗体偶联药物)平台OptiDC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科伦博泰是首家将内部研发的ADC候选药物成功授权给全球前十大生物制药跨国公司的中国企业。

从股权架构来看,截至IPO前,科伦博泰第一大股东为科伦药业,持股59.75%,默沙东持股6.95%为第二大股东,此外4家员工激励平台科伦汇才、科伦汇能、科伦汇智、科伦汇德合计持股15.51%。

然而虽贵为资本的宠儿,但科伦博泰依然逃不过出创新药企的最大痛点——“烧钱”。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内,科伦博泰合计亏损高达15个亿。其中,2021年亏损8.89亿元,2022年亏损6.16亿元。虽一系列资本的扶持也给了科伦博泰研发经费,但眼下何时能够实现商业化也成为大众最关注的问题。

观察者网注意到,科伦博泰的两款ADC核心药物为SKB264及A166,目前临床管线布局的药物包括针对乳腺癌(BC)、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胃肠道(GI)癌(包括胃癌(GC)及结直肠癌(CRC))

其中处于III期临床和申报阶段的共有五款,进展最快的为A166(PD-L1单抗)和A167(HER2-ADC)两款药物,均处于申报阶段。

此前科伦博泰表示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或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核心产品SKB264及A166及A140的商业化。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尽管A166被认为是科伦博泰有望率先推向市场的核心产品之一,但它采用的技术属于科伦博泰早期研发的一代技术。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HER2 ADC领域竞争激烈,国内临床管线中HER2 ADC项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种。

作为“科伦系”创新研发的主体,科伦博泰发现,竞争激烈的市场已经采摘了大部分低 hanging fruit(易获得的机会),因此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这意味着科伦博泰需要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继续努力,以保持竞争力。

作为“科伦系”创新研发的主体,科伦博泰实则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入局之时成熟靶点已被采摘完,当下留给科伦博泰的挑战实属不小。

科伦药业“仿转创”的风雨十年

虽科伦博泰收获大笔融资,但上市之前科伦博泰的日常运营资金,主要通过母公司科伦药业的“输血”。

截至2021年及2022年底,科伦博泰来自母公司科伦药业的借款分别为23.58亿元及27.9亿元。而科伦药业除扶持科伦博泰外,另一子公司川宁生物(301301.SZ)也可谓出钱又出力。

在川宁生物成立后不久便遭遇史上最严格的“限抗令”,业绩影响严重的川宁生物在上市之前债务沉重,合并资产负债率一度维持在50%左右,且频繁向科伦药业借钱。

2018年,川宁生物与控股股东科伦药业之间的期初拆借余额一度高达分别为51.2亿元,此外,在偿还及规范拆借的过程中,为解决川宁生物存在的部分资金缺口问题,科伦药业通过商业银行向公司发放了3笔委托贷款,3笔委托贷款金额合计达3.5亿元。

上市融资后,成功回血并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2022年,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8.21亿元,同比增长 18.21%

回归科伦药业自身,2023年半年报显示,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4亿元,同比增长17.64%;实现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增长61.53%

作为国内输液领域的领军企业,科伦药业此前多年凭借其卓越市场份额一度坐稳大输液行业的宝座。然而,自2012年科伦药业宣布全面启动创新转型以来,经过十年的时间,公司的主要营收仍然主要依赖仿制药和输液产品。

虽然科伦药业在过去的十年里频繁参与集中采购,增加了销售量,但销售价格却急剧下滑,这使得转型朝向创新药领域成为了必然之路。然而,尽管已过去十年,科伦药业尚未推出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品。这反映了创新药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印证了创新药企“双十”的铁律。

此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科伦药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重较高、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以及外部融资环境的冷淡。尽管公司高额投入研发创新药领域,但却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科伦药业的耐心可能会受到挑战,公司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这些挑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